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丧的风俗是哪里的(西乡的治丧习俗)

西乡的治丧习俗

潘煜明/文

在我们西乡,关于治丧有如下一些习俗。

停尸。旧时,死者咽气后,家人很快在堂屋内用两张长板凳(冷凳)搁置棺材盖,把死者放在棺材盖上,用被单从头到脚遮起来,称为“停尸”。殡葬制度改革后,通常把死者放在租来的冰柜里。

吊丧的风俗是哪里的(西乡的治丧习俗)(1)

报丧。旧时,死者停尸后,孝子于当日上半夜,披麻戴孝、拖嚎竹棒,在专人引领下,由前村到后村,自西向东蛇形折回,挨家挨户一条腿下跪,称为“报丧”。每经一户人家门口,引领孝子报丧的专人大声吆喝:“孝子磕头啦!”门内主人马上回音:“谢谢啦!”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此习俗被废除。

送信。旧时,向远方的至亲送信,一般邮寄烧角信;向近处的至亲送信,由孝子请房族兄弟前往报告出殡日期。如果是出殡之日需穿孝服的至亲,送信的人还需带上白布或现金,让其备置孝服,称为“折布”。新中国成立后,向远方的至亲送信,一般是到邮电所打长途电话或发电报。20世纪80年代后,向远方的至亲送信,逐步使用住宅电话或手机。

小殓、烧千张纸、念夜经。死者经擦身、穿衣、化妆后,装入棺材(或冰柜),点“长明灯”,供“倒头饭”,待至亲到场跪拜,称为“小殓”。至亲到场后,孝子率家人围跪在灵柩旁,孝子焚烧“千张纸”,和尚念“发路经”,放“引路焰口”,统称“念夜经”。现今,念夜经已被地方政府强行废除。

抛枕、搭丧棚、设灵堂、贴七单。死者去世当日,将死者生前的枕头抛至屋顶上,称为“抛枕”。死者去世第二天,大门外搭建的油布棚或塑料布棚,称为“丧棚”。同日,正屋设为灵堂,正中安放死者灵柩,两旁悬挂挽联、挽幛,孝子在灵柩旁守灵。和尚念夜经前用白纸写七单,贴在墙上,称为“贴七单”。七单上的内容有:死者的去世日期、时辰,年龄,“回家”日期,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终七日期。

望丧、吊唁。亲朋好友闻噩耗后,带纸、烛,花圈或花篮,到死者家看望,称为“望丧”。死者出殡日,亲朋好友带被面或礼金前往,向亡者叩拜,称为“吊唁”。吊唁中,孝子、孝媳走出灵堂,在丧棚里向亲朋好友“下礼”,表示迎接亲朋好友。

大殓。安葬死者前,专人开棺盖,孝子与至亲绕灵柩一周,看死者最后一眼。接着,盖棺盖,由孝子手捧斧头跪请死者兄弟(亡母请母亲的娘家人,亡父请伯伯或叔叔)“执钉”,以孝子一缕头发绕于棺钉上“挽钉”。接着,由“执钉”人把斧头交给木匠将棺盖订牢,称为“大殓”。

出殡。大殓后,将灵柩从灵堂移至丧棚,所有穿孝服的至亲跪在灵柩前,孝女痛哭,孝子由专人引领,绕灵柩三周,边绕边“抛嚎粮”。接着,八名抬棺人将灵柩从丧棚运往坟地,称为“出殡”。出殡中,孝子、孝媳、孝女披麻戴孝,孝子在灵柩前头顶孝布“背材”(孝布一丈多长,一端由孝子用两手抓住顶在头上,一端系在灵柩盖上),孝女随送葬队伍边缓缓前行边痛哭。沿途遇友邻、亲戚“留茶”,孝子跪拜接受、致谢。

吊丧的风俗是哪里的(西乡的治丧习俗)(2)

施行遗体火化后,禁用棺材,大殓、出殡过程简化。然而,进入21世纪后,死者家属、亲友对出殡(家→火葬场→家)仪式逐步讲究,排场攀比不断升级。初时,送死者去火葬场的人员乘手扶拖拉机或各式混杂车辆,两名吹手沿途吹奏唢呐,两名火铳手沿途开铳。后来,发展成灵车运尸,卡车、手扶拖拉机载运送死者去火葬场的人员,并有专业乐队沿途奏乐。再后来,有些家庭送死者去火葬场,前有单数摩托车开道,灵车随后,管乐队乘敞篷卡车紧随,送死者去火葬场的人员乘小汽车、中巴车、大客车断后,浩浩荡荡。死者骨灰到家后,再“穿”寿衣,放在棺内,并用旧方式二次出殡。现今,火化后装棺已被地方政府强行废除。

逢七。自死者逝世之日起,每过7天称为“逢七”。逢七,既要用扁食(饺子)供奉死者,还要给死者烧纸钱,称为“烧七”。参加烧头七的子女,此后的6个七均不可缺席,称为“应七”。若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不方便回家应七,从头七起就不参加烧七,称为“不应七”。六七,最隆重,孝子为客,烧七、放焰口、宴请所有帮助料理丧事的人,均由已出嫁的女儿负责操办,女儿需自带油盐酱醋、菜肴米草等。女儿未出嫁或没有女儿的家庭,则由已出嫁的侄女或干女或外甥女或姨侄女操办。

翻相看碗。六七晩上,操办六七的女儿要翻“相看碗”。相看碗是上下两个碗,一个碗口朝上,一个碗口朝下,碗口对碗口合在一起,孝子预先在相看碗内放钱(洋钱或人民币),摆在死者的牌位前,女儿痛哭一阵后,翻开相看碗的上面一只碗,获取相看碗内的钱。如果是几个女儿,就由几个女儿平分相看碗内的钱。

回家。七单上有死者“回家”的日期,回家日期是根据生辰八字和死亡时间推算出来的。传说人亡后,到阴曹地府途经“奈何桥”时,还要回家看一下。回家之日晚,在死者的牌位(或遗像)前供奉茶食水果,灯烛彻夜长明,家人或亲朋守夜。一说,亡灵从烟囱回家,烟囱、灶膛、锅门口需打扫干净,火叉、火钳要挪开。一说,亡灵回家,进门后直接去生前的床铺,可以在门与床铺之间铺上白纸,看是否有脚印留下。进入21世纪后,很多家庭已不行此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