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建立于哪年?(北京大学在清朝成立)

1917年1月4日,新校长蔡元培迈进国立北京大学校门那一刻,就震惊全校。谁也不会预料到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会给北京大学带来深远意义。没有蔡元培,北京大学就永远是京师大学堂,而不是国立北京大学,说北京大学诞生于蔡元培之手一点都不为过。

1917年的1月4日,只是蔡元培到北京大学的第一天,实际上在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就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很多朋友劝蔡元培不要趟这个浑水,北大已经换了好几次校长,依然无法端正校风,做不好反而会对自己的名声有损,但是蔡元培先生是个有担当的人,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蔡元培认为有责任去承担风险。他教育救国的信念很坚定。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建立于哪年?(北京大学在清朝成立)(1)

很多人对于蔡元培的经历并不是很了解,鲁速简单介绍下,

蔡元培在1884年,光绪甲申十年蔡元培17岁时,考取秀才。

1889年,光绪己丑十五年蔡元培22岁时中举人。

1890年,光绪十六年,蔡元培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成为贡士,未殿试。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策论成绩为二甲三十四名。

虽然没有中状元,但也是翰林院庶吉士,而且大家注意年龄,25岁就中进士了,这绝对算是早的。蔡元培后续的经历也非常的辉煌,他创立了光复会,后来并入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他担任中国民国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了《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时候,彼时的北京大学还是京师大学堂遗留的风气,蔡元培为了打破腐朽的风气,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实行教授治校。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为了能够真正实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对于教授的选聘上可以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什么?建立于哪年?(北京大学在清朝成立)(2)

1917年,蔡元培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同年,蔡元培邀请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到北京大学讲授印度哲学;徐悲鸿应蔡元培之邀从日本东京返北京,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其时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

在蔡元培的努力下,当时的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名师阵容。既有主张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也有主张恢复帝制的辜鸿铭、刘师培;而提倡“情人制”、“外婚制”的“性博士”张竞生,也没被封建卫道士的唾沫淹死。

都说民国出大师,多数大师也是出自蔡元培的“炒作”,如果没有蔡元培请来北大任职,大师们的名声也不会这么早就传播开来,当然大师们首先也要肚子里有料。

蔡元培在任10年间,北洋政府总统换了5次、内阁总理换了30次。时局动荡下,他一再强调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核心是读书。可以说蔡元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奔走,他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对于现代的北大也有很多的的指导意义。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长眠于香港。弟子蒋梦麟送上旗帜,“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而毛泽东唁电中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至今和蔡元培的肖像一起,挂于北大教育学院的大厅。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也许是蔡元培最佳的写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