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什么是不当得利)

#民法典##不当得利#民法典第985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如何判断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如何判断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什么是不当得利)

如何判断不当得利的法律依据

#民法典##不当得利#

民法典第985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详细解读:

本条是对不当得利之债以及一般规则的规定。

一、定义: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取得不当利益,他人财产因此受到损失的法律事实。

没有法律依据而取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叫得利人(受益人),受有损害的一方叫受损人。

二、不当得利的特征是:

1.不当得利是债的发生根据之一;

2.得利人不具有产生债的关系的效果意思;

3.不当得利具有使受损人受到损害的不正当性。

受损人依据不当得利之债所享有的权利,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三、构成要件:

1.须一方获得财产利益;

2.须他方受有损失;

3.须受有损失与获得利益之间有因果关系;

4.须一方获得财产利益没有法律依据;

具备上述构成要件,发生不当得利之债的后果,即因不当得利受到损失的人成为债权人,享有请求得利人返还所取得利益的请求权,得利人成为债务人,负有返还所获利益的义务,构成债的关系。

四、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情形:

1.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虽然受领人无合法根据而受领,但寄付人不得请求返还;

2.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在期限系为债务人的利益而设时,清偿期未届至,债务人并无清偿义务,如果其不存在提前清偿的目的而清偿,属于欠缺给付目的的清偿。受领人受领并非无合法依据,并且这种清偿也发生了债务消灭的后果,所以债务人清偿后,为避免赠繁法律关系,受损人不得以不当得利为由请求返还;

3.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例如,债务人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本可以拒绝给付而故意给付,推定其有意抛弃其给付返还请求权,不能再请求返还。

五、意义:

不当得利的性质是法律事实,其意义在于,法律规定不当得利的目的并不是对人或者行为的非难,而在于消除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而取得利益,并且同时造成了他人受损的当事人之间利益的不当变动的事实变态,恢复正常的民法秩序。只有当受领不当得利非法利益之人明知是不当得利,仍然将不当得利据为己有的,才应当受到法律谴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