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能决定孩子的一生,杀手的丧尽天良,也许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2001年在湖南落网的连环杀手段国诚,2年杀了13人,受伤20余人,他为何会如此泯灭人性?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

段国诚

01、粗暴的家庭教育

段国诚1973年9月出生在湖北监利,父母以务农为生,家庭条件生活条件并不太好。大概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父母经常因为琐事吵架。

夫妻吵架是正常的,但是应该有所控制。段国诚的父母就毫无分寸,吵架的时候不注意躲避孩子,还会动手打架。

段国诚无法体验家庭的温暖,家庭气氛一直不和谐,吵架打架之后是持续的冷战,最长的时候一家人曾经一年没在一张桌子上吃饭。

父母在热战和冷战之间来回切换,令人煎熬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父母离婚了。

离婚兴许可以解决两个成年人之间的问题,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两人不再互相伤害,却无法停止对孩子的伤害。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2)

离婚后,段国诚跟着父亲生活,后来还跟着父亲搬家去湖南岳阳。由于多年疏于管教,父亲发现他的性格变得十分顽劣。

一些研究表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产生更多的问题,长时间受孤独、忧虑、失望的负面情绪困扰,进而产生行为偏差,更容易犯罪。

他们有的抑郁冷漠、内心敏感,对什么都没兴趣;有的自控能力差、说谎迟到不上进是常态;有的沾染不良习气,暴躁易怒与人发生冲突;有的人对未来渺茫、对自己没自信。

一些统计似乎也支持这种看法,北京海淀区法院的尚秀云法官曾说,2002年法院审判的少年犯中,来自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婚姻动荡家庭的孩子占了57.9%。

段国诚很不幸地完全符合上述情况,他平时性格冷漠,不喜欢与人交往,没什么朋友,如果有所谓的“交往”,基本是吵架打架,性格变得十分极端。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3)

性格古怪的同时,言行十分乖张,小偷小摸的事干了很多,以至于人见人烦,街坊邻居们戏称他为“段爷”。

父亲没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忙于生活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脾气暴躁的他只会采用粗暴的方式管教段国诚,经常打骂但也无济于事。

段国诚七八岁的时候,暴怒的父亲为了让他痛改前非,用老虎钳夹住他的手指。虽然手指被夹得变形、留下终身残疾,但段国诚仍然没有改掉恶习。

段国诚变本加厉地作恶,小偷小摸演变成盗窃,小学还没毕业,13岁那年因盗窃被抓,被判刑5年关进少管所。

按照1979刑法的规定,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4)

网上并没有查到段国诚到底偷了多少钱,在未成年人犯罪会减轻刑罚的情况下还被判了5年,可见他偷了不少钱。

进入少管所内段国诚也没有收敛多少,因为表现太差又被加刑两年,但这也足以让他改变。

出狱后段国诚不愿意上班,无所事事的他还沾染了酗酒、嫖娼、赌博的恶习。

没技能没工作没收入,为了满足自己的花销,段国诚能想到的只有捞偏门,又干起盗窃和抢劫的老本行。

没过多久,段国诚又被抓住,虽然数额不大,但是作为累犯,法院又判了他5年。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5)

02、不知回头的浪子

再次出狱的时候段国诚已经25岁,细算起来他过去有近一半的时间在监狱里度过。

没有享受过家庭温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除了犯错就是进监狱的段国诚变成一个性情乖张暴戾、无学历无技能的青年,生活很难进入正轨。

父亲很担心儿子的状态,他找到自己供职的新城实业公司领导,请他给儿子安排个工作。

领导很好说话,同意了这个老员工的请求,段国诚在公司里担任推销员,每月有几百元的工资。

虽然现在看来收入不高,但那时候城镇职工工资大部分也不到千元。作为出狱后的第一份工作,公司对段国诚够意思了。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6)

可段国诚禀性难移,酗酒嫖娼赌博的恶习不改,这点工资就不够用了,12年的监狱生活只是让他无法犯错,而不是让他不想犯错。

父亲希望段国诚能静下心来好好工作,然后娶妻生子。

但是25年没有正确教育孩子、12年的牢狱生活也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一份工作又怎么可能让段国诚改邪归正?

在监狱的12年间社会已经大变样,段国诚感觉很不适应;长期的牢狱生活还使得他不懂得如何跟人交流,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完全失去了与社会正常沟通的能力和完全的人格。

显然,段国诚既不能胜任推销员的岗位也不可能安心地工作。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7)

父亲心想让段国诚娶个老婆能有所转变,可是姑娘们听说了他的经历和糟糕的性格,就没有一个愿意和他相处的。

段国诚也曾主动追求自己心仪的姑娘,是同一个单位的同事。对他知根知底的同事毫无意外地拒绝了他,不久后又和另一个男同事好上了,这让他很受打击。

事事不顺,1998年段国诚辞掉了工作。曾经他也想再找份工作,但是没有学历和技能就找不到高薪工作。

不要求学历和技能的,要么他嫌工资低要么单位嫌他的犯罪经历把他拒之门外;能够收留他的,则又因为性格原因无法长期干下去。

社会接纳了你也给过你机会,但你自己抓不住就怪不得别人了。成年人应该明白为过去的错误承担责任是社会铁律,但段国诚不这么认为。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8)

面对入狱的经历、工作和爱情的挫折,段国诚始终没有深刻反思,他觉得是自己没有朋友没人帮,思想太单纯容易被骗,所以才什么都做不好。

把自己的问题怪罪到别人头上,段国诚的思想变得愈加扭曲,父亲也无法引导段国诚正确看待,只能任由他堕落。

1998年下半年起,段国诚为了搞钱又走上了犯罪道路。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他身体壮实,胆子更大脑子更聪明,不仅盗窃抢劫更加频繁,而且更注意隐蔽自己。

为了躲避抓捕,段国诚找到监狱里认识的“朋友”办了假身份证

由于比以前小心地多,公安机关缺少监控资料和网络手段,所以这次他并没有像13岁和20岁时那样轻易落网。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9)

03、迅速升级的罪行

1998年段国诚开始抢劫的时候,受害者都是随机挑选的,而且只求财不害命。但是到了1999年左右,犯罪手段升级,他变得专门针对女性作案。

选择女性施暴并不仅仅是因为女性体弱胆小好控制,他似乎对女人有仇恨。

其实也并不奇怪,人们都是通过父母认识异性的,而段国诚的家庭给他留下的记忆都是父母激烈的吵架甚至打架。

青春期是人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段国诚却在13岁入狱,没接触过女人更不知道怎么和女人接触。

第一次出狱后曾抢劫过一个女孩,女孩逃跑后报警,导致他再次被捕入狱,从此段国诚记恨上了这个女孩。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0)

出狱后爱情不顺,在渴望异性的时期却偏偏被屡次拒绝,让内心扭曲的段国诚无法接受。

一次抢劫中由于女受害者尖叫呼救,感到恐惧的段国诚直接用刀子杀了她。

第一次杀人并没有让段国诚感到恐惧,反倒有一种“快感”。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专门针对女性作案。

两年间段国诚在岳阳市先后犯案近五十起,抢劫中常常伴随猥亵、强奸、杀人,9名独行的女性被他杀害,而且手法很残忍,引发严重的社会恐慌。

当年的刑侦手段既不足够先进也不普及,岳阳警方长时间查不到凶手。直到出现第9名受害者,通过追踪受害者手机才确定是段国诚,迅速发出全国通缉令。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1)

愤怒的社会舆论、步步紧逼的警方使得段国诚感到危险,他从岳阳逃回监利老家,又从亲属处借了300元跑到武汉住下,从此消停了两个月。

在熟悉了新住所附近的情况后,段国诚又开始犯案,抢劫二十余起,4名独行女子遇害。

这些案件在武汉引发恐慌,纷纷传言有针对长发、穿红衣服女性变态连环杀手,女性不敢夜间出门,胆小的甚至不敢穿红衣服留长发。

警方下达了必须破案的命令,一千多名警察取消了休假,日夜不休地侦查。

不过此时警方并不知道凶手就是段国诚,为了尽快抓住凶手,武汉警方派出女警假扮诱饵,希望能引他出来犯罪。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2)

面对危险性极高的犯罪分子,以前警方的诱饵都是男警察戴假发穿女装,这次警方冒险派出十余名女警做诱饵还是第一次。

充当诱饵的女警们衣服穿着单薄无法带枪,依然勇敢地在昏暗的小巷里出入。

段国诚不现身,武汉警方一时也没有头绪,后来他们想到了岳阳警方发布的全国通缉令。

经过两地警方对接案情,武汉警方确定连环抢劫杀人案件也是段国诚所为,并且还知道他一直在使用化名“胡成”。

确定了凶手身份,2001年8月10日武昌警方向辖区单位发出40余份协查通报。想不到通报发出仅仅十分钟,一家旅店就打来电话,说“胡成”在他们那里住宿。

警方迅速出击,把还躺在床上的段国诚抓捕归案,还武汉市民一个太平。段国诚很快就交代了案情,被判处死刑。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3)

04、深刻的犯罪成因

段国诚杀人时的手法十分残忍,累计杀害13人、伤20多人却对自己的罪行并没有忏悔之意。人们不禁要问,连环杀手为何会如此泯灭人性?

很多人为此做了很多研究,比如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曾在一百多年前提出了天生犯罪人概念,说得具有某些特定生理、心理、体质的人犯罪不可避免。

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天生的犯罪人”,但一定很少;有“犯罪基因”的人也并非都能成为杀人凶手。

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强调,虽然连环杀手中有相当部分患有脑损伤和心理障碍——这正是可遗传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他们大多经历过社会应激。

段国诚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是他却经历家庭不和、两次犯罪入狱、融入社会失败,这个人生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都是他成为连环杀手的重要因素。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4)

有一个与段国诚经历完全相反的案例。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詹姆斯·法隆教授就是一个长期研究凶杀犯大脑结构的科学家,后来转行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就扫描起了自己和自己家族成员的脑图像。

研究中詹姆斯教授十分尴尬地发现,自己和很多家族长辈的大脑和那些心理变态的杀人犯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詹姆斯不禁心想:难道我是潜在的变态吗?难道我的家族存在很多变态?

可詹姆斯平时彬彬有礼,跟妻子关系良好,生了三个孩子开了三家公司,还是学校的终身教授,更没有杀过人。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5)

詹姆斯·法隆

虽然勇敢接受了自己可能是变态的事实,但让教授无法接受的是,自己家族却是劣迹斑斑。

教授的母亲给了他一本专门介绍家族犯罪史的书,上面列举着先祖们如何弑母杀妻、奸杀修女、参与犹太屠杀等种种恶行。

教授为此做了研究,并提出了三角凳构想。他的结论是,变态杀人狂可能是天生的,但必须还要考虑后天的环境因素。

生理上的病变(基因遗传、脑损伤)确实容易造就心理变态者,但要和早期的生理和心理虐待共同作用才能让变态杀人成为现实。

詹姆斯教授以自己为样本进行研究,他既有家族遗传的可能导致心理变态的基因也在大脑发现明显的病变,但是因为完善的家庭呵护和优良教养没有变成坏人。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6)

詹姆斯教授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的家庭都很美满,原来基因的缺陷可以通过爱弥补。

段国诚和詹姆斯相反的两个案例值得我们反思,父母该如何给孩子的做个好榜样。

现代社会婚姻恋爱自由、男女人格独立,但是家庭矛盾爆发时要注意方式和场合。

单亲带娃的父亲或母亲,再或者忙于工作的双亲家庭,不要因为忙而忽视了孩子。

只靠学校是教不好孩子的,社会不会教育只会毒打孩子。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父母必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量给孩子完整的爱、完整的家庭教育。

少年连环杀手反被杀(2001年湖南连环杀手)(17)

结语:做好自我保护

虽然这个世界上变态连环杀手很少,三十多年中全世界也只出现不到400个,但平常人不能因为概率小就忽视安全。

犯罪分子常常会瞄准落单的女性实施侵害,面对亲友的安全提醒,有的女孩子被叫多穿点衣服的时候会觉得烦,被提醒夜间不要单独外出的时候会觉得管的宽。

唠叨太多确实容易招人烦,有一些提醒也确实没有必要,但是自己要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参考文献: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基于未成年犯与其他群体的比较研究》

2.《连环杀手为何冷血》;杨先碧;《知识就是力量》2013年02期

3.《系列杀手成因分析》;郑昊璐;《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