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

什么是“锚定效应”?

我们先做个测验,如下图,请说出您的第一印象:1号字什么颜色,2号字和3号字又分别是什么颜色?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1)

可能大部分人第一印象会说:1号字是“黄”色,2号字是“蓝”色和3号字是红色。可实际上会产生误导性错误,这为什么呢?

这就是“锚定效应”,是我们的一种认知模式,即先入为主的认知模式:我们往往看见会先根据经验判断,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模式,心理学上又称其为「认知偏差」,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

这种潜意识行为现如今被大量利用,比如拍卖会、各种营销、各类误导消费式广告,比较有名的脑白金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受到卖家的影响,例如买衣服时问多少钱?老板一般都会直接,喊出一个价格,然后你就开始围绕着这个价格讨价还价,如果原价为200块的衣服,老板叫价为400块,你讨价还价后价格为300,那老板还是赚了100元;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2)

这个效应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等各种场景中随处可见,在这里重点提到的是我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因为这是关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影响是非常之大而我们大多数人还不自知。这是为什么呢?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超越:“天花板”的魔障】有介绍:“天花板”的魔障是我们的一种认知障碍。而“锚定效应”更是揭露了我们的语言或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尤其父母对孩子的消极负面情绪的深刻影响。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常常有意无意会说一些悲观或消极的话,这个时候“锚定效应”就会发生作用了。

比如我们对孩子是否常常会说这样的话:

笨死了,你怎么又犯这种错误了,你看人家谁谁谁...。

你怎么这么笨?平时上课都听什么了?

你再不好好学,你就不要再去上学了。

别再学了,一点都不用心,学成你这个鬼样子,以后还是别学了,浪费我的钱。

你看看人家小明,每天晚上学到11点多,考试分数也比你高,我花这么多心思在你身上,你考不上,对得起我吗?

你都学的啥,就这点能耐?看看人家谁谁谁...。

......

想一想,如果我们是这孩子,心灵还尚未成熟的孩子,面对这种情景会怎么想?可无知的父母们,如果没有了学习和成长,不懂得家庭教育正确的方法,就很容易毁掉一个健康的孩子。我们父母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心灵品质的提升,更重要的责任就是教育好下一代。如果我们的心灵品质不高,动不动以情绪宣泄的负能量压力的方式,这无形之中会对我们无辜的孩子,尤其自信心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类孩子渐渐就会产生傲慢、自卑、懦弱、焦虑和同样潜在暴力倾向的暴躁等等性格特质,身上背负了不应该有的负能量和消极自我。

有人说父亲是一个山头,我们的孩子就是要跨越这个山头才能成长和成才,而不是拿起我们以“自我”的权威而一味消极打压孩子。我们要做的恰好是给孩子以无尽的鼓励和关爱啊,鼓励她/他勇于试错,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更要懂得示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这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强,即“青出于蓝胜于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说:“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矣”,我们若以不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对孩子,那是在害孩子,那是拔苗助长。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3)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么办?

其实“锚定效应”若以正能量的方式一样会发生显著作用。

这就是“爱之以道”,这颗无尽能量的源泉之爱,到底是什么呢?

那就是修炼一颗无上的心:菩提心

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修炼和拥有这样的一颗心,不仅仅是以这样的心对待我们的孩子,乃至能够对所有有情众生皆如此心,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什么是无上的菩提心呢?

慈善企业家曹德旺写了他人生第一部自传体著作《心若菩提》,他一生中在37年间捐款捐了约160亿元,用于各项慈善事业。这正是他“心若菩提”的“知行合一”的践行体现。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4)

曹德旺《心若菩提》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悟”,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就佛果的心,是以清净心下发出慈悲喜舍有情众生的心。为什么呢?

老师曾说:“慈悲与智慧结合,就是菩提心,也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究竟成佛的心愿,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奉献给所有众生(即利益他人),让一切众生都成佛的动机(即成人之美)。”

我们的慈悲和智慧,再进一步分解就是慈悲心即善心,智慧则是清净无染之心。我们当下处于清净无染并怀有慈悲喜舍之心,利益他人和成人之美,把“自我”能够完全奉献出去,不考虑“自我”,即一种“无我”利他的存在。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5)

菩提心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老师曾说:“愿菩提心是确立目标,而行菩提心是为达目标付出的行动。比如眼看不识水性的人坠入了激流,当其性命攸关之际,你迫切希望他能逃脱劫难,并想立即救他上岸,这个愿望就是愿菩提心;当你决心已下,并奋不顾身地跳入激流救起溺水者时,这一实际行动就是行菩提心。只有先发出愿菩提心,才会生起行菩提心。”

愿菩提心即是在理论上了解真相后,不但没有因此而心生傲慢,反而会对不明真相的有情众生心生慈悲。为得果位而立誓,并不断地发愿:我要为一切众生脱离生死,成就无上觉悟佛果。运用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这三种修法,善巧生起并增上愿菩提心。

我们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我们所修持的福报与功德,如每天所做的善愿善行、善事,若没有在内心发菩提心,那得到的只能是福报;若我们内心发了菩提心则获无量功德,并能够诚心回向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

如何修最无上的殊胜之心:菩提心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6)

菩提心

菩提心也是我们自性福慧圆满之心,是我们每个人一生要为之修得的一颗最无上的殊胜之心:

  1. 这颗心在哪里?犹如《金刚经》所说:“心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空性智慧【修炼一颗清净心:心道合一 】;
  2. 这颗心何时显现?当我们的内在发大愿之时,则发菩提心,帮助他人解决之困难的乐处【感恩心:生命的起航 】;
  3. 这颗心作用多大?潜力无限,能增无尽善果功德,猛增长智慧,也能毁一切深重罪业。在《入行论》中讲:“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只要我们真正能生起无伪的菩提心,那么消除罪业的日子就不远了;【今生:点燃一盏心灯】
  4. 这颗心被使用了多少?仅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等待我们去开发这无尽的宝藏【生命的感悟:用生命唤醒生命,开启内在无尽宝藏 】;
  5. 这颗心如何拥有活力?时时刻刻内观我心,时时进入寂静喜悦的境界,清净生慧,自利利他【 修炼一颗柔软的心:体悟生命中永恒的乐章 】;
  6. 我们如何训练这颗最无上和强大的心菩提心?禅修以及借事炼心,逆境则是这颗心的修道场【苦难:才是人生的真谛 】【日常压力:成年人的修炼场】【工作场所:我们人生最好的修炼场】。

当曾经不断思维这些问题时,心之感应也一一呈现。学习与经历波折的这几年来,还不时地观照自己的这颗心居然还是那么脆弱,那么渺小,还那么无知,那么没有被时刻怙念关照着。我们内心如果没有被训练和提升,往往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或者逆境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心生烦恼而不能够清净。

我们所做的大多事情是被我们自己所感召过来的,也是内心的显现,即相由心生。我们外在行为的表现,乃至情绪表达,无不是当下内心的显现。而眼睛是心的窗户,观照眼睛便可直透其内心的状态,我们的眼睛是不会撒谎的。

我们修行的路上,坚持修心,修的即是这一颗菩提心,也最需要一股力量以支撑,那就是我们内心的力量以及认知力量,就像我们的左眼和右眼,这两者合力聚焦便才能点燃一切和战胜一切。

我们前行的路上,为之而求索的便是这一颗菩提心,更求得善知识以提升认知深度,从无明到光明智慧。所谓:“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我们当做一生利生的事业,这才我们真正人生或生命的意义。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7)

那如何修炼内心

(一)、内心的训练方法:

  1. 禅修清净以提升境界。我们修一颗不乱之心,回归本性清净和心无所住的状态。根除我们的妄念:妄念一般分为过去妄念、现在妄念和未来妄念。妄念并非无关紧要,一个妄念就是一个业因,遇到缘起,果报就会显现。善念感召善报,恶念感召恶报,管好我们的起心动念,当心存善念。修持我们的诚心和平等心,如《无量寿经》的“清净、平等、正觉”,“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不怕别人虚假心待己,而当观己心是否以善心善行待之。
  2. 事上磨练,借事炼心。犹如逆境下以水灭火的反向思维对治烦恼波浪,以慈悲观对治愤怒,以布施观对治贪婪。遇到他人的苦难当修持一颗慈悲心,胸怀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一般吃素便是为了增长我们的清净、简单和质朴。因为这些食材随处可见,我们便没有了争夺和贪得之心。所以,吃素的功德不在于食材本身,而在于能够增长我们的一颗清净心和慈悲心。老师说:“当你面对他人的邪恶行为,或者有意无意的一切损害时,不予计较,而用智慧来观察分析:众生的本性就是损害,所以他们现在这样加害我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不要有报仇的行为和想法,应当借此机会修持安忍。过去我一定也造作了这样那样的恶业,才会招导致现在的果报,如果忍辱负重,就能消除过去的业障,获得殊胜的福报资粮,就凭这样也要修安忍。”
  3. 以火攻火,以毒攻毒对治。如贪欲旺盛则用相近的虔诚心对治,让自己的心受虔诚对象吸引。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起。若我们心里幸福了,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幸福感。心态好的人,精神状态不会差,精神状态如何往往取决于心态。好的心态往往体现的又是一种大智慧。在《菜根谭》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我们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快乐密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享受每一个当下 】。既然无法改变遭遇,我们就要学着改变心态,遇到事情不要生气和抱怨,懂得化解,懂得一笑而过,更懂得活在当下【佛说:活在当下 】,奋力前行,前途而光明。

其实不论哪种方法,佛家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不同烦恼,这是不可能一一去掌握,修禅修学基本上就是让我们以一种特别的思考方式“清洗身心”的过程。我们的身心都是禅修的产品,我们一生所经历的过程往往也是在内心不断创造出一个自我形象的过程。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8)

那如何进一步提升认知呢?

(二)、提升认知的方法

  1. 专注于善知识学习。包括经典书籍扩展知识面,包括圣贤老师们;
  2. 在试错中学习提升。“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我们遇到错事就要坚持反省忏悔,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我们还要把心量放大,也要代所有众生一起反省忏悔,提升境界与格局,提升心灵品质;
  3. 发菩萨心,禅修提升境界。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别人乃至人性善恶本性,能够根据自然法则行事,那就智慧。也知道自己乃至自己的人性善恶本性,能够无时无刻修心那叫光明智慧。“明者”是心中有日月,心中有光明,心中有良知。世界上的好与坏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心。若内心充满光明智慧,那世界就是绚丽多彩的;若内心布满阴云消极,那世界就是黑暗无比的。内心有光明,那我们自己就是日月,不仅照亮自己,还能温暖他人。心是身上灯,照亮路前行。

古人常内心清净而内定,现代人多内心躁动而刻薄、浮躁和贪图名闻利养。古有言:“人者多欲,其性尚私。”人都是有欲望和私利的,但是满足人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圣贤也说一切罪恶,皆因贪嗔痴。因为欲望太深,所以顿起贪心。因为误解太大,所以怨恨过重。因为智慧未及,所以陷入痴迷,无明业障,也就是“认知陷阱”【人生烦恼的根源:“无明”魔王】 【人的理性:在愤怒中丧失 】 。

我们在人生修行的过程中,不断冲破无明与外在的物质欲望,明心净心,与圣贤沟通,用高心灵品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尽心感受生命力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力则将会被无限量延长。这是比买审核保险更能抵抗风险的最好方式。吃素会让我们心情更快乐,更平和谦让,以长养君子之心。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以清净心【修炼一颗清净心:心道合一 】看世界,我们便会少去很多烦恼。懂得无论做人做事,既要自渡,也要渡人,既要成就自己,也要成就他人。

老师说: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德行,德高望重,厚德载物,以及修清净平等和爱护众生的心,舍弃一切执着,放下是非人我。人人心清净,周围环境清净,一切都清净,如荷叶莲花一般。

所谓修心就是修炼自己:修炼一颗无上的心(9)

菩提小结

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现如今人人都可以是领袖,人人都可以是引领者。个创越来越明显,个人价值越来越被放大。所以,有时候创造和投资人才是最佳的投资。我们开垦一片人才成长的土壤,播下一颗果树,我们用好人才,理解人性,帮别人才成长了,必能待其茁壮成长,这便是一颗菩提心。

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所谓不忘初心是什么呢?

做人的初心便是“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是王阳明的“致良知”,是孔子的“大同世界”,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生命智慧本自具足,不是没有可能性,而是没有被发掘,是无限可能性!究其原因是被“知识诅咒”、“能力陷阱”、“认知陷阱”等方式限制了我们自己的思维,比如说学了电子技术,还能学中医药学吗?等等现实怀疑,而不是思考其积极一面。任何投资失败了又何妨,孙正义投资阿里一个就赚了原来的4000倍。当然一路上他也失败过很多次,一个人的最大能力是失败后的反弹能力,对失败的容忍能力,而不是一蹶不振。

“因果法则”是不虚的,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在生活、工作中修炼一颗菩提心,多行善事,广结善缘,也可增添良好的影响,用良好影响促成更多善缘。

当然,结果是随缘而不攀缘,以平常心看世界,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心灵品质。

感谢阅读,其他敬请关注

圣人之学:求其“放心”而已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1)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2)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3)

余生:尽在修一颗心(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