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

文:不小可

听说编剧不太行,看《中国机长》之前就没抱太高期待。

没想到,故事自带高光,一路肾上腺素飙升!

散场出来自嘲:看个电影都能吓到头痛,要是坐在那架飞机上,还不得吓得屁滚尿流?

最吓人的桥段是啥?

不是欧豪飞出去一半

也不是飞机穿出电闪雷鸣的雨云“搅拌机”

而是天朗气清的时候

咔哒一声

挡风玻璃裂开个口子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

事实证明,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危险的想象和预期,确实比危险实际到来更可怕。

众所周知这是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的真实故事——在从重庆飞拉萨的途中,9800米高空,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裂开、脱落,副驾驶员徐瑞辰半个身体飞出机外,机长刘传建在低氧低温低压高紫外线的极端环境下,将飞机和机上119名乘客安全备降在成都双流机场。

电影里再现了这场危机: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

玻璃完全碎裂

机舱迅速失压

副机长开了外挂

空姐一个个飞起又落地

机长一只手拉住副机长

另一只手控制飞机进入手动模式

还缺氧,还冷,几近昏迷状态……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4)

当时我的内心小剧场一片“我擦,我靠,我去”,台词和电影里是一样样的:这都能飞回来,怎么这么牛啊!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5)

现实里的欧豪徐瑞辰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6)

他当时被风吹烂的衣物


回过神来冷静思考了一下,觉得实际情况还不算最糟糕:

航空器功能还好

有氧气面罩

客舱不至于失压太严重

天朗气清实际上没有雨云

所以,机长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要在低氧低温低压高紫外线的极端环境下驾驶飞机备降,四舍五入基本接近于冰天雪地里操控时速几百公里还没有挡风玻璃的汽车入库?

但我马上自己给自己打醒了:就算是不考虑高空的缺氧状态吧,一个人在万里高空的理智和镇定能和他在地面时相比吗?更不用说高海拔区域随时都有可能撞山了。

这么一想,肾上腺素又飙升起来。

还好,机上有一个飞过上百次同样路线、20年飞行经验、军用轰炸机转民航的飞行员——中国机长刘传建(左)。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7)

演他的张涵予,如果不是看他演了这么多年戏太熟悉,真觉得就是中国机长本人。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8)

全程面无表情,连欧豪飞出去、自己濒临昏迷,都没有多皱一丝眉毛、做许多夸张表情,整个人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定”字。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9)

这种演绎,放在别的电影恐怕就是面瘫演技,但是放在《中国机长》,就真的特别合适!让人想起《萨利机长》片尾,真正机长现身的那几分钟,也完完全全是一个镇定气质代言人,日常生活都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那种。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0)

这已经是机长表情Max。

袁泉演的乘务长也很好,恐惧之中有信心,镇定之中有慌乱,层次丰富又有电影感。相比之下,群戏角色就稍微浮皮潦草了一些。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1)

看得出,编剧虽然不能说特别出众,但也算交了及格的功课——本来就是只有27分钟的备降故事,为了增加戏剧效果新增了穿越雨云的段落。有人说前面30分钟入题太慢,我倒不觉得。如果没有那些轻松工作状态的铺垫,玻璃破裂的一刹那就没有那么大的反差惊吓。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2)


《空中浩劫》:这里有更倒霉的外挂机长

看完《中国机长》不由就想起了影视剧里那些著名的空难。不怕有心理障碍的可以看纪录片《空中浩劫》,拍了很多季。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3)

史上的空难够拍多少季电视剧?

答案是18季

还是不完全统计

还TM未完待续

欧豪飞出窗外的刹那,活像第二季第一集——1990年的英航5390航班——也是挡风玻璃脱落,机长被甩出舱外。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4)

纪录片还原图像

1990年6月10日,英国航空5390号班机,从伯明翰飞往西班牙马洛卡。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5)

机长比欧豪更惨,整个人都在机外,只有两只脚卡在操控台,还很倒霉地正好卡在驾驶杆,让飞机加速向下俯冲。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6)

1万7千米高空,零下17度,每小时400公里的俯冲速度,机外的机长,衣服烂没了,人也没了生命迹象,要不要放手?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7)

副机长:不能放!倒不只是出于革命友谊,而是怕一放手机长会飞出去撞毁机翼,要是不巧卷进引擎就更完蛋了。

神奇就神奇在,最后副机长不但控制飞机安全降落在南安普顿,连机长都活了下来。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8)

机长康复后又上机飞了,就问你服不服!

但这一集的主题不是重现灾难,而是探究事故起因——

原来是工程师在给飞机挡风玻璃换固定螺丝的时候,错选了比规定小一点的螺丝。

小多少呢?只是直径小了200分之一寸。

但是在万米高空,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会变成致命事故。

这些螺丝半夜换上去,第二天就出事了。

事故调查发现,这位工程师还是个一贯负责的人,当天他本可以不替换螺丝,但是为了安全,他换上了一批新的。却也因为自信,仅用肉眼比对了一下新旧螺丝就装上了。

《紧急迫降》:这个机长也牛得很

虽然8633的事故和英航最相似,不过看片时还是屡次想起多年前上海出品的另一部空中灾难片《紧急迫降》。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19)

1998年9月10日,中国东方航空586号班机,由上海飞往北京后再飞洛杉矶的途中,起落架发生故障,收不起来——也就意味着,降落的时候很难放下。

机长倪介祥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决定返航。可是返航还是需要先放下起落架。他先采用空中“甩放”,想通过飞机的急上升、盘旋等动作把起落架甩下来,但是失败了。

情急之下,机械师赵永亮操起一把斧子,用尼龙绳拴着腰,就钻出飞机,到万米高空去修起落架了!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0)

小时候看到这一段都快吓飞了有没有!现在回想,也觉得一点都不比中国机长逊色。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1)

东航机长倪介祥


高空修理过后,飞机迫降的一幕也拍得声势很足——59辆消防车,20辆救护车、4辆照明车、25辆工程车都在现场支援,灭火泡沫喷得溢出银幕,小时候觉得非常壮观。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2)

那会儿电影特效技术还远不如现在,我记得当年还参观过拍摄现场——那其实只是一个微缩模型,近看还有几分简陋,但拍出来一点都不觉得假,是老电影人们的智慧。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3)

演机长的是帅帅的邵兵。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4)

那会儿的群戏也拍得不错,时隔多年还记得林栋甫演的一个路人甲。今天《中国机长》里见到的外国人、老人、小孩、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这些群戏元素其实20年前就已经齐活了。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5)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6)

还有空姐教大家避险姿势的科普镜头: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7)

事后证实,事故原因是起落架的销子断裂,而销子之所以断裂,是因为其中的某种金属成分含量过高,导致容易产生裂缝。

还是飞机无小事的例证。

《萨利机长》:42年飞出来的宠辱不惊

很多人会拿《中国机长》和《萨利机长》比。两个故事都很有英雄色彩。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8)

2009年1月16日,全美航空公司一架载有155人的A320客机,在起飞后一分钟因引擎遭受飞鸟撞击,必须紧急迫降。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29)

危急关头,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将飞机迫降在贯穿纽约市的哈德逊河面,成就了“哈德逊河奇迹”——155人全部获救。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0)

但这部电影不只是重现灾难,它的落点是放在了:英雄,还是罪人?

萨利因为成功挽救生命而被老百姓视为“英雄机长”,但是安委会的调查却认为他可能不是立功,而是犯罪——

按照ACARD(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数据推测,飞机的左侧引擎遭受飞鸟撞击之后仍然保持慢速运转,因此认为飞机有足够推力返航,不需要冒着155人和无数纽约市民的生命危险迫降在河面。

模拟演示也显示,如果返航是完全来得及的。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1)

萨利机长42年的飞行生涯,遭遇了最大的质疑。

除非能找到那个已经沉在哈德逊河底的引擎,不然他就会从英雄变成罪人。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2)

审判席上,萨利机长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没有想到的问题:机长的决定需要时间。

如果危机一发生就能确定返航是来得及的选择,确实可以像机器模拟的那样顺利返航。

但是机长判断事故情况、判断是返航还是迫降河面、判断怎样才能将伤亡减至最低,可不是一秒钟就能完成的事情。

就算他只花短短30秒,这30秒的消耗已经让飞机来不及返航。

随后,机器模拟验证了他的说法,如果返航,就会机毁人亡。

接着,引擎也被打捞出水,证实了ACARD的数据是错误的,发动机叶片早已严重损毁,根本不足以支持返航。

至此,萨利机长才终于得到清白。

而调查还发现,如果他严格按照飞机上的故障排除指导手册来操作,需要排查到第15项才能做出决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分钟不到就决定迫降。

影里汤姆•汉克斯隐忍又略带悲情的演绎令人印象深刻,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片尾,萨利机长本尊出场的短短几分钟——看到他的脸你就知道什么是镇定,不光是临危不惧的镇定,还是宠辱不惊的镇定。42年的专业素养,任凭全世界都质疑,我自岿然不动。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3)

萨利本尊、导演东木、汉克斯

那年东木86岁

《7500航班》:幽灵航班变灵异恐怖片

《中国机长》里还提到了“幽灵航班”,说的其实就是知名的“太阳神航空522号航班”。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4)


2005年8月14日,太阳神航空(Helios Airways)522号航班,载着115名乘客飞往雅典,起飞不久就与地面失去联系。

飞行时间预计一个半小时,但飞机实际飞行了超过两个小时,一直在雅典上空盘旋。

原以为飞机被劫持,希腊空军派出两架F-16战斗机去靠近飞机观察,却看到惊人一幕——

副驾驶趴在驾驶舱的仪表板上不省人事

机长不见踪影

飞机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

客舱里所有乘客都戴着氧气面罩在昏睡

整个机舱里寂静得恐怖

活像一个幽灵航班!

没过多久,飞机就从3万4千英尺高空对地俯冲下去,在雅典东北方的马拉松附近山脉坠毁。

事故调查发现,幽灵航班实际上是因为机务在做完机舱加压测试后,忘记把加压掣从手动模式变回自动模式,使得飞机到达高空后氧气不足。

副机长未能及时发现,没有戴上氧气面罩,因此很快昏迷,机长以为是空调失灵去检查驾驶舱后部空调装置,也因缺氧晕倒,飞机随即进入无人驾驶状态。

而客舱虽然有氧气面罩掉下,却只能支持12分钟,12分钟内没有机长将飞机降低到氧气充足的高度,乘客也因缺氧陷入昏迷和死亡。

只有机上一名在特种部队服过役的空乘曾经背着紧急备用氧气瓶到驾驶舱,试图给副机长戴上面罩挽救飞机,可惜最后飞机因为燃料不足还是坠毁了。

这个“幽灵航班”后来被拍成了电影《7500航班》,但因为导演是《咒怨》的导演清水崇,所以主题不是单纯的空难,而是拍成了灵异恐怖片,讲乘客已死却执念不消,依然以为自己在生……

《颤栗航班93》:没能回来的飞机,也同样伟大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5)

这可能是最悲情的一次空难——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中一共有4架飞机被劫持:

美国航空11号航班和联合航空175号航班分别撞毁世贸双子塔。

美国航空77号航班被操控撞向五角大楼。

唯有联合航空93号航班,与敌同归于尽,坠毁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片空地上,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6)

当日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全过程,但是也有痕迹可循: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7)

克利夫兰的塔台曾收到几次来自飞机的无线电通讯——

机场、副机长曾喊出“Mayday”(飞机求救讯号),并伴有搏斗声。

一名戴着红手帕的劫机者曾以炸弹威胁,迫使乘客向飞机后部转移,并取代机长驾驶。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8)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39)

因为一部分机上人员已经通过地面人员得知了世贸中心遇袭的消息,他们开始反击,所有人都在往头等舱冲击……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40)

就是以这些线索为基础,93航班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颤栗航班93》。

这一次,飞机虽然没能回来,但整个机组和乘客却以自己的牺牲保住了更多人的性命。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41)


那些空难时冷静的机长(空难还能飞回来)(42)

放映机不要停 fyjbyt 长按二维码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