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学其小而能知其大者也: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

未有学其小而能知其大者也: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1)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

译 文

没有居于上位的人喜欢“仁”,而处在下位的人不喜欢“义”的;没有处在下位的人喜欢“义”的,而对上面交代的事情不尽忠职守的;没有哪个国库里的钱,不归国君所有的。

赏 析

这是曾子讲君王“重仁轻财”的一句话。

对于“上好仁以爱其下”,朱熹是这样解释的,在上位的人喜欢仁,就会爱护自己的下级,自然就会“下好义以忠其上”。下级、下属也能够喜欢“义”,而对上位的人尽忠职守。

君王重视“仁”,则下属就会重“义”;君王若是重财物,下属也会大肆敛财。有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意思。君王重视“仁”的结果是什么呢?

回答,“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就是没有一个不认真做事,尽忠职守的。而君王重视“财”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下属群起而贪之。

君王需要贪那么多财物吗?当然不需要,因为《诗经·小雅·北山之什·北山》里有一句话说的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皆是王的土地,四海之民皆是王的臣民,君王还需要贪财吗?

君王实际上并不存在“非其财”的情况,所以更应该将精力放在施行仁德上面,而不是专注于搜刮民脂民膏。

国富而民穷,如累卵之危。荀子曾说过,“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一味聚财敛钱,只会招来敌寇、肥了敌人、导致亡国,是危害自身的方法,明君不会去重蹈覆辙的。

国君只有做到修身,立德,才能治国、平天下。若视财如命,财重德轻,必定是危身之道,不足取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