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

30年前,首届百强县名单发布。百强县从此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的核心荣誉。回看1992年的百强县榜单,我们会发现很多陌生的名字,也会发现一些“钉子户”依然在霸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曾经的强县,设区以后都变成什么样了。

首届百强县霸主前二十名依次是:

1、江苏省无锡县。2、江苏省武进县。3、江苏省江阴市。4、广东省南海市。5、江苏省常熟市。

6、江苏省吴县。7、江苏省张家港市.8、浙江省绍兴县。9、广东省顺德市。10、浙江省萧山市。

11、上海市川沙县。12、山东省荣成市。13、江苏省宜兴市。14、广东省潮阳县。15上海市嘉定县。

16、上海市上海县。17、北京市通县。18、北京市顺义县。19、浙江省鄞县。20、江苏省吴江市。

十强县中,江苏独占6席,广东浙江分别占据2席,11-20强中,江苏占据2席,上海占据3席,北京占据2席,浙江占据1席,山东占1席,广东占1席。前十名中江苏八县据来自苏锡常,可以说苏锡常地区是江苏真正的精华地区,如果算上分给50年代划给上海的原属松江专区的川沙、嘉定、上海县,前二十名中则有11位来自苏南吴语区。很多人会好奇今天的百强县榜一大哥昆山去哪里了,不要意外,这时候昆山之路还没有开始爆发,昆山还是苏州的小六子。

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1)

首届百强县名单

92年江苏的八大强县里,今天依然霸占百强县前十榜单的有江阴、常熟、张家港、宜兴。另外的四位:无锡县、武进县、吴县、吴江市已经全部撤县设区。今天我们主要聊聊,曾经的四大强县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

华夏第一县融入无锡城区

首先出场的是曾经的“华夏第一县”无锡县。划重点:此无锡非彼无锡,无锡县是无锡城区的附郭县。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无锡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地级无锡市确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无锡县均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属于常州府管辖。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无锡四大家族崛起,无锡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成为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直到建国初期,无锡的GDP总量都是全国前列。

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2)

惠山新城

在83年江苏撤地建市时,无锡实际上是由三个县级行政单位组成,即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再加上原无锡主城区(梁溪区全部以及滨湖、新吴部分)。如今的无锡共有五个区,其实这五个区中除了梁溪区以及滨湖和新吴的少部分地区,均由无锡县拆分而来。

建国初期将西郊区域划给新成立的省辖无锡市,开拓建立无锡郊区。到了1995年,硕放、梅村、坊前、新安四镇划归郊区管辖。同年,无锡县撤销,在原基础上设立县级锡山市。从1992年首届百强县榜单发布到2000年锡山市撤销,这一区域始终稳居百强县第一的位置。2000年后,苏南地区迎来了大规模的撤县设区,锡山市被一分为三,成立惠山区、锡山区,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正式并入新成立的滨湖区。

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3)

锡东新城

如今惠山区和锡山区基本融入无锡主城区,锡东新城、惠山新城的成功建设极大地扩充了无锡城区面积。惠山新城更是成为无锡人口流入最多的新城区。可以说,无锡县的撤销和惠山、锡山区设立是非常成功的。与今天依然对杭州耿耿于怀的萧山人不同,原来的无锡县或者锡山县的老人,早已认可自己无锡人的身份并以此为荣。

助力常州发展的武进县

如果你今天遇到一个武进人,请尽量称呼他为武进人,否则可能会带来一场辩论赛。如果你和他聊起常州的经济,他一定会告诉你,常州多亏有武进,如果你问他为什么常州不如苏州和无锡,他也一定会告诉你,因为常州只有一个武进。武进之于常州而言,其重要性远远高于无锡县之余无锡。因为常州的工业基础几乎全在武进,而今天的常州城区,也都是由武进所拆分而来。

1949年,常武地区解放后,武进析出常州城区,武进与常州同城,成为新成立的常州市的附郭县。往后的日子里,直到1983年,武进在常州(镇江)专区、苏州专区、常州市之间来回数次,1983年正式纳入地级常州市管辖。在随后的常州城区建设中,武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新北区、钟楼区、天宁区均得到了来自原属武进的土地人口划入。2002年,武进市撤销,成立武进区。与无锡县主体被一分为二不同,设区后的武进区依然保留了原武进市的主体,并且在2015年和戚墅堰区合并成立新的武进区。其实这也是常州的无奈,83年之后全省地级行政单位的格局基本固定,曾经的“八邑名都”仅仅剩下武进和阳湖,以及原属于镇江的金坛和溧阳,历史上的大常州府,变成了现在的小常州市。而武进的历史过于辉煌灿烂,常州很难彻底消除或者淡化武进的辉煌过去。

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4)

青果巷

武进的历史究竟有多辉煌呢,武进地区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马家浜文化乌墩遗址、良渚文化寺墩遗址,我国保留最完好最古老的地面城市春秋淹城,武进人才辈出,先后出现过19位帝王,11位状元和1500多名进士,可谓冠绝全国。历史上常州曾经用过的著名地名如兰陵、阳湖等几乎都和武进有关。可以说历史上的常武如双子星般并存于江南,难分彼此,因此从文化上,常州很难完全压制武进。

除了辉煌的历史文化,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武进还拥有强悍的经济实力。作为曾经的百强县榜样,即使是被划出不少土地,设区之后的武进区依然强悍,2021年武进GDP为2950亿元,占整个常州大市的三分之一。武进区常年霸占江苏各区GDP第一,力压南京江宁区,无锡新吴区,苏州吴江区等强区,在全国各区排名,武进也能排到第三。

在设区20年后,常州市与武进区很多地方依然是两套系统并行,武进依然拥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台,拥有自己的地方报纸武进日报,医疗、财税、燃气基础教育等均是市区独立并行。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被遗忘的时光-吴县

虽然经济上不如无锡县与武进那样强悍无匹,但作为苏州的附郭县,吴县的历史同样辉煌无比。他是苏州地区最早的行政建制名称,从秦始皇实现郡县制起,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的吴县面积广大,包括了今天的吴江、常熟、嘉兴等地,后面的岁月里虽然行政范围几经变化,但其县名却一直沿用至吴县设区,且大部分的时间内,吴县均作为上一级行政单位的治所存在。

1949年吴县解放后,城区和郊区析出设立新的苏州市,周围乡村为吴县。1949年-1984年之间,吴县的行政区域曾多次变化。1984年吴县划分出部分区域开辟新城区,。1992年吴县划出部分区域结合郊区部分乡镇成立苏州高新区,1994年划出部分乡镇和郊区部分乡镇成立苏州工业园区。1995年吴县撤县设市,成立县级吴县市(名字是真绕口),2000年,吴县市撤市设区,成立吴中区和相城区。2000多年前的吴县成为历史。

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5)

今天,吴中区和相城区全面与苏州城区融为一体,其融入程度甚至超过了无锡的惠山区和锡山区。与无锡历史上大部分时间属于县级建制,常州和武进相爱相杀不同,苏州府和吴县实在是府县一体不分彼此,吴县之名代表着辉煌灿烂的吴文化,而苏州又是吴文化的代表。文化认同上,他们很难区分彼此。同时在苏州城区建设的过程中,吴县先后数次拆分,分批次融入城区。在今天的苏州,很多年轻的苏州人已经忘记了吴县的存在,不知道吴县撤销才不过20年而已。

苏州城区最后的拼图-吴江

吴江的情况与上面三位大不相同,他不是城区的附郭县,长期以来是属于苏州代管的县级行政单位。虽然在1992年时经济实力不如上面三位强悍,但在后面市场经济建设的浪潮中,也是表现亮眼,一入杀进百强县前十。著名的丝绸之都盛泽镇、蚕丝被之乡震泽镇均位于吴江,同时也是著名的光缆产业基地。

所有历年百强县排名(30年前首届百强县榜单上)(6)

吴江太湖新城

吴江于2012年撤市设区。吴江的撤市设区是苏州城市建设扩容所需,其过程水到渠成。吴江区成立后,苏州的城区南延至太湖南岸,极大地扩充了城市的战略纵深,是苏州迈向特大城市的重要一步。与隔壁喊了多年锡澄一体化的无锡不同,苏州起码还有地可扩。无锡如今城区往南是太湖,与宜兴中间隔着常州,往东是常熟,往北并入江阴是无锡城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然后江阴实力强大,锡澄一体化始终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