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跨境电商如何运营(成立12年的跨境电商洋码头)

创立12年的跨境电商洋码头,近日却公开“诉苦”。8月23日下午,洋码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曾碧波在微信公众号“洋码头买手服务号”发布了五千逾字的公开信。信中,曾碧波公开披露了洋码头在今年遭遇的疫情防控、架构调整、货物通关受阻等一系列挑战。

公开信中的洋码头,正面临困境

国内跨境电商如何运营(成立12年的跨境电商洋码头)(1)

图/微信公众号“洋码头买手服务号”截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后发现,有多人公开投诉洋码头迟迟不给货款一事。而在黑猫投诉中,不仅有买手反映自己在洋码头退店后保证金未能退还,还有大量消费者也投诉称退货后平台一直不退款。

面对外界关注,曾碧波则在本次面向全球买手的公开信中,描述了洋码头当前的困境:一方面,因整体经济形势以及疫情影响,各个国际进口快递的国际航班运能大幅减少,口岸清关时效大幅拉长。在整体时效和链路时效拉长后,不仅买手的资金结算回笼受到严重影响,用户等待时间也被拉长,因而订单取消率较以往更高。另一方面,洋码头内部的平台合规改造也面临重大挑战。作为上海发源的电商,洋码头主要用户和高消费用户都来源于上海。今年上半年的上海疫情,也导致大量订单取消,流量流失,打乱了洋码头的发展节奏。

据曾碧波所述,为稳住平台交易,洋码头将公司自身经营资金也放入资金托管平台,以确保买手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的结算和回款,但这也进一步恶化了现金流状况,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的连锁反应。

曾碧波在公开信中称,洋码头已于5月将平台的资金结算全面托管进行境外结算,现在的订单资金不受洋码头公司自身的影响。曾碧波呼吁,希望买手恢复直播,恢复商品上架销售,并称“洋码头的平台业务复苏了,有收入有利润了,我们对外的融资能力,造血能力,给债权的清偿能力也有保障了,你们历史的订单资金结算问题也就逐步解决了”。

对于其他不想继续经营的买手以及供应商债权人,曾碧波也表示洋码头公司不会对历史遗留的债务赖账:“请今天给洋码头一个空间和时间,不管洋码头公司下一步会如何,我个人会全力担当,哪怕是开直播卖货我也会想着把这个债还掉的。”而对于投诉平台上大量消费者的投诉,曾碧波则未在本次公开信中回复。

洋码头为何“没落”?

洋码头是一家成立于2010年,靠C2C买手制起家的跨境电商,主打奢侈品包袋、化妆品、小众潮牌、服饰鞋履等品类。在创立前三年,洋码头发展“不温不火”,直到2014年,行业制度创新让跨境电商迎来红利期,洋码头也全面取消海外商家平台服务费,海外买手规模随之扩大。

随着短视频平台站上风口,洋码头也开始转型,从电商平台转变为直播和短视频卖货,同时向线下拓展。洋码头在与罗永浩的合作直播中,曾创造了单场直播4458万元的销售额,不少抖音头部主播也曾与洋码头有过合作。2021年,洋码头在抖音平台开设的跨境海外旗舰店的销售额约为2亿元,拿到了抖音跨境电商销售排名第一的成绩。

在2020年8月洋码头十周年的发布会上,曾碧波还宣布将在100个城市开出1000家线下门店的计划,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依靠长线加盟运作。截至今年6月,洋码头已经开设6家线下免税直购店,分布于上海、重庆等地。

根据洋码头披露的数据,巅峰时期,该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洋码头还曾自称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

然而,洋码头如今却迎来“寒冬”。要客研究院院长、奢侈品专家周婷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货源不稳定是大部分跨境电商共同的障碍。有些跨境电商是因为品牌合作资源不足,有些是跨境物流和结算能力不足,有些则是靠非正规稳定买手团队,这些都会造成货源问题。”

在周婷看来,疫情是当前跨境电商最大的挑战:“疫情让跨境物流不通畅,而物流成本则会随之高涨。与此同时,疫情也让很多品牌生产能力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供应不足。”她认为,跨境电商目前普遍不成规模,导致整体产品供应和服务能力远远弱于大平台,“像洋码头这样的平台必然不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则表示,跨境电商壁垒不高,出现“爆款”后,很容易被资本或其他企业复制,存在短期爆发的情况,但长期发展困难。程伟雄认为,只有当平台去掉同质化,并专注于产品质感,跨境电商才能迎来长久的未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于梦儿

编辑 郑艺佳

校对 杨许丽

图片 微信公众号“洋码头买手服务号”截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