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

发现之旅频道《文旅中华》栏目组走进黄柏山林场,用镜头去记录、讲述“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传承。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1)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这是林场人传唱的民谣也是当年黄柏山的真实写照。

一座山,三代人,扎根大山深处,默默无闻数十载。

一首歌,一段回忆,谱写了荒山变绿洲的旷世传奇。

一种精神,世代相承,印证了他们的铮铮铁骨。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2)

他们是谁,他们在65年的时间里,是怎样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想践行到底。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如何守护好他们的家园,怎样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又怎样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客,请和我们一起走进黄白山林场,重温那些艰苦奋斗的年代,倾听这三代人的执着心声,见证青山为何不老,财富何止传奇。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3)

黄柏山位于商城县的最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也是大别山区的纵深地带。而商城县本身就是一个山区县,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作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黄柏山自然是她最闪光的部分。

黄柏山是一个天然的大花园,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带来的温暖湿气,使黄柏山森林公园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5.2℃,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 。也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孕育了2116种兼具南北植被的植物,属国家保护的有水杉、古银杏、金钱柳、鹅掌楸等;动物种类更是达到371种,属国家保护的有戴胜、白冠长尾雉、商城肥鲵、金钱豹、豪猪、狍子等。享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避暑胜地”、“娃娃鱼故乡”等美誉,是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明珠。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4)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5)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黄柏山林场的华丽转身,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同时,也吸引了如《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林业报》、《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等各级媒体的报道。为丰富学习载体,黄柏山林场管理处建设了黄柏山精神展览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所,目前,黄柏山已成为信阳市党委校、商城县委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先后与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实施了校地对接并保持了长期合作。黄柏山的“红色”和“绿色”资源,经济和社会效益正在凸显。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6)

2020年11月29日,黄柏山林场举行了“黄柏山精神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这也标志着林场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生态教学实践结合落地开花。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7)

1956年,毛主席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河南信阳商城县政府积极响应,当年11月,便在商城县60公里处的黄柏山划林建场,成为全国1300个国有林场中的一份子。

山高坡陡石头多,荒草葛藤满山窝,年年冬季一把火,漫山遍野赤裸裸。这是林场人传唱的民谣也是当年黄柏山的真实写照。历时两年,翻越几十座大山,林场才论证了以黄柏山为中心创办人工林场的可行性。为了快速组建林场,县里组织抽调了数百名社员,也正是这一群满怀热情的开创者,掀开了黄柏山森林事业崭新的篇章。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8)

怀揣着亲手创建一大片森林的崇高理想,一群满腔热血的大别山军民,在荒山坡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造,虽热情满腔,但更多的却是当头棒喝。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林场清山划界,几万亩的荒山划为国有林场,各大队开始组织民工上山育苗,但山高路远,光挑苗上山就得两天,眼看着树苗枯萎,树一颗不成活,如何成功育苗成了林场的头等大事。后来,他们偶然发现了山上的“土著”树种——黄山松。于是,培植黄山松就成了他们的重要目标,但采集黄山松的种子并不容易。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9)

一座山三代人,一脉相承,从1956年开始,65年来,三代人都以场为家,以“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创业精神,将荒草葛藤遍布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郁郁林海。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10)

高山地区文旅案例(青山不老 绿色财富)(11)

纵眼望去的黄柏山,青山环绕,绿水长流。从一个满是荒草乱石的荒山,到如今绿水青山的黄柏山,皆因这里有一群可歌可泣的林工,他们一代接一代,扎根大山深处,坚守绿色梦想,用青春和生命,染绿了一座座荒山,写下了撼人心魄的“不老”传奇。

图文:文旅中华新媒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