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传几个秘方(他虽不及华佗有名)

一提起古代的名医,我们自然会想到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华佗了。后人在夸赞某个医生医术高明的时候,也会用“华佗在世”之词来表达。足见华佗在医学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不过,在华佗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名医,他虽无华佗那般有名,但医术同样高超,还发明了一种食物流传千年,此人就是张仲景。

华佗传几个秘方(他虽不及华佗有名)(1)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他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而张仲景是大名医大家可能都知道,但很少人知道张仲景是世袭的大官,曾出任东汉时的长沙太守。

眼看着官期已满,正值寒冬天气,张仲景准备告老还乡,在经过一条大河边时,忽然发现百姓们正在寒风里瑟瑟发抖,有很多身上已经有了冻疮,更有甚者耳朵都冻掉了。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他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一定要制服伤寒症这个瘟神。

华佗传几个秘方(他虽不及华佗有名)(2)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医术,研制配出一种御寒的食疗方子,并把这个方子叫做“祛寒娇耳汤”,也就是抵御严寒,让耳朵不被冻烂的汤。这个方子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些祛寒的药物,配上羊绒放在锅里煮,煮熟后再捞出来切碎,然后用面皮包起来,因为是治疗耳朵的,所以张仲景把它包成耳朵的形状,包好后再放到原汤里煮,煮熟后免费分发给穷人喝,穷人喝后全身发热,耳朵也发烫起来,于是寒冬里就不用担心耳朵被冻坏了。

因为这种东西看起来像耳朵的形状,所以张仲景称之为“娇耳”,后来渐渐地又被叫做“娇子”,再到后来慢慢的被人们叫成“饺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饺子了。是不是没有想到,饺子居然是三国时代的张仲景发明的。

华佗传几个秘方(他虽不及华佗有名)(3)

不仅如此,行医救人的同时,有感于族人和老百姓无辜染上疫病而亡,张仲景开始耗费精力,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良方,包括许多民间验方,对坐药、洗浴、舌下含药等多种治病方法都加以细致研究,期待能让人们少受疾病之苦。经过许多年的努力,他获得了大量医学资料,结合自己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最终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