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

70年

达拉特,满城华彩

时间如流,岁月有痕,

70载奋进,70载欢歌。

一代代勤劳朴实的达拉特人,

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人民富足;

从贫穷落后迈向产业兴旺、人民安居。

古为“游牧之所、骑射之地”,

如今是

国家卫生县城

国家园林县城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中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第28位

全国工业百强县市

这里是

富饶达拉特、友善达拉特、美丽达拉特,

达拉特,

换上新颜,满城华彩!

下面,请跟我们一起

通过一张张图片和一组组数字

重温70年来

达拉特的成长之路、蜕变之路、腾飞之路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喜获丰收,用传统的打场方式脱粒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

土地改革后发动群众改造基本农田

杨九和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

1958年4月18日,伊克昭盟第一个拖拉机站在达拉特旗大树湾成立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

70年代养猪专业户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4)

包产到户后农民积极性高涨,引进小型四轮车播种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5)

1979年原董家营子村蔬菜队种植蔬菜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6)

1983年展旦召万亩草原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7)

2008年达旗大树湾玉米丰收场景

杨廷华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8)

2013年昭君镇水稻种植

韩成元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9)

有“身份”二维码的蔬菜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0)

大型喷灌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1)

无人机喷药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2)

碧波千里

70年来,达旗农牧业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现代化农牧业擘画新蓝图。

2018年,农业总产值达390099.54万元,粮食产量连续13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91.5万头(只),鲜奶、肉类产量达到18.2万吨和4.5万吨,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机械化能力从无到有,到2018年,拥有农牧业机械总动力74.86万千瓦;农牧业新装备、新技术广泛运用,累计实施节水农业项目130万亩。新兴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共认定市级以上涉农龙头企业50家(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10家、市级38家),培育合作社1500多家、家庭农牧场65家,农企利益联结比例达65%

二、产业腾飞 潜力之城

1949年,达旗仅有4户工业企业,到 1978年增加到51户,工业总产值由30.0万元增加到1604万元。建国初期,全旗工业基础薄弱,仅有几家小煤窑和日用陶瓷、白粉球等手工作坊。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3)

达拉特旗制酒厂生产黑儿马酒车间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4)

1979年达拉特旗陶瓷厂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5)

1983年达拉特旗化肥厂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6)

1984年达拉特旗石英砂厂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7)

1985年达旗酒厂生产的“响沙”牌酒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8)

1992年9月8日,达拉特发电厂举行开工典礼

段俊生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19)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0)

达拉特经济开发区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1)

达拉特电厂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2)

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

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飞速发展,199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2006年突破100亿元,全部工业企业达160户1995年,亚洲第一大火力发电厂--达拉特发电厂首台机组投产,发电量从建国初期的无到1958年0.92万千瓦时,再到1996年183664万千瓦时,实现了质的飞跃。

2018年,工业增加值155.37亿元,全部工业企业达509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3.78亿元,销售产值217.15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7%。现在,全旗逐渐形成了煤炭、化工、铝冶炼、电力四大支柱产业。达拉特经济开发区是国家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园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自治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自治区试点示范智慧园区;达拉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总规模2吉瓦建成投入运营,成为绿色发展的一面旗帜。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3)

1980年改革开放后扶持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4)

1980年二完小门前自由市场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5)

1985年旗百货大楼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6)

1990年,达旗大树湾工商所工作人员深入个体户家中粘表验照。

杨忠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7)

90年代达旗北国商城建成后开业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8)

80年代原生态的响沙湾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29)

响沙湾

张国柱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0)

响沙湾莲花酒店

(来自网络)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1)

响沙湾休闲度假

(来自网络)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2)

恩格贝渔歌

王明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3)

昭君城

张国柱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4)

释尼召

张国柱 摄

70年来,全旗消费品市场蓬勃发展,实现了由紧缺向繁荣的重大跨越,1978年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22万元,到199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亿元

进入新世纪,服务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到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8.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实际增长2618倍,年均增长10.6%

2018年,全旗共接待游客2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拥有3A级以上景区7家,成为全自治区境内拥有高A级景区最多、档次最高的旗县,有“沙漠度假天堂、户外运动乐园、乡村旅游胜地”之美誉。

三、四通八达 便捷之城

“二饼子牛车慢悠悠,十天半月才来了这西包头”是建国初期达拉特旗交通条件的真实写照,1952年,公路通车里程仅129公里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5)

1979年包头到伊克昭盟摆渡划子渡河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6)

1981年农牧民遇到雨季过罕台川时只能靠马车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7)

1983年10月19日包头到伊克昭盟第一座

黄河大桥建成通车(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8)

1986年的210国道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39)

1991年试运营中的达拉特火车站

付有利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40)

树林召镇五股地村道路

贺强 摄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41)

沿黄公路鸟瞰图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42)

树林召西出口

达拉特旗80年代(达拉特旗的70年上)(43)

立交

陈京勇 摄

改革开放以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加大,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到1998年,包神铁路、210国道纵贯南北,旗级油路吉巴线横穿东西,乡村道路全部砂石化,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

2018年,全旗境内公路总里程341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0公里、一级公路133公里、二级公路576公里。境内铁路总里程396.7公里,其中通车里程193公里,建成铁路183.7公里,在建铁路20公里

来源:达拉特发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