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

慕尼黑之门

慕尼黑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逛。一类是博物馆,包括德意志博物馆、巴伐利亚博物馆、五大洲博物馆等,国王广场附近还集中了多个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等。另一类是大学,包括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等。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2)

州立文物博物馆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3)

伦巴赫博物馆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4)

老美术馆北门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5)

老美术馆南门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6)

埃及博物馆

慕尼黑大学始建于1472年,在德国排名第一,先后出了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凯旋门附近都是其本部的地盘。这里的大学校园都是封闭式的,宛如城堡一般,但学校大门一直是敞开的。走进图书馆逛一圈,虽是暑假,仍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著名的萨琳娜庭院不大但古木参天,遮阴蔽日。特别好奇的是有一座石头亭子,里面供奉着一只金灿灿的猫头鹰,睁一眼闭一眼,穹顶有类似古埃及人的简朴彩绘。这是慕大的吉祥物吗?只是搞不清其涵义,遍查网络也没有找到答案。慕尼黑工业大学也是德国数一数二的高校,始建于1868年,先后出了17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等都出自该校。慕大与慕工大类似中国的北大清华,只是在世界排名要领先得多。在慕工大主校区图书馆,还碰到了一个江苏南通的游学团。附近还有慕尼黑音乐戏剧大学、慕尼黑电影电视大学等,可惜暑假期间没有见到漂亮美眉。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7)

慕尼黑大学门口喷泉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8)

慕大图书馆大厅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9)

慕大猫头鹰亭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0)

慕大猫头鹰雕塑

德国公立大学主要靠政府拨款,所以大学老师的薪酬并不高,也很少有额外的油水。前几天在去天鹅堡的路上与慕大的学妹聊天,慕尼黑大学教授的工资为欧元,而慕尼黑平均工资水平才多欧元。换算成人民币似乎还行,但消费水平不太一样。一份简单的早餐如三明治或汉堡包加饮料大概欧元,正规一点的早餐大概欧元,而一份正餐如牛排或猪肘加啤酒要欧元。所以这里大学教授一般都是租房而买不起房,平时吃饭也非常简单,中午只喝咖啡,唯有旅游度假舍得花钱。大学教授如此,公务员也差不多。即使企业,德国每周工作时间是26小时,工资不太高,但是社会保障好,压力不太大,所以过得比较悠闲。德国乃至欧洲的劳动分配制度,可能是受早期工人运动的影响,以及后来第三道路在欧洲一百多年的结果。力求化解资本家剥削剩余价值与工人改善生活之间的矛盾,更注重政府在社会福利、二次分配方面的作用,两极分化相对较小,幸福感相对较强。当然,负面的影响可能是劳动效率低下,社会负担较重,经济发展缓慢。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1)

慕尼黑工业大学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2)

慕工大南门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3)

慕工大东门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4)

但德国毕竟是发达国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慕尼黑,出租车都是奔驰,垃圾车都是宝马。之前网上热传的德国自动化机械,在斯特劳宾曾亲眼见过小麦收割机和路边割草机。近期欧洲高温,有人说欧洲空调装备率只有5%,似乎人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德国等多数欧洲国家纬度较高,属于干热,在家中或树荫下本就不是那么热。刚到斯特劳宾那两天,外面气温39℃,宾馆有空调,但夜里嫌冷关掉了。到慕尼黑最初两天也是36℃,宾馆没有空调,担心怎么活,实际上只是睡前有微汗,夜里并不热。后来下了两场雨,白天气温马上下到22℃,夜里17℃,比秋天还凉爽,盖被子还嫌冷。所以完全没必要替欧洲人担心。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5)

圣玻尼法修道院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6)

卡罗琳广场纪念碑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7)

海王星喷泉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8)

巴伐利亚图书馆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19)

宫廷教堂

出国旅行的好处是:感受真实情况,客观比较优劣,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非人云亦云,这可能是受教育者应有的理性态度,更是大国臣民应有的平和心态。

慕尼黑冬季日常生活(闲话慕尼黑)(20)

小提琴美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