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

你可曾见过辉光交错的烟雨江南,有红豆蔓生,佳人采撷;你可曾见过七十五尺的望江楼上,有斜晖脉脉,含愁眉眼;你可曾见过满墙春色的宫墙之外,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1)

从朦胧却热烈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到偶然之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自古以来,“情”这个字始终是一种牵绊,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情”是模糊的。何为人情?《礼记》里认为,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而作为明代文坛“主情说”的代表,汤显祖则在他的《牡丹亭》里说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痴情者因情而死,为情者枯骨还生。有人不禁发问:真的有这么夸张吗?诚然,在汤公的笔下,“情”已经被赋予了超脱现实的魔幻色彩,它的力量似乎已经被无限地放大。也正因其被无限放大,我们才终于能探寻到汤公的深意。

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2)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讲述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爱人,最终起死回生与爱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此书一现世,有万万人惊诧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如诗一般的相遇,如石一般的坚韧,如梦一般的传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闺塾中的杜丽娘有感于春情步于园中,于是发出了她的感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进而整部书唱词最精绝之处也徐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靡外烟丝醉软。

牡丹虽好,它春归怎站得先!

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3)

出生于太守之家的杜丽娘,本应该无忧无虑地成长,却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恰如一只黄莺深陷于赤金的牢笼。纵有良辰美景难得,也只能任凭美好韶华轻贱度过。

当代表春天终结的荼蘼花事了,伤春之情已经漫上杜丽娘的心头。

我们读这段《皂罗袍》时,无不惊叹于它词作的典雅雍容,无不动容于少女的伤春之叹,更佩服汤公作词之惊才奇绝!汤公之真情,如字字珠玑流露于他的笔尖而已矣!

待到丽娘牡丹亭一梦,便有了她与柳梦梅诗意的邂逅:柳梦梅于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邀她题诗。是断井颓垣边的花团锦簇,是半梦半醒间的悄然遇见。

在那个伦理道德遍布的时代,看似荒唐的一场梦,成就了汤公笔下的无限浪漫。

但那个时代,不允许浪漫。“后儒以理杀人。”清代的袁枚这样总结道。

那是一个多元思想碰撞的时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与市民阶层的日渐壮大,时代发展的洪流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个社会涌现出了一群有着新鲜血液的年轻人。

那是一批反理学的思想后浪——在哲学上,王艮、何心隐、罗汝芳、李贽等思想家掀起了在他人眼中离经叛道的旗帜。受到他们的影响,汤显祖心中十分倾慕,他说:“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之雄,听以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这正因如此,才有汤显祖的斗争精神,文学上以意趣神韵,性灵抒发流露为主的追求。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这何曾只是丽娘的感叹,更是汤公借杜丽娘之口真切的抒怀。所谓簪缨世族,钟鸣鼎食之家,不过是有着繁复华丽的虚假空壳。在汤显祖和那个时代的思想家眼里,“锦屏”不过是足金宝石打造的笼子和刑具,被关押和折磨着的,是人心,是为人的真性情。断井颓垣之间,丽娘叹于春光烂漫,于是有了奇妙精绝的唱词。唱词的华丽与杜丽娘心中的凄婉伤情相衬,是以乐写哀,引起我们的无限遐想。

如果说《游园惊梦》之前尚且是对封建腐朽思想的隐晦讽刺,那么之后的故事情节已经偏向于大胆的揭露和批判。汤公撕开了腐儒的血肉,上面已经肆意生长有浪漫主义与人性化的鲜葩!

游园之后的杜丽娘已经不再甘心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封建妇女,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她的青春,她的魂魄,她的精神与性灵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解放。她将自己的梦想托付给了梦中的邂逅的书生,最终相思成疾。玉殒香消之际,她发出了那个时代被压迫人民的心声:

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

杜丽娘之死,无疑是个悲剧,但汤公并愿就此收笔。他笔峰陡转,丽娘寻得理想的化身—柳梦梅,还魂归来!多少读者读到此处,不惊叹于《牡丹亭》之奇!

但仅仅是杜丽娘的波折成就不了《牡丹亭》,而是《牡丹亭》里的一切成就了杜丽娘。如果说杜丽娘其精神的化身是整部《牡丹亭》的精骨,那么《牡丹亭》里的众生相一定是该文的血与肉。

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4)

杜宝是一个典型的正派官僚形象。他忠君爱国,关心民生,但偏偏是这种人有的只是精通八股文章的一腹庸才。面对敌人来犯,他想到的只有贿赂与欺骗的手段,面对唯一的女儿,他逼着她学习《四书》,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名儒的称谓;面对自己的妻子,他居高临下,指手画脚……偏偏是最应该颂扬的正派人物,我们从中读出的却只有辛辣的嘲讽。

无论是杜宝,是身为“腐儒”的陈最良,还是将杜丽娘关在闺房中的杜母,我们也许窥见了作者对其的少许同情,但我们能看见的更多是杜丽娘狭小的生活空间。我们也看见了社会的动荡发展,人民生活的艰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鲜活的少女艰难地成长起来。礼法,家规,妇道……封建制度已经深深地腐殖了这个年轻人。

我们明显地可以在《牡丹亭》的字句中感受到汤公对杜丽娘的同情了。深知时代之灰暗的汤公,想要赋予主角杜丽娘一个思想,一种情感,一个契机,让她走向光明的未来。

笔者记得在电影《X特遣队》中,有一幕让无数观众动容:

小丑问哈莉:“你愿意为我而死吗?”

哈莉说:“我愿意。”

“那太简单了。”小丑紧接着说道,“你愿意为我而活吗?”

哈莉再次告诉他:“愿意。”

实际上,早在数百年前,杜丽娘已经给出了她的答案。

她选择了爱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是汤显祖于《牡丹亭》的题记。汤公以大胆的尝试使杜丽娘复生,也正因此,本书中所讲述的爱情达到了一个雄奇的高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也被我们后人传颂,经久不绝。汤公作《牡丹亭》,写绝了爱情。爱情不仅仅是简单地反抗封建纲常,更是到了出生入死的传奇境界。

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5)

然而汤公的《牡丹亭》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爱情不过是作者反抗封建追求思想解放的一个突破口罢了。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也具有着解放人的精神的强烈愿望。《牡丹亭》虽以爱情著称,但其间的“情”,却是有无限的深远之意。

在汤公眼里,所谓情者,应是为人性情的自然抒怀,是真正的反叛与斗争精神所在。

同样的,从《牡丹亭》里,我们能品味到的有爱情,有批判,更有汤公对笔下人物故事的真情流露。

牡丹亭10句经典语录(牡丹亭情不知所起)(6)

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从《牡丹亭》里,我们看见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美丽的波折,更是看见了那个时代的文人对社会与人民的关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