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背诵陋室铭(初中文言阅读及扩展训练)

一、课文阅读(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1分)(2018年遵义市),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初中文言文背诵陋室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初中文言文背诵陋室铭(初中文言阅读及扩展训练)

初中文言文背诵陋室铭

一、课文阅读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1分)(2018年遵义市)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 ②不蔓不枝 枝:(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 ④ 陶后鲜有闻 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3分)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 蕃:繁多 B. 不蔓不 枝:长枝节

C.亭亭净 植:种植 D. 陶后有闻 鲜:少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意不在酒

B.濯清涟不妖 人不知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置土石

D.同予何人 陈胜,阳城人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 ,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 “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B、香远益清 自己以为大有所益

C、陶后鲜有闻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D、同予者何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宋何罪之有

B、自李唐来 屠自后断其股

C、濯清涟而不妖 丁壮者引弦而战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3、下列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惜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文言文阅读《爱莲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同予者何人?

②宜乎众矣。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

(五)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植:

(5)宜乎众矣 宜: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六)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问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词语

在:( )名:( )灵:( )斯:( )馨:( )上:( )鸿儒:( )白丁:( )

调:( )素琴:( )丝竹:( )乱:( )案牍:( )劳:( )形:( )云:( )

2、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思考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雅)

2、通过对陋室的描写,体现了主人什么样的节操和情趣?(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山”和“入”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这句话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对偶;化静为动,喜爱之情;恬静雅致)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类比;作者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七)阅读《陋室铭》: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斯是陋室 是非木柿

B. 无案牍之劳形 形影不离

C. 无丝竹之乱耳 下车引之

D. 可以调素琴 则素湍绿潭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最后一句强调了全文主旨——陋室不陋。

B. 文章写“山”“仙”“水”“龙”的句子,是用排比、起兴的修辞手法,引出文章的主旨。

C. 《陋室铭》的文体是“铭”,它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D. 文中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并与古代高洁傲岸的贤士之居室相类比,表达“陋室不陋”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精神。

(八)阅读《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1)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

(3)或问:

(4)无案牍之劳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何可一日无此君?

3、【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环境的特点。话剧《陈毅市长》中,陈市长根据这两句衍化出“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来形容化学家齐仰之的屋子,据此你可以推断出齐先生的住所特点是( )。(3 分)

4、刘禹锡居陋所不觉其陋,王子猷 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