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我的青葱岁月(村里的那些老人)

文/情感学院院长

全文共2122字

乡土散文我的青葱岁月(村里的那些老人)(1)

这两年间,零零星星写了不少村里老人的故事,算是对这一群体比较熟悉了。

但不知为何,当敲下“村里的老人”这五个字时,脑海里却突然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了。

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只是一个个漆黑的背影,拄着拐,佝偻着背,一言不发,缓缓地往沉沉暮色里走去。

这些都是谁的背影呢?我努力去回忆。可想了半天,也始终没能辨认出来。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所有的背影都是沉默的。

在我的回忆里,似乎,整个村子变成了黑白默片里的画面。里面踽踽独行的主角,是那些见惯了人生悲喜的老人。

村里的老人是静默的。在太阳暖里,在墙根下,一个人或是三五成群,静默地享受着暮年的沉静时光。

这时候,他们是不喜欢说话的,或是垂着头,或是用拐杖在地上胡乱地戳着什么。半晌下来,他们说的话也没几句,即使彼此搭几句腔,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个什么主题,比漫野地里的荒草还要杂还要乱。

静默,带来了孤独。

年轻人进城之后,村子空了下来,老人的身边几乎只剩老人了。有老伴的还好,拉拉呱吵吵嘴都算是打发日子了。最孤独的要数那些早年就守了寡或是中年失了妻的老鳏夫,空空荡荡的院子里,举目四望只有一个人,说个话,除了回声再没有个答应。

为了排遣这种孤独,村里的老人爱养点东西,尤其是那些整日能闹腾出不少动静的活物。一有风吹草动就龇着牙狺狺狂吠的黑狗,肚子一饿就蹦跳着猛撞圈门的山羊,看到一条长虫就吓得四散奔逃的鸡鸭……这都是老人喜欢的活物。

家里活物的存在,让老人百无聊赖的精神,有了短暂的现实依托。

乡土散文我的青葱岁月(村里的那些老人)(2)

对于老人而言,无边的孤独可以默默消化,但周身的疾病就真的有些束手无策了。

也不知从哪天起,各种意想不到的疾病就寻上门来了。它们是那样来势汹汹,没几个回合,老人就拖着虚弱的病体败下阵来。

于是,一群“散兵游勇”枯坐在街头巷尾默默接受着命运的安排。谈论起病情时,自己只能喟叹一声“这就是命”,然后继续消瘦下去,直到下不了床了,在一片悲痛的哭声中,或是阖着眼或者睁着眼,一命呜呼,委身黄土。

有大病不愿治,不舍得治,是一种无奈,也是不少老人心中自认为的“壮举”。疾病,给村里老人的黄昏之年,镀上了一层悲剧英雄般的苍凉色彩。

我从小就知道,村里的老人是不怕死的。过了古稀之年,面对死亡,他们的内心无比坦然。在他们眼里,死亡似乎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它和串门、赶集、走亲戚一样稀松平常,唯一不同的是,后者有去有回,而死亡只能走单趟。

这趟单程的“旅途”,村里的老人乐观地解读为,这是因为那个世界过得都是好日子,不然人也就不会一去不回了。

带着这种乐观,一旦疾病缠身,老人们就早早在家里备好了体面的衣裳,并打好一口自认为和自己身价匹配的棺椁。甚至,在觉得无聊的时候,会一遍遍地把衣裳翻出来,凝视,摩挲,然后再仔仔细细地叠好放回箱底。

童年印象里,隔壁邻居有一位老得几乎已经走不动道儿的小脚老奶奶。她晚年的爱好有两个,一个是陪着几位老姐妹儿打骨牌,一个就是爱一个人坐在西屋的暗处里,颤着手喃喃自语着抚摸自己的棺椁。

孩子们都怕极了她的那口黑漆棺材,可她不怕,她打骨子里爱它。这种爱,和爱脚下的土地,爱地里的庄稼,爱院子里的那棵结了几十年长铃脆枣的枣树一样,都是发自肺腑的。

那时候人小,我很是不能理解。如今,随着心境的成熟,也慢慢开始模模糊糊懂得这种感情了。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想到此类的场景,而霎时变得热泪盈眶。

乡土散文我的青葱岁月(村里的那些老人)(3)

岁月的捶打,并没有让老人的心变得坚硬如铁,反而,它变得更柔软了。

说来也是奇怪,在死亡这件大事上,他们云淡风轻,一笑置之,像是看透人世沧桑的老神仙。可是,身边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却时常会引得他们泪水涟涟。

比如,去年回家,带着点心意去看望族内独居的一位老奶奶,她还没把我们引进屋,眼里的热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淌了。你越是帮她擦泪,她眼里涌出的泪就越是多。

有时候,老人的眼泪就是这么“廉价”。遇到了戳心窝子的事,泪水就哗哗淌下来了,不管不顾,与不谙世事的孩子无异。

其实,人到老年,真的越来越像孩子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们也开始景过年了。一听说今年过年孩子能回家,一进腊月,他们就兴致昂扬地忙个不停,简直比孩提时代过年还要开心。

至于那些没能盼来孩子回家过年的老人,则像丢了零钱的孩子一样,满脸悲容,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唯一能让他们心里感到安慰的,也许就是衣兜里那个十天半月都不会响的手机了。它一响,老人的脸上立马就展开笑颜,而且总不忘大声喊上一句:“小儿,我可好了,甭挂念!”

其实,他们并不好。有些,更是瞒着孩子,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各种疾病。

寒风劈头盖脸地打下来,他们的脚步颤颤巍巍。最终,一个个如落叶般凋亡,无声无息中,化作田野中的一座座土堆。

庄稼高了的时候,它们不见踪影;到了目之所及皆是平地的深秋,它们个个面朝村庄,像生前一样,依旧静默不语。

想着——

他们走了之后,那片庄子将会变得更加沉寂;黑狗、山羊、鸡鸭,也终会渐渐销声匿迹;他们曾经住过的房舍,多年后,也一样会委身黄土,成为庄子继续荒凉下去的见证。

不敢再想下去,心头已经开始隐隐作痛了。

乡土散文我的青葱岁月(村里的那些老人)(4)

——END——

#乡土散文#

原创不易,期待您的关注、点赞、评论、转发和赞赏!

(声明: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情感学院院长,90后,山东菏泽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