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土家民谣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乡村大山里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谣)

青山之中,一条溪流穿过村寨,村内鼓楼挺立,从远处悠悠传来一阵歌声。这是贵州省黔东南榕江县栽麻镇宰荡村加所侗寨的一个普通夜晚,劳作一天的人们时常会聚在一起,轻轻唱起古老的歌谣,化作夜曲,回荡在星空之下,成就一个温暖的夜晚。

村民们哼唱的,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地区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侗族妇女在篝火旁练习侗歌。受访者提供

古老的歌谣轻声唱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作为侗族人生活的衍生物,由天生拥有好嗓子的侗族人组合演唱,少则三人,多则上百人,侗族大歌用声音记录历史,创造了多声部、无伴奏的和声,在村内,一般以性别、年龄分成不同歌队,其中,又以女歌队居多。

杨换珍,是榕江县栽麻镇宰荡村加所侗寨的侗族大歌传承人,她的婆婆胡官美,是世界非遗国家级传承人。“我的婆婆今年68岁了,她在我们寨子义务教歌,已经四十多年了,她的学生积累了600多个。”杨换珍说,自己从三岁开始,就接触侗族大歌,学习侗族大歌,也是胡官美教的。

经典土家民谣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乡村大山里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谣)(1)

杨换珍,榕江县栽麻镇宰荡村加所侗寨的侗族大歌传承人。受访者供图

杨换珍今年41岁,她小时候,村里还没通上电,人们在夜晚只能点上油灯,借助昏黄的灯光活动。就是在微弱的灯光前,她和几位寨子里的小朋友,一起跟着胡官美学习侗族大歌。她说:“这是我小时候最珍贵的回忆,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只要一想到那个时刻,我的内心就特别温暖。”

经典土家民谣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乡村大山里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谣)(2)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官美。受访者供图

“凡有鼓楼处,皆能唱侗歌。”侗族大歌,不仅仅承担娱乐的功能,它更是侗族人的百科全书,承载着侗族最传统的教育方式。杨换珍说:“我们就是在充满侗族大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我们寨子里,不会唱侗歌,是很难嫁出去的。”

对于侗族人来说,侗族大歌就是生活,音乐已经融入了基因。杨换珍介绍:“我们几乎天天唱,我一天不唱歌就会觉得哪里都不对劲,而且在我们的歌曲中,会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习,在歌曲中受到教育。”

侗族大歌,曾被称作世界上最高古老的“阿卡贝拉”(即无伴奏合唱),因为侗族是唯一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都需要依靠这侗族大歌的口口相传,人们依靠着美妙的歌声,一代代传承下去。杨换珍是这样传承的,胡官美也是这样。

搭上互联网的便车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寨里的歌声变少了。身为传承人的杨换珍,却用了另一种方法,将歌声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去。“我们创建了好几个聊天群,把侗族大歌录下来,群里,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能够学习。”杨换珍说。

数字化工具,为侗族大歌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随着人口的外流,村寨的部分传统文化正在被现代文明消解,这也成为了杨换珍心头的问题。她说:“我希望侗族大歌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即便是现在,也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很多外出的年轻人会来联系我,主动要求学习,这也让我很感动。”

借助网络,杨换珍达到了传承的目的,她接过胡官美的使命,成为新一代的非遗传承人。她说:“以前我们只能口口相传,必须要很用心,反复记诵才能学会一首歌,但现在有了录音。”

互联网终究是保证传播的一种手段,杨换珍表示,最重要的还是大家聚在一起,学习记诵侗族大歌。她告诉记者:“每天晚上,我们忙完手头的事情,就会在鼓楼聚齐一群人,我们在灯下练习侗族大歌,根据声音条件,划分高低音区再反复练习,这样学歌是记得最牢的。”杨换珍称,每次和大家聚在鼓楼唱歌,就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能够全身心放松投入到歌曲中,感受音乐与节拍的律动。

来自远方的客人

由侗族大歌组成的侗族世界,是热烈与美好的。走到侗寨门前,就会有迎客的侗族姑娘为客人递上拦门酒,几乎是全村寨的人都要出动,与客人对饮对歌。行至夜晚,侗族人就会在鼓楼中央点起熊熊燃烧的篝火,待客人坐定,鼓楼里就会传来错落有致的侗族大歌,村民们会用不同嗓音秀出多声部的自然和声,清脆绵长,让客人的五脏六腑瞬间通透。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发展,有越来越多来自远方的客人,一睹侗族大歌的风采,感受原生态的震撼。

“有时候客人来了,也会跟着我们学几句侗族大歌。”杨换珍不吝于分享唱歌的技巧,她说,来自远方的客人,更多是年轻人,他们学得很快,唱起侗族大歌也是很好听的。“之前有一个来自德国的年轻人,就在我家学习侗族大歌,他学得很快,唱得很好听,我希望有更多的客人来学习侗族大歌,再把它分享给村寨外的人。”

原生态的声音穿透大山,直捣耳膜,杨换珍说那是直击人心的力量,即使听不懂,也会因为歌声而深受感动。那个来自德国的年轻人,叫做包子,为了拍摄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在贵州深山住了四个多月,他在体验侗族大歌后,曾在社交平台表示:“侗族大歌实在太好听了。”

将美好写进歌里

杨换珍说,侗族大歌的寓意很丰富,赞颂自然,追求美,是她们永远的主题。“在田里工作的时候,在做饭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哼唱。”杨换珍没有同村寨很多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而是选择留在村寨,做完了家务事,她就会到村寨里的小学,带着一二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从什么年龄开始学,是很重要的,一个从小就学的孩子和一个成年后再学习的孩子,唱出来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杨换珍教小朋友们唱歌,就如同几十年前的婆婆教自己唱歌那样,一字一句,一声一调,她从不会在这件事上发脾气。“我们寨子的小孩子也特别喜欢侗族大歌,这是我们侗族人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向往。”

经典土家民谣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乡村大山里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谣)(3)

寨子的小孩子唱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

在外劳作遇到太阳时,杨换珍会轻轻唱起对阳光的赞美,山上遇到鲜艳的花朵时,她会用侗族大歌表达对花朵的爱意,侗族大歌抑扬顿挫的音调里,蕴含着侗族人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及追求。就在前几天,杨换珍自创了一首侗族大歌,作为即将到来的妇女节的礼物。她组织全村寨近80名妇女,与她一同完成这首妇女赞歌。

“我是用我们侗族的语言创作的,歌词的主要意思就是表达对妇女劳作的赞美,还有对村寨美好生活的称颂。”为了妇女节当天的演出,杨换珍已经组织参演者排练了好几个夜晚,和往常一样,她们将在鼓楼里,呈现一场只有在侗族世界里才能看到的精彩演出。

经典土家民谣幺妹住在十三寨(她和她的乡村大山里的女人唱着一首古老侗族歌谣)(4)

鼓楼里,侗族妇女围着篝火唱歌。受访者供图

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花纹精美、配饰闪亮的民族服饰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好看,优美的侗族大歌飘在山谷间,大山里的女人们骄傲且优雅着。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郭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