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童年打球(初代大魔王-邓亚萍)

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

在视乒乓球为国球的中国,邓亚萍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名字。“初代大魔王”奋斗14年,夺得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世界排名第一,是站在女子乒坛食物链顶端最久的人,是中国奥运史上夺得4枚金牌的第一人,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

邓亚萍童年打球(初代大魔王-邓亚萍)(1)

邓亚萍出生于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的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因为邓亚萍个头长得太慢,所以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的时候,父亲就为她量身定制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邓亚萍练的全是正手攻。

邓亚萍童年打球(初代大魔王-邓亚萍)(2)

这种特殊的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但是效果显著,在9岁时,邓亚萍便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单打冠军—全国业余体校分赛区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不久之后便进入市队。

第一次被公然嫌弃个头小,是在进省队的时候。先天条件无法改变,邓亚萍和父亲也坦然接受,不过小邓亚萍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实力上证明自己。此后邓亚萍训练更加刻苦,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在腿上绑上沙袋,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她一打就是两个小时,她的颈椎、腰椎、膝关节、踝关节等所有带轴的部位都有伤,腰肌劳损折磨得她疼痛难忍,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她一声不吭。实在熬不住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血泡连着血泡,她挑破血泡裹上纱布接着练。即使伤口感染,都坚决不下火线。

邓亚萍童年打球(初代大魔王-邓亚萍)(3)

1988年,在讨论是否吸收邓亚萍进入国家队的问题上,5位教练中有4位坚决不同意把邓亚萍吸收进国家队,虽然此时邓亚萍已经在一年内参加5个大循环,只有一次区屈居第二,其余全部夺得冠军。原因还是那句话“因为你太矮了”。

邓亚萍童年打球(初代大魔王-邓亚萍)(4)

但在时任女队主教练张燮林的坚持下,邓亚萍还是进入了国家队,并在次年的世乒赛上再次证明自己,与乔红搭档夺得世乒赛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至此,邓亚萍开启了自己的“魔王之路”。

1990年5月23日,邓亚萍与乔红、高军、陈子荷合作,夺得第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

1991年5月6日,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年仅18岁的邓亚萍仅用45分钟就以3-0的战绩将李粉姬淘汰出局,一举夺下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桂冠。

同年9月,邓亚萍在日本松本县举行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再次夺冠。

1992年,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最终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单打与女子双打两枚金牌。

1993年,瑞典世乒赛,邓亚萍与乔红、陈子荷、高军一起合作,成功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1995年,邓亚萍在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一次获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

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乒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淡出国家队。

邓亚萍童年打球(初代大魔王-邓亚萍)(5)

怎么能打得这么好的?面对这个问题,邓亚萍自己说过:“这些来自于你对球的理解,你的心态,更加成熟的打法,包括得分手段”。而且在每次打完后,要时时刻刻去反思,去归零,养成一种职业习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