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

在整个求学期间,笛卡尔都籍籍无名,成绩一般,而且没有朋友。

在西吹的文笔润色下,笛卡尔却成了一个贵族子弟,就读的是贵族学校,且有钱任性,所以有钱搞研究,可以思考人生。他们只字不提笛卡尔是神学家,10岁就被送入弗莱切耶稣会学院的事情。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

在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可以清晰地看到笛卡尔是在1606年、大约10岁时进入耶稣会学院的。而且,笛卡尔比梅森神父小八岁,两人因此成为“校友”。

梅森神父为什么会去耶稣会学校?因为梅森家里特别穷,而耶稣会学校是免费的,可以减轻负担。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3)

科学网某作者转载的一篇文章,笛卡尔既上免费的耶稣会学校-尖塔中学,家庭经济富裕,囊满无挂,优哉游哉。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4)

把笛卡尔的家境美化得那么好,是想与梅森神父的履历互相矛盾吗?

除此之外,笛卡尔与父亲、姐姐的关系一直不睦,后来连父亲去世了,他都不知道,也没有参加葬礼。这样的家庭关系,还有姐姐、兄弟,能否分得财产都是个未知数,怎么就“囊满无挂”、优哉游哉,有充足的财力到处旅行、还做研究,完全不考虑生计?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5)

没人知道出生仅14个月就被肺结核感染的笛卡尔是如何在没有链霉素(1944年发明)的情况下成功活下来的。要知道,肺结核在1944年以前是绝症。

再来看西吹们蒙蔽世人的种种说法: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6)

这里的好友兼导师是谁?怎么不敢提名字呢?是怕说出梅森神父的大名吗?

梅森神父一生研究神学,笃信有神论,笛卡尔作为一个声名不显、地位低微且没什么关系的神学家,他真的敢推翻有神论?

看看笛卡尔与梅森神父之间的往来信件透露的内容,是梅森神父一手提拔了他,让他的著作可以发表,还对其作出指导,没有身居教会高位的梅森神父,笛卡尔想出名,很难很难。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7)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8)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9)

而为了打开笛卡尔的知名度,西人还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比如,他们还特意炮制了笛卡尔与瑞典公主的爱情故事,此事在网上流传很广,蒙蔽了不知多少少男少女。

故事版本大致如下:

笛卡尔一直单身,50多岁时,受邀来到瑞典一个小公国,担任18岁的小公主克里斯娜的数学老师。两人竟然日久生情,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

恋情被国王知道后,国王暴跳如雷,本来是要处死笛卡尔的,在小公主的苦苦哀求下,才只是将笛卡尔驱逐回了法国。

回到法国的笛卡尔对“小公举”日思夜想,写了很多情书,但都石沉大海。聪明的笛卡尔知道,信一定是被“恶毒”的国王拦截了。于是,他写了一封特殊的信,信里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个数学公式:

r=a(1-sinθ)

果然,“不学无术”的国王没有阻拦这封信,小公主拿到信之后,用笛卡尔教她的坐标系的知识,顺利画出了图形。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心形线” 。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0)

故事的结局并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小公主收到情书后不久,笛卡尔就病逝了。两人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

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响很大,以致于网上流传的着各种版本的爱心曲线。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1)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2)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3)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4)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5)

爱情故事很凄美,但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这个故事根本是后人杜撰的。

笛卡尔去瑞典时,24岁的克里斯汀公主早已当上女王了。而笛卡尔也是因为受不了瑞典的严寒天气,才感染肺炎去世的。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6)

虽然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无疑为笛卡尔增添了不少人气,成功地宣传了他的知名度,不得不说,总是套路得人心啊。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7)

曾经,有一个铺天盖地的矿泉水广告,其创意据说就来自于这个故事。这个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还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8)

笛卡尔的主要著作

经过梅森神父的提携,笛卡尔流传后世的主要著作摘录如下:

《论世界》(1633)

《世界论》是笛卡尔早在1633年就完成的著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一直到笛卡尔死后十多年,这部著作才得以真正出版,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感觉与产生感觉之事物”、“火焰中的光和热”、“空气”、“元素”、“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人”等方面。在书中笛卡尔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物理学和宇宙学观点。

《方法论》(1637)

《方法论》对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科学研究方法有极大的影响,其主要思想是“努力从推理中消除产生错误的因素”。笛卡尔自己也说,在书本中有作为他“思维的艺术”的四条著名准则:

一、不要把任何事物看成是真的,除非对它已经认识清楚了;

二、要用逐步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解决问题;

三、思考时,由简到繁;四、要彻底复查一切,做到确实无遗漏。

《形而上学的沉思》(1641)

这部书进一步论证了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的论点,同时用一些委婉的词句谋求教会对他的宽容。书的内容是在宗教的外衣下为科学思想探寻根据。全书包括一封给巴黎神学院的信。

《哲学原理》(1644)

本书是笛卡尔的哲学著作。全书的重点是论述物理学。作者在书中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第一原理,并认为“上帝存在”、“各种事物及事物的性质存在”等判断是最基本的“天赋知识”,即不需要通过经验而存于人心的知识,并且是正确判断辩别真假的能力。

《灵魂的激情》(1645—1646)

《灵魂的激情》一书可以分为“激情的生理说”、“激情心理学”和“特殊的激情”三个部分,是笛卡尔专门研究“人自身”、“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人的激情和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系”以及“人的各种激情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的著作。该书标志着笛卡尔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也是笛卡尔哲学中最精华的部分。

《几何学》

笛卡尔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解析几何。1637年,在创立了坐标系后,笛卡尔将代数和几何联系起来,成功创立了解析几何学,被誉为解析几何之父。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19)

关于坐标系和解析几何

笛卡尔由于无法理解阴阳的真实含义,将其错误地归结为“正( )”、“负(-)”,所以在直角坐标体系中引入正负概念,这个行为非常幼稚。

而且,“笛卡儿(R.Descartes, 1596-1650)也只是部分地接受负数,并称方程的负根为假根,他的倾斜坐标系的x、y只取正值,图局限在第一象限之内。”

(详见:刘旻、齐晓东,《东西方对负数认知的历史比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前04期)

笛卡尔的解析几何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0)

所谓笛卡尔只是部分接受,指的是处于“半接受、全不理解”的状态,因此,笛卡尔的坐标系实际上只局限在第一象限、只有第一象限。

这说明,解析几何绝对不可能是西方原创,绝对不可能是笛卡尔原创,因为西方不具备原创解析几何的基础。这恰恰是证明西方解析几何抄袭的证据。

注意:《几何原本》是徐光启的原创著作,其作者不是利玛窦这个欧几里得(利玛窦的拉丁文名就是“欧几里得”)。

其实,阴阳,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概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合起来是对宇宙天地事物运行状态的模拟和总结,其中任何一个都代表不同的运行阶段和状态。

比如,以手机充电来举例,电量多少,若以阴阳来表示:

1、完全没电,进度条为0,可以用“太阴”来表示;

2、完全充满,进度条为100%,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3、电量在50%-100%之间,可以用“少阳”来表示;

4、电量在0%-50%之间,可以用“少阴”来表示;

……

以此类推,还可以继续细分。甚至,可以将一个圆等分成四份,每份为占比25%,分别命名。

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一个正负的概念,并不能很好地表示事物发展各阶段的状态,建议删除坐标系负数的设计,代之以原点设计出发,如同时针旋转一样,周而复始,赋予不同的角度量、不同的状态以一定的“华夏传统代号”(如太阳、太阴、少阴、少阳、阳明、厥阴等等),如同太极图那样。

那么,更复杂的情形又如何表示呢?

不是还有八卦、六十四卦么?

华夏的老祖宗们早就提炼和总结好了。

观天地四方,自然万物,可分为:

两仪,四象,六爻,八卦,所以:

2 × 4 × 6 × 8= 384

在后续的设计库扩展,产生 64 卦,384 爻。

在 六爻里面,可以产生六丁,六甲,六冲,六合,六亲,六兽……

总之,原则就是效仿先辈,延续道统,尽量以最接近真实世界的方式来进行模拟和表示。

华夏传统的天极坐标系,才是模拟世界最正确的方式。既然华夏使用的思维系统是天文模式,那么,人文的书写,也应该按照天文思维打开,才是正确的。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1)

关于所谓的“以太”

17世纪, 华夏典籍《庄子》和“大一”的概念传至西方。作为欧洲“中国文化中心”的法国,首先接触到了这个概念,于是将其音译为“以太”(法语:éther)。

“大一”是什么?

《庄子·天下》云:“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意思不难理解,大到极点的东西已无外围可言,谓之“大一”;小到极点的东西已无所包容,谓之“小一”。

所以,“大一”是华夏的传统概念。

在其后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大一”出现了同名异义、同义异名的现象,既有名称的改变,又有内涵的变化。

古时,大太相通。大一,即为太一。世间之大莫若天,天外天,无穷大,谓之太一,即宇宙。不仅如此,一乙相通、一壹相通、太泰相通。

换言之,大一在古代还可写作太一、泰一、大乙、太乙、泰乙、大壹、太壹、泰壹。

从涵义的变形上来理解的话,“大一”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是哲学概念,可以是宇宙、可以是天帝、可以是老君,可以是星星、可以是人皇、可以是品行才能,还可以是规律……

所以,当“大一”的概念传至欧洲时,翻译该概念的法国传教士们全都傻眼了。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2)

本来学起来就颇为吃力,这样的涵义和变化,哪能搞得清?

最后,迫于无奈的传教士们只能胡乱理解、强行翻译,秉着对斗司(God)的信仰,把具有至高、东皇之意的“大一/太一/泰一/大乙/太乙/泰乙”降级处理,去神化,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中国人名,按照西方习俗来翻译,即为以太(éther)。

这个单词的法语发音,与汉语相同,就是“一大/一太/一泰/乙太”。

笛卡尔认为以太(éther)是充斥于宇宙间的一种物质,是介于星体运行中的一种作用力介质,遂据此建立了以太旋涡说,并以此来解释日月行星的运动。

彼时,西方认为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一定的介质来传递实现,不相信作用力(引力)有超距作用。西人当时还无法理解天体在宇宙的运动形式,所以只能把天球想象成玻璃球,而一颗颗天体就是镶嵌在玻璃球上跟着旋转。

比如,地心说认为地球在宇宙中心,星辰是镶在宇宙玻璃球里的,可以跟随玻璃球的转动而围绕地球转动;

日心说则是把宇宙中心换为太阳,把地球镶嵌在玻璃球上,当玻璃球转动时,地球就跟着玻璃球一起转动,围绕太阳旋转。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荒诞不经的可笑认识,原因就在于梅森、笛卡尔等神学人员的错误理解、错误翻译。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3)

在1644年,在笛卡尔公布“以太”学说前,西方是没有“以太”这个概念和词汇的。

由于“太一”可以是万物本源本质、天地混沌之元气,所以,在所谓的古希腊神话中以太便是充斥宇宙的精灵之气,亚里士多德就说以太是一种组成世界最纯洁的元素,是组成世界的不可缺的物质;

由于“太一”可以是天帝之号,所以古希腊便说宙斯就是以太;

由于“太一”可以指宇宙、万物本源,因此,古希腊就又说以太是青天、是天外天、是外层太空构成星辰的物质;

由于“太一”具有至高之意,所以法语éther源出处的拉丁语aether,便有“至高无上”的含义,指某一组织或领域的最高层、最上层;所以,古希腊还说以太是宇宙的最高处……

当笛卡尔认为宇宙中充斥着“以太”时,梅森的好朋友惠更斯和英国胡克(当时与牛顿齐名)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倡了“光波动说”,同时坚定认为空间具有无所不在的“以太”物质,以太虽然不为人所感觉,但却能传递力和光波等。

牛顿对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他极力否定光波动说,提出了光射流说(即微粒说),其宣称引力是由以太造成的,可以借助以太的稀疏和压缩来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牛顿之所以不敢否认以太,是因为他深知,以太概念源自华夏,乃是权威。

关于笛卡尔的所谓哲学思想

所谓耶教中的神Deus(后来的英语称为God)也好、Domini也罢,这些都是所谓的拉丁语,而拉丁语是根据中国南方口音创造出来的语言,其实最初就是De、Do,是参照 道 (dao)德 (de) 两字创建的词汇,只是为了防止被人轻易看穿,就特意在后缀上加了所谓的拉丁语法辨识符号us、mini,这才变成De us,Do mini。

由于笛卡尔是神学家,与梅森神父一样忠于教会和耶神,所以其所有的数学目标都是为了证明神的存在,他使用了两个概念对耶稣出生前后进行分隔:

耶稣出生元年,称之为“ Anno Domini ”,以这两个单词的首写字母来表示西元,即 AD ;

而耶稣出生前 Before Christ,就表示西元前 B.C.

当真正的罗马帝国——明帝国不可避免走向衰亡时,耶稣会看到了一丝反超的曙光,他们对华夏典籍、知识遗产的搬运,是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化的、集团化的。

西元1639年十月,在梅森神父的号召与组织下,一些在知名人物纷纷加入了盗窃大军:

  •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法国神学家;
  • 卡特鲁斯(Johannes Caterus),荷兰传教士;
  • 博尔迪(Pierre Bourdin),法国耶稣会士;
  • 皮埃尔·伽桑狄(Pierre Gassendi),法国神父;
  •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出生于英国威尔特省牧师家庭的神父,兼职(客串)医生;
  • 阿诺德(Antoine Arnauld,1612~1694年),法国神学家。

上述盗窃团队,在统一组织、分工合作下,很快将明朝的华夏典籍粗译为拉丁文、法文等版本,在耶稣会神学院进行内部传播。1663年,为防止泄密,早期版本被罗马教会列入禁书名单。

为了方便教学,这些神父、神学家、传教士将华夏知识分门别类,做了一个知识树:

  1. 树根:最基础部分,理学,称之为MetaPhysics;
  2. 树干:物学(物理), Physics
  3. 树枝:其他分科学问,简称科学,由三大分科构成,即医学、机械学、社会道德。

笛卡尔的所谓哲学思想,吸收了部分王阳明的心法。

王阳明认为,在万物存在之前,人的内心已经有了万物。人眼看到的万物,只不是由于内心先想到后存在的投影而已。

可是,有人问道:倘若一朵花长在深山幽谷,其自生自灭,与外界不相往来,毫无瓜葛,这样的话与人的内心有何干系?

如果按照王阳明的心法,在人没有看到花时,花跟人同处于黑暗之中,不得光明;在人看到花时,花是彩色的,于是就见到了光明。因此,人之内心,花儿一直存在,——花,也因人而存在。

我思,故我在。

然而,倘若人的寿命比花儿明显要短,人死了,难道花儿就不存在了吗?

我不思,但花依然存在。

在从王阳明那里拼凑了一番后,笛卡尔又开始搬运朱熹理学,将之改头换面,称为耶稣理学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4)

《淮南子天文训》认为“天地之袭精为阴阳”,朱熹设想天地的初始是阴阳二气,二者有相似之处。

朱熹的这种宇宙形成理论与笛卡尔的宇宙旋涡理论有某种相似之处,不同在于朱熹以地球为旋涡的中心,而笛卡尔以太阳为旋涡的中心。

但朱熹比笛卡尔早了六百多年。

朱熹企图用离心力来解释天地的空间结构的形成,就当代科学来看,这种解释当然不对。大尺度的气态物质的弥漫和分化,主要是各部分的运动速度不同造成的,并非离心力的缘故。但在当时,朱熹的观点毕竟对驳斥盖天说的错误观念起了作用。在他看来,天之运行有一个“枢轴”,不过“其运转者,亦无形质,但如劲风之旋。"这里是宣夜说的观点,但还是比较新颖和贴切的解释。

基于气而用离心力来解释宇宙的形成,只是就无极而太极的一次生成而言。

朱熹还根据邵雍的循环思想提出了宇宙就是太极生火、明暗交替的无尽循环思想,这与现代宇宙论周期循坏假说基本一致。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5)

朱熹理学被译为“Li Truth”,笛卡尔则将“Li”去掉,改称耶稣神学,永恒真理 (Eternal Truth)。

笛卡尔认为,一切皆是由神自由创造,故其为永恒真理。

而神所创造的永恒真理,包括逻辑、数学、善性,以及“心和物的本体”(essence of mind and matter)。

耶神创造了人类之心,同时为人类之心配备了与真理相适应的内在观念。

不过,神自己的本体例外,至于它的存在与完善,没有对人类说明,故而无法得知、无法弄清。

笛卡尔的宗教信仰在学术圈中一直被严格地争论着。他声称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其“沉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仰。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6)

笛卡尔还认为,格物致知的“知” (翻译为intellect)共分为三类:

  • 真知 Pure intellect
  • 想象 Imagination
  • 感觉 Sense preception

真知(Pure intellect)不依赖人的大脑与肉身;而想象(Imagination)和感觉(Sense preception),则需要记忆等前置条件。

至于,华夏的“心意”,将之拆分开来后,“心“为思想本体,“意”有五种:好、恶、相信、不相信、犹豫不决。

笛卡尔将“知行合一”理解和阐述为:思想本是良知,良知本是思想,良知是思想的标志。

他阐述的实理 (Nature of reality),即真实物质的性质,则是“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

……

然而,由于近代的落后,导致后人的认识对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偏差。就连思想家梁启超都曾对笛卡尔极其推崇,盛赞道:

“自笛卡尔兴 , 始一洗学界之奴性 , 而使人内返本心 , 复其固有之自由。笛氏之功不在大禹之下也。”

敢问,笛卡尔一介神父,何德何能,居然能与大禹并立?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何星亮于2017年曾特别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各学科盲目崇拜西方学术的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照搬西方理论与方法。这种现象在不少学科较为普遍,以西方方法从事学术研究,以西方的理论解释中国社会和文化现象,个别人甚至在没有完全理解西方理论的情况下生搬硬套。

二是照搬西方的教科书。目前个别大学、个别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照搬西方教科书的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国际性的学科更为严重。

三是刻意模仿西方的文风和表述方式。少数学者不仅理论和方法照搬,而且套用西方的体例、结构和表述方式,甚至连句子也模仿西方的长句,完全没有一点中国传统的文风,有的甚至生造许多中国人不理解的词语,造不合中文语法的句子。

四是爱赶时髦,喜欢跟风。西方学术界一旦提出一种理论或方法,不进行分析和研究,不管是否具有科学性或普遍性,便纷纷仿效,全盘套用。

五是以西方学术标准来评价国内的研究成果。个别学者视西方的学术标准为“真理”和“科学”,非西方便是“非真理”、“非科学”。个别人评价研究成果“言必称西方”,以西方的理论、模型或方法为标准进行评价,西方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或方法便不予承认。另外,少数单位以外国学者的评价为主要标准,外国人说好便得到承认,中国人说好则得不到到承认。

时至今日,难道还要浑浑噩噩,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以讹传讹下去,祸害子孙后代吗?

***关注我,关注《昆羽继圣》四部曲,关注文史科普与生活资讯,发现一个不一样而有趣的世界***

笛卡尔十字坐标系的由来(近代科学始祖神像崩塌)(2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