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这个日子(又到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将清明时节时细雨纷纷、人的悲思愁绪和想借酒消愁的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清明节这个日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清明节这个日子(又到清明节)

清明节这个日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将清明时节时细雨纷纷、人的悲思愁绪和想借酒消愁的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

每年清明节前,各地都会迎来祭扫高峰,祭祀的核心,是遵循传统公序良俗,表达对亲人先辈的悼念和追思。

尽管文明祭扫、绿色祭祀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但仍有商家利用烧纸祭奠的传统习俗,制出别墅、豪车、“童男女”等“花式祭品”。清明节前几天,殡葬祭品热销,在一些路边摊点、杂货店铺、农村小卖部,“金元宝”、黄纸、“金砖”等纸质祭品开始销售,还有各种面值的冥币,甚至做成美元、英镑、玉皇通宝钱的样式。纸扎电饭煲、饮水机、冰箱、空调等“家具”祭品只是“入门”配置,笔记本电脑、保险柜、整体浴室等一应俱全,“别墅”“四合院”,售价高达上千元,一些店还推出“私人订制”服务,称“只要你能想到的,我们都可手工制作”。商家为了刺激市场购买欲,用越来越精细化的需求捆绑消费者,让‘白色消费’现象愈演愈烈,还潜藏着空气污染、火灾风险等问题,埋下了环境安全隐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今年清明时节又至,多地散发疫情阻挡了不少人归家扫墓的脚步,于是云祭祀、代扫墓火了起来。近日,民政部召开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多地民政部门也先后推出网络祭扫等线上服务,不少地方公墓全免费代亲祭扫。市民可通过登录当地殡仪馆云祭扫网站或微信公众平台在线祭扫平台来悼念逝者。山东省济宁市于3月31日发布了《关于2022年清明节期间暂停现场祭扫活动的通告》:自即日起,全市所有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和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暂停组织群众集体共祭、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等集体性活动。以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为单位,由工作人员通过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方式,代为开展一次集体祭扫。

一些经营性墓园也推出云祭奠,只要点击亲友姓名,即可进入纪念馆,点击虚拟祭扫,线上表达对亲友的思念,还能为亲友“放灯祈福”。园区还提供代客祭扫服务,分为不同价位的套餐,服务完成后,均可收到祭扫照片推送。

这本是防疫和扫墓两不误的好措施,但被“头脑灵活”的人一操作,就完全变了味,比如,一些人搞起了私人“代扫”:“清明节代扫墓,会哭、会叫、会闹,在线预约”,“XX地区,代扫墓、献花、买祭品、上香”,“600元的价格包含墓地打扫、基本的菊花等,代磕头要另收费300元。”

除了随意定价,私人“代扫”“代烧”亦陷阱丛生。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价值200元的“代烧”服务后,接收到几段商家发来的现场视频。但当转存到手机中后发现破绽,除了第一个视频是当天拍的,其他视频都是一个月前拍摄的。同一个视频,不知道多少人上当受骗,也让扫墓这样庄重严肃的活动变成闹剧,实属不应该。笔者以为,面对疫情影响,不能亲去扫墓不能勉强,选择代扫消费也要理性,送朵鲜花、寄托一下哀思就可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