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

老平陽历史上的县下辖“区”

--民国时期有6-8区,解放后最多时有16个区

文:光明人家 2020-10-25

区,是行政区域的一种名称。原有两种,即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市辖区和县下辖区。都简称为“区”。1928年,民国政府开始设立县辖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设立,承担县、乡之间许多行政任务。“区”也是中国大陆1990年代前后撤区并乡之前普遍存在的一种准行政区。属于乡级行政区,但行政地位高于乡,介于县和乡之间。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

区、镇、乡都是我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域。但它们的管理范围、管理职能各不尽相同。所谓“区”,是行政区域的一种名称。是我国县、自治县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区域。它设立区公所,作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镇”,是指市镇,是基层行政区域。宋代以后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称镇。通常为县机关所在地或农村中有较多工商业的居民区设镇。1984年11月国务院决定放宽建镇标准,实行镇管村体制。“乡”,是我国农村的基层行政区域。乡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相传乡制始于周代,以后历代相沿。1958年我国农村建立人民公社后乡被撤销,1982年国家宪法又规定恢复乡级建制。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3)

  在撤区并乡以前,国内绝大部分县划分为若干个“区”,数量从5个到10个,大县多的超过10个。同一时期,县治(城)、少数具有独特经济地位的建制镇为与区处同一行政层次的地位,此类建制镇因由县直管,称为“直管镇”或直辖镇。县辖区的行政机构称称为“区公所”,“区公所”为县政府派出机构,最高行政官员称谓“区长”。“区”的权力高于乡,县辖区管辖的乡镇数量平均管辖4~5个乡、镇,少的2~3个,多的5~8个。“撤区并乡”后基本为原来的2-3个乡(镇)合并为现在的一个乡(镇)。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4)

  “区公所”是县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区公所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管理农村社会经济事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现行区乡建制越来越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些体制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改革开放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浙江省于1992年实行撤区扩镇并乡的,简称“撤扩并”。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5)

民国时期的平阳县的“区”

平阳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分布情况,据现存最早的明隆庆五年(1571)《平阳县志》载,全县辖城区7隅和10乡(万全乡、慕贤东乡、慕贤西乡、凤林乡、金舟乡、亲仁乡、归仁乡、宰清乡、崇政乡、招顺乡),51都。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6)

清、顺治、康熙、乾隆《平阳县志》与隆庆《平阳县志》大致同。此后至清末,行政区划不变。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颁布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府、厅、州、县衙门所在地的城厢地方为城,其他市镇村落地方人口五万以上为镇,人口未满五万者为乡。宣统三年(1911)平阳县划定自治区域为一城,四镇,三乡(城区和万全、江南、南港、北港4镇及金镇、小南、蒲门3乡)。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7)

老平阳按地理(地形、地貌、水系)与历史传统习惯,可分为六大区域,暨万全、小南、江南、北港、南港、蒲门之分(也叫万全垟(属飞云江流域)。小南垟、江南垟、江西垟、北港山区、南港山区这六个片区,也可视为6个小县域(区公所)的区域范围,这也是民国平阳的地域特色。

1928年,南京民国政府开始设立县辖区。而平阳是浙江省一个人口大县,在民国18年(1929),平阳全县划为8个区,即城区、万全、小南、江南、金乡、北港、南港、蒲门区。民国19年(1930),将村里改为乡镇。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8)

民国21年(1932),取消原有区名,冠以数字,平阳县共设有6区,192乡,21镇。24年(1935),改行县与乡镇二级制,撤区公所,设置区署,代行县政府职权。平阳县设6区(万全、小南、江南、北港、南港、蒲门)。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9)

民国32年(1943)平阳县共辖55个乡镇888保,其中万全片(城区)辖 6个乡镇,小南片(鳌江区)有6个乡镇,江南片(宜山区)辖12个乡镇,北港片(水头区)有12个乡镇、南港片(灵溪区)有13个乡镇,蒲门片(马站区)计6个乡镇。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0)

其六大区(域)具体按人口数量排名为:1、江南片(宜山区),165505人、2、北港片(水头区),140493人、3、南港片(灵溪区),120274人、4、蒲门片(马站区),79371人、5、小南片(鳌江区),59691人、6、万全片(城区),48645人。

民国36年(1947)平阳县有城区、万全、鳌江、北港、江南、南港、蒲门(马站区更名)7区,56乡镇,946保,10748甲。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1)

解放后平阳县各个时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后,解放初期,基本沿用旧(民国)政权的行政区划。1949年 8月前,平阳县辖万全、鳌江、北港、南雁、江南、南港6区。1949年9月,县、区、乡三级政权相继成立,全县计1个直属镇和万全、鳌江、北港、南雁、江南、南港、蒲门7个区,73个乡。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2)

1950年6月,重新进行划区建乡。将江南区分为宜山、金乡2区,南雁分为山门、睦源2区,蒲门分为马站、矾山2区,并增设麻步区。至此,平阳县设有万全、鳌江、北港、麻步、山门、睦源、宜山、金乡、灵溪、矾山、马站11区,1直属镇,151乡镇。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3)

1950年,根据上级指示,结合土地改革,重新划区建乡,将北港区分为水头、腾蛟2区,并增设赤溪、藻溪、桥墩3区。10月份,工作结束,全县共有15个区,即万全、鳌江、水头、腾蛟、麻步、山门、睦源、宜山、金乡、灵溪、赤溪、藻溪、桥墩、矾山、马站15区240个乡镇。1953年9月,划金乡、宜山两区部分增设钱库区,至此,平阳共设有16个区,达到了历史上设区的最多的高峰时期。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4)

1956年3月至l1月,并区并乡、平阳县设水头、山门、宜山、金乡、灵溪、桥墩、矾山、马 站8区,城关、鳌江、矾山3直属镇,117个乡镇。1958年2月,全县行政区划共有3个直属镇,11个区,即万全、鳌江、水头、腾蛟、山门、宜山、金乡、灵溪、桥墩、矾山、马站,113个乡。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5)

其后,平阳行政区划有所调整,在70年代期间,撤销和增设麻步、钱库2区。1981年6月平阳分县,析矾山镇和宜山、钱库、金乡、灵溪、桥墩、矾山、马站7个区析出,另建苍南县。1981年7月,平阳管辖范围为城关镇、鳌江镇、南麂岛及万全、鳌江、麻步、水头、腾蛟、山门6个区,64个公社。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6)

分县后的平阳、苍南所属区

分县后的平阳县行政区划如下:

直属镇:昆阳、鳌江、(南麂)。

万全区:辖宋桥、宋埠、临区、水亭、石塘、榆垟、湖岭、郑楼、练川、象山。

鳌江区:辖钱仓、西塘、务垟、塘川、垂阳、种玉、雁门、河口、西湾、梅溪、梅源。

水头区:辖凤卧、江屿、南湖、朝阳、内塘、小南、溪心、闹村、苍南、联山。

腾蛟区:辖鹤溪、带溪、岭门、龙尾、凤巢、蔡垟。

麻步区:辖萧江、鱼塘、树贤、塘北、夏桥、桃源、后林。

山门区:辖晓阳、晓坑、溪源、南雁、东屿、怀溪。

顺溪区:辖睦原、帆岩、维新、新田、吴垟、青街。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7)

分县后的苍南县行政区划如下:

直属镇:矾山、灵溪(县城1982年3月增)、龙港(1983年10月增)。

宜山区:辖宜山、铁龙、云岩、凤江、江山、平等。

钱库区:辖钱库、芦浦、望里、新安、仙居、陈东、项桥、夏口、括山。

金乡区:辖金乡、大渔、炎亭、舥艚、石坪、新城。

灵溪区:辖灵江、沪山、凤池、浦亭、对务、渎浦、大观。

桥墩区:辖桥墩、莒溪、藤垟、天井、碗窑、南水头、观美、黄檀、大龙、五凤。

矾山区:辖华阳、南宋、昌禅、埔坪、南堡。

马站区:辖马站、霞关、城门、岱岭、魁里、蒲城、渔僚、沿浦、云亭、澄海、南坪。

藻溪区:辖藻溪、繁枝、渡龙、挺南(分县后增设)。

龙港区:辖沿江、龙江、白沙、海城(分县后增设)。

赤溪区:辖赤溪、半垟、凤阳、龙沙、中墩、信智(分县后增设)。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8)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以后,犹如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在中国掀起了第二次改革浪潮。1992年5月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做好撤区扩镇并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我省基本实行县以下设区管乡镇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这个体制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决定的,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这一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运行中的弊端和矛盾日益突出。所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已势在必行。为此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撤区扩镇并乡工作。随后,平阳、苍南两县分别进行了撤区扩镇并乡工作。不久,上述这些区的名称走进了历史,但是后来大多数也成为了镇的名称。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19)

结 语

纵观历史,区、镇、乡作为县以下、村以上的行政建制一直沿用着。但在那漫长的岁月中,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变革需要,曾出现过大小无数次的设置、裁减、撤销、扩并的区划变动。历次对区、镇、乡区划的调整,或因社会重大变革;或因便于加强管理,使政令更加畅通;或因平阳县的行政区划调整,县域的划分与缩小(分县);或因加快城镇建设需要等。其中,从近百年历史看,老平阳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实行县以下设区管乡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区”(区公所)在老平阳县的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0)

从上述资料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老平阳的区从最初的6个到最多时候达到了16个,而最后由于行政区域太大而分出成平阳、苍南2个县,而2019年苍南县又分出了龙港市。从最初的历史上的平阳大县行政区划调整变迁来看,平阳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大行政区划变动,即明景泰三年(1452)析原归仁乡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都三都的区域归泰顺。1981年6月一镇7个区析出,另建苍南县。而苍南县在2019年9月析出龙港镇建立龙港市。从一县分置为四个县市,可见,说老平阳是个地级市规模也不为过。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1)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县下的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高中的设置,除了县中以外,基本上每个大区大致有一所高中,平阳县当时除地处昆阳的平阳中学外,另有多所高中:鳌江区中学(鳌江区高中)、鳌江一中(鳌江镇)、平阳二中(水头区高中)、平阳三中(万全区高中)、宜山中学(有高中部)、灵溪中学(灵溪区)、山门中学(山门区)、金乡中学(有高中部)、矾山中学(矾山区镇)、马站中学(有高中部),钱库中学(有高中部),桥墩中学(有高中部)、腾蛟中学(曾有高中部)、麻步中学(曾有高中部)等。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2)

而这些区级高中办学也是非常厉害,比如其中最牛的要数是灵溪区的灵溪中学,他的当时高中部曾经培养出两位两院院士和一位部长,比当时平阳中学还牛得多.......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3)

----------------------------------------------

参考文献:

1、隆庆、顺治、康熙、乾隆、民国《平阳县志》

2、《平阳县志》郑立于主编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

3、《苍南县志》萧耘春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4、《行政区划网》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4)

温州十大小镇(漫谈温州平陽历史上的县辖)(2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