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让宏观经济数据说人话)

昨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CPI和PPI数据,具体如下:

(1)2019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环比下降0.1%。

(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持平,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0.1%。

上一篇解读了CPI的数据,有兴趣可以阅读:

3分钟读懂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猪肉价格涨了,CPI却下降了?

下面我就来讲讲,应该如何解读另一个通货膨胀数据:PPI。

PPI是什么

接下来再说说PPI。

PPI(Producer Price Index for Industrial Products)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的组成部分。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

PPI可以理解为制造业企业的产出,而PPIRM可以理解为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因此,制造业企业本身角度看PPI与PPIRM的差价是代表着制造业企业利润。

哪些因素影响PPI?

PPI主要由生产资料(采掘、原材料、加工)和生活资料(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耐用消费品)构成。

其中,生产资料权重约为75%,而生活资料权重约为25%。因此,PPI价格变动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

pp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让宏观经济数据说人话)(1)

从18年1月以来的情况来看,影响PPI的最主要因素是:“三黑一色一气”(石头、水泥、钢材、有色金属、天然气)。

但2016年后,随着中国供给侧改革,环保督察的推进,工业企业主动去库存,淘汰了过剩的低端产能,导致了此后维持2年的PPI上涨。

所以,我认为PPI分析框架概括起来就是:短期看国际形势,中期看价格趋势,长期看供给侧改革。

也就是:

在短期内,PPI走势主要参考国际油价和金属价格的变化。

中期看价格趋势,一旦价格趋势形成,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PPI也会逐步跟随趋势同步变动。

而长期要看供给侧改革,主动去产能一般会导致PPI先下行,后上行的趋势。

你可以在我的投资思维进阶课中学习更多:

PPI能告诉我们什么?

通过PPI我们可以观察企业生产的活跃情况。

如果PPI呈现通缩状态,说明企业生产不积极,经济有下行风险。如果PPI温和膨胀,反映经济正积极增长。如果PPI严重通胀,说明经济有过热风险。

下面我摘录一段邓海清博士对于6月份PPI的数据解读

4月PPI环比0.3%,其中有国际油价上涨的因素,也有增值税减税的因素。进入5月以后,国际原油价格跌幅扩大,国内石油相关行业受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影响,6月价格由涨转降。增值税减税的一次性冲击也已经消退。我们从5月开始不看好原油价格,原油价格趋势性上涨并不符合美国总统的诉求,也与全球经济疲弱完全相悖。从高频数据看,6月国际原油价格同比和环比降幅进一步扩大,将对7月的PPI数据继续施加向下压力。与国内相关的大宗商品价格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因为2019年房地产投资整体超市场预期,在房地产低库存的局面下,这一局势可能仍将持续,大宗商品可能整体呈现震荡格局。结合PPI的基数效应来看,5-10月均为高基数时期,在大宗商品整体震荡格局下,这意味着PPI同比仍将趋势性下行,2019年出现PPI同比低于0%的可能性非常高。不过,这一轮PPI通缩与2012-2015年大不相同,当时是产能严重过剩导致PPI的持续趋势性大幅下降,而这一轮PPI同比跌破-1%的可能性都不大,而且长期来看,若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震荡,则PPI同比将趋于稳定在0%附近。

现在回过头再看专家解读,能看懂了吗?

投资私募内刊,解读最新消息,分析板块投资逻辑,提示机会提醒风险,欢迎加入私募内刊圈子

更多内容欢迎点击左下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