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的罕见鱼类(没有下颌古老又魔幻)

深海的罕见鱼类(没有下颌古老又魔幻)(1)

野生鱼类绝大多数都是硬骨鱼,而鲨鱼则属于软骨鱼。除了硬骨鱼和软骨鱼之外,还有一个很小的原始鱼类种群,那就是无颌鱼类。这个种群包括盲鳗和七鳃鳗,它们都是现存最原始的鱼类。

它们的身形细长,无鳞,附有黏液腺。骨架由软骨组成,且具有脊索,心脏可见心房和心室。七鳃鳗具有7对孔、盲鳗的鳃在1-16对之间。

七鳃鳗无胃部,体内可见一根螺旋形的肠子,它们都是很古老的脊椎动物,祖先可以追溯到亿万年前,属于非常低等的鱼类。

深海的罕见鱼类(没有下颌古老又魔幻)(2)

完全没有视力的无颌鱼—盲鳗

此种鱼类无视力,非常贪吃,在现今的等类无颌脊椎动物中,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如下:仅长有一个鼻孔,器官不配对,无交感神经系统,也无脾脏及鳞片。它的尾巴近似圆形,嘴周围长有许多指状的感官触须。

口腔内并排长有三角形的牙齿,非常锋利(一颗牙齿位于基部,其余牙齿长在舌头上)。体腹内侧覆盖着一层不分界的斜肌,直条肌让它们具备了强大的扭转能力,可以随意扭曲身体。循环系统中拥有一个间隔系统,将主要的心脏器官以及各种附件器官和动脉、静脉连接起来。可以依据其牙齿的数量以及鳃囊的差异来区分此种鱼类的属。

一般来讲,它们的鳃囊不直接连通体外,而是通入一根长管,两侧均以个单独的开口连通体外。副盲鳗属的日本种鱼并没有出现此管,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在两侧的16对鳃裂。同样,黏盲鳗属两侧的鳃裂数在5~14对之间。记载中最长的盲鳗身长可达80厘米(大西洋盲鳗)。

深海的罕见鱼类(没有下颌古老又魔幻)(3)

盲鳗独特的进食方式

盲鳗嘴基部的牙板依靠牵引肌和牵缩肌的活动可前后移动。它们一旦接触到食物,牙板就开始回缩,带动牙齿把食物嚼碎后传送到嘴里。该动作非常迅速,并在整个摄食过程中持续。毎咬一口身体后端便打一个结,并以此为支点,利用包裹在身体上的黏液将其滑动到嘴附近的高度,之后将结沿着身体拆散。这些都是重复动作,而且速度非常快。

深海的罕见鱼类(没有下颌古老又魔幻)(4)

盲鳗的栖息环境与习性

盲鳗栖息于温带或寒带的咸水水域,活动水深范围在30~1000米之间。它们是非常稀有的动物品种,它们面临威胁时体侧的众多毛孔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性物质,所以也曾被称为"黏鳗"。在某些区域,盲鳗的数量非常多,它们喜欢待在淤泥或黏土多的底部,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其中,仅露出嘴部或触须。它们仅通过嗅觉寻找食物。

一旦锁定了前方的食物,就会从泥中蹿出,像蛇一样地横冲向猎物。它们非常贪婪、迅猛,主要以腐肉、垂死的鱼以及底栖生物为食。当落入渔网时,它们会钻入其他鱼类的中,吞噬其内脏,从而给人类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盲鳗身体分泌的大量黏液除了可以帮助其顺利入侵外,还可以导致受害者窒息。值得关注的是,因为盲鳗是体外受精的鱼类,所以在其繁殖过程中产出的卵子和精子的数量都很少。在同种的盲鳗中,我们可以看到雌鱼和雄鱼,也可以发现雌雄同体的个体,甚至还有无生殖能力的个体。

深海的罕见鱼类(没有下颌古老又魔幻)(5)

长着奇怪嘴巴的七鳃鳗

这种鳗鱼的嘴部呈漏斗状,周围长有短蔓脚,圆柱形的舌头依靠强大的肌肉组织进行灵活的运动,嘴中还长有牙齿以及腺体,其分泌物可以防止猎物血液凝固。它们进食食物时,嘴像吸盘,舌头做伸缩运动,用牙齿进行刮磨,以便吸食。

当七鳃鳗游动时,水从口腔顺着咽部灌入思囊,然后从毘裂排出。它们用吸盘一样的嘴晈住猎物的同时,水也会跟着流入,并在肌肉组织的压力下从鳃裂排向体外。它们的毘像硬骨鱼的鱼鳃那样是独立的,无弓支撑,呈膜囊状。

七鳃鳗的黏膜细胞分布在皮肤下,体积相对较小,数量多。七鳃鳗身体内部,肌肉细胞分布在全身各个位置,以"W"字形的方式重叠排列,游动的时候呈波状运动。身体外部不成对的鱼鳍增加了体表的面积七鳃鳗是雌雄异体。一些鱼种的雄鱼会率先到达产卵地点(位于河流上游)搭建巢穴,它们会挪动那里的石头,筑成一个可供雌鱼让身体垂直进入并产卵的巢。

七鳃鳗的巢穴被侵占时,一般会是被对"夫妻"入侵,驻守的雄鱼会将入侵者赶出。在产卵时,雄鱼会用头或是用缌部顶着雌鱼,并用尾巴包裹住雌鱼的身体,好让泄殖腔并列在一起,随后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强烈振动,此时便开始产卵和受精。

无颌鱼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迄今为止4亿年,算得上是鱼类中的活化石,这一品种的鱼类现在只剩下盲鳗以及七鳃鳗少数几个种类,绝大多数都已经灭绝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