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

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1)

近年来,发生儿童轻生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2018年12月末,汉中市10岁女童因没有遵守学校不允许带糖果进教室的规定,被老师发现后受到了批评。老师要求孩子通知家长明天来学校。但是绪绪低落的孩子放学后并没有回家,而是又折返回到了学校,从三楼跳了下来。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玻璃心”非常的担忧,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挫折存在,如果没有足够的抗挫能力,孩子的发展将会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孩子想要坚强,离不开“挫折感”的培养。

一、为什么孩子会对挫折有恐惧?

1、父母的期待过高

当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待时,孩子的内心会承受着过多的压力,孩子越发地惧怕挫折,担心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语气而令父母感到失望。父母的高期待反而放大了孩子对于挫折的恐惧心理。越是追求完美的父母越会让孩子惧怕挫折。

2、父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犯错就要挨打挨骂,这会让孩子内心的挫败感越发的强烈。孩子在父母的严厉教育方式下,越发的胆小不敢尝试。当有问题发生时,孩子内心的充满了抵触和恐慌,更加倾向于逃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遇到困难最先想到的是否定自己的能力。

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2)

3、父母的过分溺爱

当父母为孩子庇护有加时,孩子缺少独立面对问题的经验,孩子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对于自我的认知不够全面。孩子越发的自我的,过高的自我评价使得孩子经不起一点挫折。面对失败时,孩子心理的挫败感会更为强烈。孩子的内心脆弱使得他越发的急于放弃努力,不愿意从失败中找经验,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

二、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挫折感?

菲尔普斯被人们称之为“飞鱼”其游泳的能力是令世人惊讶的。而他的训练模式也成了媒体们关注的焦点。这个23次拿奥运金牌,打破39次世界纪录的天才在训练的方法上却非常的特别。他的教练可以说是很“调皮”的教练,经常会在他的训练中设置一些小障碍。

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3)

比如说在他游泳的时候,教练突然把电关掉了,周围一片漆黑。比如说在他游泳的时候,教练还会朝他们身上扔东西,以此来扰乱他的注意力。甚至教练还会故意弄坏泳镜,让他游泳的时候,泳镜进水。

在一次比赛中,他的泳镜真的坏了,但是他却完全不受影响地拿到了第一名。当记者对此提问的时候,他很淡然的表示,这种情况他经历了很多次。教练对她的训练模式被人们称之为挫折演习。

孩子的挫折感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经历一些挫折训练,孩子的抗挫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只是哭,那么在孩子的“挫折感”方面,家长你该重视了。

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4)

培养孩子的挫折感可以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强大,在遇到困境时可以轻松的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更加有能力去应对挫折。适当的挫折感会让孩子对待失败没有过分的恐惧,进而冷静理智的从中吸取经验。

拥有挫折感的孩子更加的自信

适当的挫折感会减少失败对孩子自我评价的影响。挫折感培养让孩子更加有机会去战胜自己内心的胆小和怯懦,可以让孩子更加坚强的面对困难,进而自我效能感方面有所提高。

三、培养孩子的挫折感,可以让孩子更独立

1、为孩子创造直面挫折的机会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处于过度保护的状态,使得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因为缺少应对经验而手足无措、过分恐惧。父母们为孩子创造应对挫折的机会就需要父母适当地放手。懂得放手的父母更加能够培养出有挫折感的孩子。

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5)

2、把握教育的尺度,家长要懂得适当的鼓励。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要求过高,动辄对孩子进行一番批评。父母需要掌握教育的尺度,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更加能够有勇气去面对挫折和不如意。鼓励也是一种支持,相对于批评打击而言,鼓励对孩子的行动力影响更为深刻。

3、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挫折

家长们引导孩子正确的去看待挫折,一次挫折并不能对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上面故事中提到的小女孩,被请家长也并非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有时候对于挫折的恐惧是被孩子放大了的一种心理体验。引导孩子正视挫折本身,这会极大的端正孩子对待问题处理的态度。

孩子需不需要挫折教育(挫折感教育不可或缺)(6)

培养孩子的挫折感,需要父母懂得适当的放手,以及掌握必要的教育智慧。挫折感有助于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同时挫折感可以使得孩子遭遇失败后内心的挫败感得到控制。挫折感缺乏的孩子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在这种负面情绪的裹挟下,孩子会止步不前。


大家对孩子的挫折感培养是否重视呢?对于孩子们的玻璃心,大家会怎样引导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