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家复习教案(蝴蝶的家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综合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

本文以“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为线索,写作者为雨中的蝴蝶担忧,不断寻找蝴蝶的家,最终并没有结果。

1-2自然段:从大雨中的青鸟、麻雀联想到柔弱的蝴蝶经不起猛烈的风雨

3-5自然段:展开联想,寻找蝴蝶的家

6自然段:留下悬念,没有找到蝴蝶的家

教学重难点:

1、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

2、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自主预习

第一步:标出文中自然段

本文共有6个自然段。

第二步:认读课后生字,在文中圈出生字词。

1、拼读三遍,直呼三遍,遮盖拼音再读三遍。要读正确。

2、在文中圈出来带有拼音的字词,读一读,读正确。

第三步: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读正确。

提示:遇到不会读的字要查字典,读不通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第四步:在文中圈点批画

1、词语(根据考试出题习惯和积累需要圈画)

ABB式:黑压压 水淋淋 湿漉漉

本课中比较优美的词语:低沉 震撼 喧嚷 轻盈 斑斓 柔弱 屋宇 抖坠 翻转不定

2、句子

  • 拟人

雷、电、雨、风,吼叫着,震撼着,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

  • 反问

(1)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2)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3)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 设问

第3自然段:

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第4自然段: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底下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湿透,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

  • 反复

第2自然段末尾的“心里是那样着急”,第3、4自然段末尾的“我真为蝴蝶着急了”,把“我”非常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3、写作方法的运用

  • 对比

前两个自然段把蝴蝶与青鸟、麻雀相比较,突出蝴蝶的柔弱,第4自然段把蝴蝶与家雀儿相比较,确定蝴蝶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

第五步:尝试提问题

1、我们可以就一个句子提出问题,如:

第1自然段“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是谁在难为蝴蝶?怎么难为蝴蝶了?

第2自然段“心里是那样着急”,作者为什么着急?

2、可以联系上下文,针对整篇课文提出问题,如:

他们是怎样知道蝴蝶有家的?

作者为什么只担心蝴蝶,不担心其它小动物?

前4个自然段都是非常为蝴蝶着急,最后为什么又不着急了?

3、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题:

课文内容:

  • 蝴蝶秘密的家在哪里?作者找到蝴蝶的家了吗?蝴蝶到底有没有家?
  • “我”为什么为蝴蝶着急?
  • 作者都到哪里去找蝴蝶的家了?

课文写法

  • 课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描写天气“天是那样低沉……到处都是湿的”?
  • 课文第3、4自然段为什么用了那么多设问句?
  • 第3、4自然段末尾为什么都要写“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 写蝴蝶,为什么开头要先写青鸟、麻雀?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到家雀儿?
  • 两个反问句好在哪里?
  • 第2自然段写的是蝴蝶的身体,这和写它的家有关系吗?
  • 文中为什么要写小朋友、小女孩的话呢?

联系生活实际,得到启示:

  • 小动物们都是怎样避雨的?
  • 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第六步:学着筛选问题

筛选问题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这个问题要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二是能从中学习阅读写作方法:

问题1 作者为什么要为蝴蝶着急?

答案:雨下得特别大,蝴蝶的身体又是那样轻盈、柔弱,作者担心它禁不起猛烈的风雨,所以为它担心。

问题2 他们是怎样知道蝴蝶有家的?

(1)在下雨的时候没有人见过蝴蝶被淋湿

(2)雨后蝴蝶重新出来,那么高兴,那么鲜艳

问题3 前4个自然段都是非常为蝴蝶着急,最后为什么又不着急了?

作者通过反复寻找,询问别人,确定蝴蝶是有家的,而且它的家一定香甜而美丽,才不为蝴蝶担心了。

问题4 蝴蝶秘密的家在哪里?作者找到蝴蝶的家了吗?蝴蝶到底有没有家?

整篇文章作者并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文章最后留下了悬念,引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继续探讨。

问题5 课文第1自然段描写天气,第2自然段写的是蝴蝶的身体,这和写它的家有关系吗?

天气描写烘托气氛,蝴蝶身体的描写突出了它的轻盈、柔弱,正是这样的原因才更让人明白作者担心蝴蝶的原因,为下文的“寻找蝴蝶的家”做了铺垫。

问题6 修辞方法的运用好在哪里?

  • 拟人手法描写风狂雨大,具体生动形象。
  • 两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烈表达对蝴蝶的担心,
  • 3、4自然段设问的运用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兴趣和思考,使读者能顺着思路读下去。
  • 反复的作用:串联全文,强调语气,增强情感的表达,写出了作者对蝴蝶的强烈担心。

问题7 课文写的是蝴蝶,为什么开头写青鸟、麻雀,第5自然段写家雀儿?

对比,突出表现对蝴蝶的关心与担心。

问题8 作者都到哪里去找蝴蝶的家了?

人们的屋宇 麦田 树林 园里的花朵 老树干的底面 桥下面 树叶下面

蝴蝶的家复习教案(蝴蝶的家教材分析)(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