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十大黄梅戏(黄梅戏大清名相晋京展演)

千龙网北京3月31日讯(记者 秦胜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安徽桐城县六尺巷巷口的巨石上,铭刻着清朝宰相张英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流传着张英礼让的佳话。如今,六尺巷的故事被重新改编成新创黄梅戏《大清名相》,演绎了张英之子张廷玉这位三朝元老的为官之道,在其“让与不让”的抉择中展现朝堂智慧和家国情怀。

30日,黄梅戏《大清名相》主创及主要演员来京宣传,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该剧将于4月9日到4月13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展演。据悉,《大清名相》自2015年8月首演,已在安徽、广东、海南等地巡演近二十场,并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此番晋京演出,将是安庆黄梅戏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经典十大黄梅戏(黄梅戏大清名相晋京展演)(1)

黄梅戏《大清名相》晋京展演 演绎六尺巷“让与不让”的文化精髓。图为《大清名相》演出人物剧照。图左为熊辰龙饰演的乾隆,图右为黄新德饰演的张廷玉。图片由安徽省安庆市市委宣传部提供

重构故事,演绎“让”与“不让”的文化精髓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有一条宽六尺、长不足百米的小巷,相传在清代康熙年间, 桐城吴家与张家为了一块宅地,争执不休。无奈,张家人向在京城当宰相的张英驰书求助。谁料想,张英的态度很明朗,不就是一块宅地吗?让!张家吴家因为一个“让”字化解了矛盾,还因此互相感化,合修了一条巷子,后人美其名曰“六尺巷”。

六尺巷,也因之成为了中国礼让文化的象征。而以六尺巷为故事背景所演绎的戏剧、电影等大都被人熟知。随着时代的发展,六尺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再次受到关注,但如何以新的角度去演绎,让《大清名相》编剧余清风犯了难。

“六尺巷‘礼让’的故事百姓耳熟能详,再创作也很难出新,我在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后,从张英之子张廷玉身上也看到了‘让’,不过,不同的是,张廷玉身上还有一种宝贵的精神,就是‘不让’。”曾两次获得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的一级编剧余清风告诉记者,新编黄梅戏《大清名相》即从六尺巷家风生发开来,另辟蹊径,通过对这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张廷玉“让”与“不让”的决然选择重构故事,藉此赋予六尺巷更为悠长、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经典十大黄梅戏(黄梅戏大清名相晋京展演)(2)

黄梅戏《大清名相》晋京展演 演绎六尺巷“让与不让”的文化精髓。图为《大清名相》演出人物剧照。图片由安徽省安庆市市委宣传部提供

“8次改写剧本,确定‘让’是背景,‘不让’才是精髓。”

《大清名相》讲述的是三朝老臣张廷玉为整顿吏治、惩治贪腐,在丧子之痛下,不惜让出阁揆,甚至被收回配享太庙这一至高荣誉,也要跟朝廷贪墨集团斗争到底的故事。

故事得从张廷玉请让其子张若松内阁之位说起。乾隆十三年,张廷玉统领中枢,辅佐皇帝整肃贪墨。因张若松奉旨晋升,张廷玉忧心忡忡,以父子同在内阁有结党营私之嫌,恳请收回成命。但乾隆帝以张若松才堪大用,且先前曾让探花功名、不可一让再让为由,未予应允。

张廷玉因惩贪肃腐得罪了朝廷中的贪腐集团,此番其子入列内阁,更是让这些人如鲠在喉。于是设计陷害,构陷出张若松受贿一案。

五十年不犯错、视名节如生命的张廷玉受此奇耻大辱,悲愤难抑。此案经乾隆洞察,虽未深究张若松,但张若松却也因此深感让家族蒙羞,加之其体质一直较弱,就此病卧不起、悲郁而终。

张若松虽赔上一命,但朝廷贪腐集团仍不肯罢休,处处兴风作浪,致朝局动荡不休。为彻底惩治贪墨集团势力并稳固朝局,张廷玉主动请辞阁揆,且同时退回雍正帝遗诏的配享太庙之至高荣誉,使得乾隆得以腾出手来,一举肃清以皇室宗亲为保护伞的贪腐集团。

张廷玉让出太庙配享,是智让,是为了社稷江山、以退为进的一种智慧,是痛苦而艰难的抉择。编剧余清风表示,“让,是该剧的文化背景,不让,才是该剧的精神主旨。”余清风表示,《大清名相》一剧并非是一出世俗意义上的清官戏,而是求索为官之道,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探寻一个三朝元老的内心情致,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什么该让,什么不让。“张廷玉的让,是让出所有的好处,让出儿子张若松的功名、官职。但他不是什么都让,小人戚戚他不让,欺世盗名他不让。”

此外,这部戏中在张廷玉身上所展示的“让”与“不让”的为官之德、政治智慧以及家国情怀也受到了文化名家的认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先生观看《大清名相》一剧后,认为该剧是近几年来新编历史剧的重要成果,“可被视为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所应有的政治担当和道德追求。”

重量级演员倾情演绎增添历史厚重感

据悉,饰演黄梅戏《大清名相》张廷玉一角的是著名黄梅戏艺术家、梅花奖得主黄新德。今年已69岁高龄的黄新德13岁开始学戏,从艺50余载,他本不属于这部戏出品单位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的工作人员,但有感于该剧的厚重,以及安庆官方和编导的力邀,不顾高龄倾力出演。在该戏的发布会上,黄新德说,“我觉得《大清名相》还不错,希望大家能看一看。”他简短的话语中带着谦逊,是报以学习的心态欢迎观众的批评指导。

据记者了解,剧中黄新德还带着王琴、马丁、熊东旭、虞文斌四个徒弟,分别在老中青三个组中出演主要角色。黄新德告诉记者,原本他不愿意带徒弟,但从传承的意义上看,他有责任让黄梅戏薪火不熄。如今,这部新剧也是他对戏剧传承的新体验。

此外,这部戏还邀请了著名黄梅戏作曲家陈华庆担任编曲。对此,陈华庆也是绞尽脑汁。“传统的黄梅戏多以质朴、明快、轻松的曲调演唱,《大清名相》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剧,因此在曲调的考量上既要继承黄梅戏的传统,又要出新。”在第六场“休流泪,莫悲伤,听老臣推心置腹诉衷肠。”的唱段中,完全沿用了黄梅戏传统曲调,反映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此外,还有多处唱段则是采用了“传统 创新”的模式编排曲调。

厚重题材的尝试,“大黄梅”概念的一次突破

安庆是个戏窝子。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之振兴,举全市之力发展黄梅戏艺术,每年秋天的“黄梅戏·黄金周”活动的举办,三年一度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每场演出均座无虚席,成为广大戏迷的节日。

黄梅戏经典剧目历来以女性形象深得人心,比如七仙女、织女、女驸马、徽州女人等。因而,在观众的印象中,黄梅戏是乡野芬芳的艺术,也是女性柔美的化身。

《大清名相》一剧,不再是家长里短,不再是男欢女爱,是官场斗争,是宦海沉浮,甚至是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重大题材。这是“大黄梅”的概念,是黄梅戏艺术拓宽题材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和突破。

同时,《大清名相》一剧虽然是以男性视角为主,在艺术追求上却是一种回归,创新而不厌旧。尤其体现在黄梅戏声腔上,以黄梅戏最传统、最原汁原味的演唱,令观众倍感亲切、余味无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