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七国之一的秦国在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改革变法后国力逐渐领先于其他六国,到了秦昭王时期开始了有了吞并六国,独霸中原的野心。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1)

在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之时,谋士范睢对他说:“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就是后来被列为36计之一的“远交近攻”的出处。“远交近攻”因其蕴含的高超智慧和实操中的显著效果被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广泛应用。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2)

可惜秦昭王后期的秦国由于连年征战,国力透支,秦国吞并六国的宏愿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到了秦王嬴政时期嬴政铲除吕不韦和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建议下重拾先祖秦昭王的宏愿,立下“灭诸侯,成帝业,天下一统”策略,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的依然是“远交近攻”之策,并以此策为基础定下了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秦国最终灭掉六国一统华夏可以说“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因其蕴含的大智慧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操是“消灭韩赵、稳住魏楚、笼络燕齐”,逐步蚕食各个击破。

一、灭韩赵

韩国在七国势力最弱,而且地处秦国灭六国的必经之路上,所以秦国选择韩国为第一个进攻目标,秦王政时期的韩国已经被秦国多次攻伐,国力日渐衰微,表示愿为秦国藩属。秦始皇十七年,秦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无力抵抗,韩王安被俘,秦国轻而易举的完成了灭六国的第一步“灭韩”。

在灭掉韩国后恰逢赵国遭遇了旱灾,于是秦王政趁秦国大胜韩国之势,赵国遭遇旱灾之际向赵国发动了战争,然而进攻赵国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秦军遇到了老对手赵国的大将军李牧。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3)

在几次对赵国的攻占中都没占到便宜,而且秦国桓龁军和赵国李牧军在宜安肥下交战时,李牧给了秦军沉重的打击,秦军此战几乎全军覆灭。秦王政听到秦军大败的消息后大惊失色,问谁可以打败李牧,王翦等人建议采用反间计除掉李牧,秦不惜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郭凯诬告李牧谋反,昏庸的赵王就这样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将李牧给杀了,李牧死后赵国军中在无将士能抵挡秦国的军威,很快被秦军击败,赵王下令开城投降,赵国灭亡,后世有“李牧死,赵国亡”之说,可怜一代名将李牧没有马革裹尸却被反间计害死。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4)

二、灭魏楚

赵国灭亡后,当时的东方大国齐国还处于和秦国永世交好的蒙蔽之中,秦国就没有齐国这个后顾之忧,剩下三国中只有楚国有和秦国交战的势力,要灭楚国首先要灭掉秦楚之间的魏国,因为魏国处于自古战略要地,连年战事的消耗,魏国国力一直很孱弱,在强秦的进攻下连连败退,只能不断的割地求和,最终魏王被秦国大将王贲所杀,魏国灭亡。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5)

魏国被灭后,秦国碰到了灭六国过程中最难打的对手楚国,秦军动用了几乎是全国的兵力60万大军在老将王翦的率领下用了三年时间才取得了对楚作战的胜利,楚国虽然失败了但楚国强悍的战斗意志没有灭,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寓言。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6)

三、灭燕齐

取得了对楚国的作战胜利后,秦国统一华夏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早在秦国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兵临燕国边境,当时燕王能想到的办法只有“暗杀秦王政”,这才有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刺秦失败了,燕国也没有逃过被秦国灭国的命运。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7)

这时六国之中只剩了下了当年的东方强国齐国,在秦国讨伐韩、赵、魏、楚之时一直对“燕齐”采取“远交”(笼络)的策略,所以在秦国与其它几国打的热闹之时,齐国一直都置之度外,丝毫没有作战的准备,齐王昏庸无能,任贪财之辈后胜为相,后胜多年来受了秦国大量的贿赂,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以至于在秦将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之时,竟无一点应战之兵。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可怜当时尚有70余座城池的齐国,竟被秦国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就像白捡的一样。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8)

这就是秦灭六国的经过,告诉我们凡成事者不能一味守旧,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眼光就如秦孝公变法一样,还要有宏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就像秦昭王和秦王政立下吞并六国之志那样,更为关键的是在确立了奋斗目标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有符合规律的具体措施,秦国的“远交近攻”之策,在此策的基础上确立的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秦灭六国经历了几个战役(先后顺序含大智慧)(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