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于丹。马上就立冬了,这一年过得真是快。这个时候身上要添衣了,心里其实也得保暖了。立冬是二十四个节气里的第十九个,每年也都在阳历的11月7号或8号的时候,“冬雪雪冬小大寒”整个的冬季要开始了。

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1)

“立”其实就是开始的意思,“冬”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是指终结,是万物收藏。也就是说秋天的农作物收完晒完要入仓库了,动物们也基本上藏起来准备冬眠了。我们以前老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从一种向外的生发的季节回到了这种向内收敛的季节。

冬天是最寒冷的时候《礼记·月令》里面就记载说,“是月也,天子始裘。”裘皮就是穿厚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天地之间没有那样一种往来纵横的阳气了,所以人的修养生息就要“存阳”,要让自己能够走过这个肃杀悲凉,甚至还是一个漫长的季节。

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2)

这个时候你从立冬这天就能看见整个冬天天气的情况,“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这都是过去农家的谚语,大家特别在乎这一个冬天能过得怎么样,所以为什么大家到了冬天,老想着要收拾这一年的工作,盘点这一年的心情,因为冬的本意就是终了的意思。

大家看甲骨文就是这么简单,一个绳头两端打俩结,这就是个象形字。后来被借用至一年最后的一个季节,“冬者,四时尽也。”这就是《说文解字》上给它的解释,其实到这个时候我们能够眼前看见风景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风干物燥寒气开始逼人了,在北方大家能看见欣赏的那些山区红叶,稀里哗啦就落下来了。不知道今年还有多少朋友没有赏红叶,我们现在可能要走进赏红叶的尾声了。

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3)

当然南方“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秋天进立冬刚开始的时候,还是一片青翠的,还是没有到下雪的时节。但是逐渐你能够感觉到阴阳之间的那种不平衡,就是阳气已经压不住这种阴气了。这个是随着立冬往后的时节,一点一点感受到的到。立冬也是一个进补的时候,所以寒冷的时候人吃点温热补益的食物,就能够有御寒的作用。

立冬也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这个“水始冰”大家容易理解,水面上薄薄的结了冰了。“地始冻”也好理解,地里头开始有冻土了,这个时候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的寒冷还都没有来临。什么叫“雉入大水为蜃”呢?“雉”是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是原来说水里面的大怪物,大水怪看着像巨大的大蛤蜊一样。

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4)

这两种动物怎么能变来变去?朋友们是不是还记得我们讲寒露三候的时候,说到了“雀入大水为蛤”,也就是说古人有一种奇特的生物观,认为小鸟和大鸟鸟类怕冷,就躲到海里去避冬了。一进到海里自然得变成水里边海里面的生物,才能够生活。所以在海边能够看得见,它是怎么样变化过去的。古人就认为这个“雉”进了水以后,就变成巨大的蛤蜊一样的样子的“蜃”。所以《孔子家语》里边解释说, “鱼游于水,鸟游于云,故立冬则燕雀入海化为蛤。”那你看这都反映了过去人的一种观念,对各种生物的观察和对它变化的想象。

当然这个时候还有一些东西保留下来,就是中国人的诗词歌赋。明代王稚登写过一首《立冬》,“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看看这“一点禅灯半轮月”,更加让人觉得今天夜里面,悄悄沁上来的寒凉比昨天似乎又更盛了一点点。就是这样在入夜的寒冷中,点滴在心头,一点一点的天气就寒重了。

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5)

李白也写过“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写的多么美,这个时候要写诗都觉得笔头的墨汁容易冻上了,写的不顺畅了。可见应该是取暖设备不太好,好在眼前“寒炉美酒时温”,就是写字离炉子远,但炉上能烫的酒还是温热的,所以“醉看墨花月白”,你看这样的色彩鲜明的对比,“恍疑雪满前村”月光泼下来的时候虽然还没下雪,但是似乎已经看见了深冬的景象,那时候的大雪好像已经逐渐逐渐地要飘下来了。

当然我们在这个季节做好了御寒的准备,心头才能够有诗意浮现,这个时候人心是安生的,会有那种温暖去欣赏这个季节的美好。现代的诗人穆旦也曾经写过立冬前后的时节的诗,他说“我爱在淡淡的太阳短命的日子,临窗把喜爱的工作静静做完,才到下午四点便又冷又昏黄,我将用一杯酒浇灌我的心田。多么快,人生已到严酷的冬天。”

立冬节气介绍开头(二十四节气之立冬)(6)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希望这个冬天对我们大家来讲不是太严酷,希望我们读着古人的诗,家人或朋友围在一起,热腾腾的有着进补。而在这个时候天时短了,可以早点回家,无论是一壶热茶还是一杯温酒,温暖身心保持这种温度。即使不猫冬,也要让自己储备好足够的能量,城里人实在是太忙了,别忘了时节的养生,更别忘了这个时候天寒心不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