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

原创作者:卓语

关于史湘云的结局,原本在书中有很多伏笔,脂砚斋也有明确的透露,诸多线索间还能互相呼应。

简单说就是,本来这事已经如板上钉钉一样的准确。可就算铁钉,也架不住砖家的盖世奇砖,硬是拔掉钉子,拆了凳子重新搭积木。

这一搭,就搭出了被卖花窗、流落船妓的版本。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湘云是脂砚斋、湘云是曹雪芹的妻子、湘云和宝玉双双再婚抱团取暖,成就白首双星........各种各样的探佚成果、结局推论,搞的天花乱坠。

靠这行吃饭的人最喜欢乱,乱中方能取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时候,哪来这么多红学砖家?一知半解看热闹的也喜欢乱,乱中才好杂耍,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生存观,理直气壮嫁接给红楼梦。谁敢批我,立刻掏出免死王牌:都没见过原著,谁说得清啊?!

就这样,本来简单明了的湘云结局,如今成了红楼梦的“未解之谜”,成了一大争议。

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为大家解析湘云命运。先说正确答案。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1)

01 《好了歌注》

甄士隐的《好了歌注》,其中有一句就是湘云的命运: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

甄士隐的不幸命运,发生在开篇第一回,他是本书的引子,也是全书的概括。他作的《好了歌注》更是全书的提纲,其中既包含众生命运,又浓缩着作者的思想主题。真的是重中之重!

世人总有种错觉,似把红楼当青楼,对金陵十二钗曲就津津乐道,对和尚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注解,感觉索然无趣。

实际上,金陵十二钗那些箴言,无论有多令人费解或心惊,也没有《好了歌注》重要!

脂砚斋的态度最能说明问题,对《好了歌注》,他一字一句,逐一批注,金陵十二钗曲没这待遇,全书里其他地方都没这待遇!

不嫌字多,给大家看看全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甲侧: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甲侧: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甲侧:潇湘馆、紫芸轩等处。】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甲侧: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眉: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甲侧:宝钗、湘云一干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甲侧:黛玉、晴雯一干人。】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眉: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甲侧: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甲侧: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甲眉: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甲侧:言父母死后之日。作强梁。【甲侧: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甲眉: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侧: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侧:贾兰、贾菌一干人。甲眉: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甲侧:总收。甲眉: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甲侧: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2)

脂正浓,粉正香——脂砚斋批语说,这句是说宝钗湘云一干人。

“脂正浓,粉正香” 肯定不是指青春容貌,任何女子都用脂粉,那就失去了意义。女为悦己者容,丧夫的女人不用脂粉,所以历史上无数诗词作品中,脂粉都代指婚姻。

宝钗和湘云,都曾经嫁给如意郎君。暂且莫论真心,至少形式是这样的吧!薛家多年奋斗钓金龟,湘云也是早早定下了才貌仙郎。

但是只要进了薄命司,就绝没幸福婚姻。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写书的根本目的,是要写社会!

历史上,女性嫁人跟男人从政互为比喻。其实确实一样,都是生存抉择,当社会能为女性提供稳定的婚姻时,便是对女性生存的保障,也是社会安定富足的象征。

红楼梦既然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书中的女性肯定得不到生存保障——不管你用计还是随缘,也不管你真心还是假意,反正最后都泡汤。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3)

有点跑题了,这是作者的大思路。我们单说湘云:在作者的设计里,她跟宝钗是一类,她们都能嫁给如意郎君,在成婚这个环节上是幸运者(虽然原因不同)。

但是都白费劲,最后都是守寡的命运(原因又各不同)。

湘云当初硬要住进蘅芜苑(谐音恨无缘)的雪洞,后来被安排给寡妇李纨住。原来,这一切都是征兆。

02 脂砚斋批语

31回湘云捡到宝玉丢的金麒麟,回目叫做《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麒麟上了回目,显然很重要,作者说它是婚姻信物。庚辰本有脂砚斋的回末总评: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26回写冯紫英那一段,畸笏叟眉批云:

“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

脂砚斋和畸笏叟的批语,互相印证。他们都曾见过曹雪芹编撰好的卫若兰射圃。麒麟既然是信物,湘云的丈夫就是卫若兰。只看他这名字,就像个“才貌仙郎”。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4)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需要重点解释。很多胡编乱造的版本,都在这句话上做文章。

双星,在古代是指牛郎织女星。这是暗示,湘云夫妇后来成了牛郎织女的状态,活生生不能相见。所谓白首,就是熬白了头还是这命运,也就是最终的结局了,没什么二婚三婚好吧!

白首,跟 ‘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互相呼应着,都是孤独终老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雍正上台后,打击了很多权贵势力,波及面很大,尤其是替八阿哥叫屈的人。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湘云成婚后一句话不慎,就令老公遭遇意想不到的打击,卫若兰很可能被流放到千里之外,音信全失。

这个构思,符合时代背景,也特别贴合史湘云的特色。她性格中的最大缺陷,必然会导致某种悲剧。

还有一种可能是,卫若兰在军中效力,由于统治者阶级的腐朽愚蠢,而白白做了炮灰。

03 寒塘渡鹤影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这是凹晶馆联诗的最后一句,清奇诡谲,被认为是黛玉湘云两人各自命运的写照。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5)

“寒塘渡鹤影”,取自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仙鹤是忠贞之鸟,一生只选一个配偶,如果其中一只不幸离去,剩下的那只就会哀鸣,甚至绝食而去。湘云联诗,诗句中有一支孤鹤,这命运不是明明白白的吗?

如果做了妓女,还算孤鹤?

04 云散高唐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太虚幻境湘云的曲子。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毫无疑问是引用高唐云雨的典故。

传说楚怀王游览高唐,十分疲倦小睡了一会,梦中见一个仙女来说:“我是高唐人,听说你来了,愿为你当枕席。”楚怀王临幸了她。临别她又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这个地方云气变化无穷,楚怀王醒后观察地理,果然跟仙女所说一样。于是他在此地立庙,号曰‘朝云’。

后世常用高唐云雨,暗喻男女欢好。这便成了湘云做妓女的证据。

但请注意,这故事本来是个梦,仙女若有若无。而且,即便有也是云气成仙,虚无缥缈,不切实的。

更关键是,本书是云散水涸,不是云兴水涌啊!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6)

显然,曹雪芹借用这个典故,是暗指湘云婚姻昙花一现,她的人生是美梦一场,梦醒后空留惆怅。当年楚怀王梦醒后就叹息不已,一再希望仙女再入梦,但始终不能如愿。这跟白首双星,不是又互相呼应吗!

作者为湘云起的名字,也来源于这个典故。无限浪漫和美好,可惜虚无缥缈,只是一场梦。

05 相对原宜惜寸阴

诗词能最真实的揭示了人物性格、暗示着人物命运。

史湘云的做做作品里有很多箴语:自是霜娥偏爱冷、幽情欲向嫦娥诉、难寻偶、易断魂、梦也空、溪壑分离......

这个看上去神经大条的姑娘,常常语出悲句。但她的悲句,跟黛玉又不同——黛玉之悲,核心是世间难容;湘云之悲,重点在美梦易散。

她写柳絮:“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写菊花:“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空使鹃啼燕妒,咋看上去她的命还不错,然而一切都是假象,都是梦幻一场。

莫使春光别去、休辜负、惜寸阴。在这残缺不全、坎坷无常的世上,美好灿烂的事物,总是那么短暂。所以她一再想抓住那些美好,哪怕多抓一分钟也好。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7)

不明事理的傻孩子,在明媚岁月里,却不知珍惜,吵吵闹闹。到了沉入黑暗里,才懂得前因后果,才体会到世事冷暖,然而那些美好的因缘会聚,却再也回不去了。

多年后,湘云一定会久久怀念跟黛玉同睡的那些夜晚,怀念曾有一个跟自己一样纯净无暇,却比自己更蕙质兰心的女子,曾陪她看鹤赏月,跟她雪芦赛诗。

当然,值得她怀念的东西太多了。湘云还有短暂的一场美梦,相比大部分人已经万分幸运。这幸运,主要归功史家良好的政治表现、居安思危的清醒意识。可惜,湘云的公主病有点严重,一直不理解父辈苦心。

多数情况下,怀念的另一面是无知,只有无知才会留下很多遗憾。这便是湘云的情怀和问题所在。

【注】详见《史湘云:我需要很多很多爱》

《红楼梦里的史家,真的很穷吗?被误读百年!》

06 电视剧之误

八七版电视剧,拍摄的很用心,可惜没有主心骨。

没有主心骨,就是搞不清楚全书的主题,没有核心的精神立意。编剧和导演,只是尽量满足各方各派意见。前80回还好办,80回后就完全不知所措了。

多红学家在后面指指点点,各执一词,编剧都要采纳,于是剧情就像粘狗皮膏药似的,东一块西一块,不伦不类的。

很多角色最后的结局更是匪夷所思。没有合理的过程,不问原因,不管逻辑,只要突出一个“惨”字就行。

湘云不幸沦为炮灰。让史湘云最后做船妓,在船头撕心裂肺的呼唤她的宝哥哥,那画面残忍的令人看不下去。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8)

据说,湘云沦落船妓,是属于“探佚成果”。就是比照某历史人物,搞出来的结论。探佚之所以流行,因为可以抛开原著,只要把某角色装进历史某人物的袋子里,曹雪芹写的啥都不用看了。

这多爽啊,终于解决了看不懂的难题。

07 各种荒谬

1、以史湘云武将般的性格,要被人强迫的话,早就激愤自尽了。

2、万事都有个因果,红楼梦不是为惨而惨,除了香菱、黛玉几个特殊的姑苏女子,其他人的悲惨,都有因有果,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内在逻辑可寻。湘云实在没有沦为妓女的因。

3、古人重视名节更甚生命,尤其是宋朝之后,良家女性略有风吹草动都要舍生赴死滴!何况她们还是贵族出身呢。

古人的理念是,贫富本来就无常,穷困潦倒并不是错,但自甘堕落,就是自己的问题了。曹雪芹作为文人,他珍视的正册十二钗,任何一个都不会做妓女!

而编剧和砖家却秉承笑贫不笑娼的理念,似乎为了活下去,卖身很正常。

有人说秦可卿不是也风流,是啊,但她不是妓女啊,并且不是被排在最后一位吗?您能说作者不重视品行?

湘云排在十二钗前端,还是宝玉的三个表姊妹之一,不可能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可能为了活下去就没底线

如果曹雪芹真把如此重要的角色都写成妓女,那红楼梦就真的要改名青楼梦了。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9)

4、63回宝玉生日夜宴,所抽花签全是暗示命运。这次宴会里藏着很多秘密,麝月是宴会的分水岭。抽签在麝月之前的,都是幸运者;抽在麝月之后的,才是灾难下的炮灰!

【注】详见《红楼梦细节解密:抽花签》

湘云抽签在麝月之前,证明她的命运没那么差,不仅不会沦落妓女,而且应当能维持基本生计。

5、有人以《好了歌注》里的“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作为湘云船妓证据。

我只想问,是不是智障啊?

脂正浓粉正香那句,脂砚斋已经明确批过是湘云,烟花巷这句,算给谁,也算不到湘云头上了!同一首歌里,她的命运不可能出现两次。

6、再婚说

许多编排湘云跟宝玉结合的人,都先论证湘云原型。或说是作者表妹,或说是作者妻子,或说是脂砚斋.........似乎一旦有了原型,她跟宝玉在一起就顺理成章了。

曹雪芹的历史资料都非常匮乏,更别说这些原型,没有丝毫历史依据,全凭猜测。

何况,作者是在创作文学,不是历史小编好吗?!!!!

不管她原型是谁,经过创作后,她只是作者笔下的人物。作者赋予她的思想性格,会匹配给她相应的命运。作者借助角色要表达的东西,就在人物特色里,不在历史里。

史湘云最好的片段 真是沦落船妓吗(10)

#史湘云# #我说红楼梦# #红楼梦精解# #云散高唐# #87版红楼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