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土木生活博主(看土木老哥打灰)

澎湃特约评论员 易之

今天我们打开任何一款视频APP或者一场直播,总能看到许多精致的生活——有精修过的身材与面容,有格调的生活与氛围,还有珠光宝气的名牌与装饰。但是,如果放出来的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真实生活,还有人看吗?

记录土木生活博主(看土木老哥打灰)(1)

答案也许会让人意外。最近,B站上火了一位UP主“大猛子ym”。他今年8月开始发布视频,内容主要都是工地生活,多是搬搬砖、打打灰(浇筑混凝土),但视频播放效果却出奇得好,动辄上百万的播放量。

带着疑问,我也去看了好几期大猛子的视频,我的总体感觉是他的视频很真实,一点也不猎奇。他对工地生活的刻画,不是戏剧化的,更倾向于一种细节描述。

记录土木生活博主(看土木老哥打灰)(2)

比如他会发视频谈谈工地上怎么要“华子”;也会告诉观众其实现在工地上大学生工资可能还不如农民工,因为农民工比大学生更少了;他的收入也不算低,吃住待遇都还不错,但都是辛苦挣来的。

总之,和很多光怪陆离的短视频气质不太一样,他的视频让外界看到了工人群体真实的生活纹路,这可能是他的视频大受欢迎的原因。

记录土木生活博主(看土木老哥打灰)(3)

他的视频里的工地生活,不再有那些标签化、脸谱化的工人形象。描绘工人,不一定非得单纯苦情化叙事,他们的生计未必窘迫,更多的还是工作环境的相对单调和精神生活的相对单薄。

比如大猛子也想去看EDG(一支电竞战队)的电竞比赛,可惜最后三轮车坏了,连结尾都没赶上。这真是辛酸的一幕,工人们那一点点文化需求,有时也是“奢侈”的。

如果没有大猛子的视频,大多数普通观众可能很难看到工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在舆论场上,要么对工人不吝赞美,要么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同情。但不管是同情还是赞美,都有可能是错位的,因为很多人也并不知道工人们需要的是什么。

大猛子的出现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位粉丝众多的Up主何同学。其实他和大猛子是同一届本科毕业生,当然并不是同一所学校。不过从形象气质上,却很难让人想到他们是同龄人。大猛子粗糙黝黑的肤色,很有迷惑性,一下能把他的“目测年龄”拉高个十几岁。

不过,把何同学和大猛子放一块比较,也是个有意思的观察视角。何同学可以和苹果CEO对话,代表着中国年轻人充满想象力、创造力的一面;大猛子则代表着中国年轻人吃苦耐劳、生活不易的另一面。

这并不是要分个高低,每个人境遇不同是自然的,但如果我们只能看到任意一面,那就成了巨大的缺憾。互联网有时天然是个滤镜,打开相机软件就开始美颜了,但我们依然想从中看到真实的世界。这就需要更多像大猛子这样的创作者,把生活粗粝的一面展示给公众。

直面真实,才是改变的开始。比如大猛子所代表的“土木老哥”们,在崇拜精致的互联网上长期失语,他们的苦与累相当程度上“隐没”不见了。我们在看了视频后才发现,原来这些年轻人渴望的是工作环境的改善、休息权利的保障、精神层面的舒缓等等,这何尝不是一种人文关怀。

无论如何,大猛子的视频用无可争议的流量证明了一件事:虽然可能有些粗糙,有些土味,但真实的生活,永远是最有力量、最有穿透力的。

责任编辑:李勤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