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沈眉庄死时甄嬛的表现(No.4甄嬛沈眉庄)

【注:文章内容完全为up主原创,为前期视频文案整理,目前仅在b站和头条发布】

【请大家文明评论,理性讨论感谢阅读及支持,或有错别字,感谢理解】

【因版权原因导致影视片段缺失阅读不便,在此道歉】

【温馨提示:配合影片食用更佳】


主角甄嬛要出场了。

甄嬛传沈眉庄死时甄嬛的表现(No.4甄嬛沈眉庄)(1)

参考原图,已做二次处理

其实还是《甄嬛传》让我知道了这个字有“huán”的读音,之前我只知道这个字可以读

“xuān”(在蔡少芬参演的《洛神》里就有一位郭嬛),后来经过查阅,才知道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是“qióng”,通“茕”,意思是孤独。

哦,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叫做“琅嬛”,读作“láng huán”

甄嬛在菩萨面前恳求落选,其中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信女虽不比男子可以建功立业”,这句话很容易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探春(“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古代女子的价值困境和道德枷锁较之男子更甚,时代对她们算不上怜惜,这一点在近期的影视剧呈现上可以参考《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虽然剧中的内容不能说全部正确(人家是影视剧不是纪录片),但确实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更易理解的模版。

剧版的《知否》因为审核受限的缘故,无法按照原版将明兰的穿越身份表现出来,因而极为可惜地缺失了一个具有现代认知的人在古代封建环境下的思想拉扯,这一点一直让我觉得很遗憾,以后如果真的有机会再讲讲(又一巨坑,我永远在各种意外下不停挖坑)。

甄嬛传沈眉庄死时甄嬛的表现(No.4甄嬛沈眉庄)(2)

参考原图,已做二次处理

温实初的存在是甄嬛的一大助力,不过最早这哥们的出场可以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不太行(不怪我怪剧情)实在是这个行为过分无脑,他跑到大庭广众之下,拿着自己的家传玉壶,来向甄嬛告白来了。而且通过浣碧流朱的话就能知道这哥们这种不太理智的行为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个温太医啊也是古怪,谁不知道太医不得皇命不得为皇族以外的人请脉诊病,他倒好,十天半月便往咱们府里跑。」

遵从剧情设定啊,在这种一个官家丫鬟都知道太医不能随便跑来给皇族外人诊治的背景下,你温太医这么殷勤,是真不把自己和甄爹当回事啊······幸好甄爹现在也没啥风头,政敌也抓不到这个点,不然分分钟给你搞没了都。

浅了解一下真实的清朝的太医们,人家可是有官职,有品级,有官服的哦(但是单纯就太医院的官职品级不高,不过人家有的有兼职,一会儿讲。)

《清史稿》记载:太医院的太医四等:

第一等为“御医”,仅有13人,雍正乾隆期间为七品,和县令级别相同;

第二等为“吏目”,八品与九品各13人;

第三等为“医士”,共20人,“给从九品冠带”;

第四等为“医生”,有30人,无品级。

比现代公务员还更卷的是,这群太医不搞熬资历等退休那套,人家定期考试,按考试成绩决定你是升职还是降职,基本除了第一等的御医们都挺危险,吏目还算安全,基本不太考,但也考过,而医士和医生们考不好就有点悲催了——考试也分四等,一二等的,会依据你有没有处分或者出过什么医疗事故(看到这个处分熟不熟悉!老祖宗们玩的也是这一套)按名次考虑你升职的事情;三等的,照旧上班,但没得升了

你以为考差就走人了?不不不!四等的还要停考一次(这段时间升不上去了),而水平排不上号的叫作“不列等者”,要革职,然后留院下来继续干活······(资本家看了都流泪)

(PS:一些民间医生,人们为表尊重,也会称呼为“太医”,但这就是个口嗨,想不到吧)

太医院的太医们其实还是蛮不容易的(这里是就工作和待遇不讲外快来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干兼职拿外快)他们每天要到太医院里上班,负责皇宫贵人们的身体健康,皇宫整体的卫生医疗的同时,还要管理全国医学方面的政务,研习一些药方等等,具备医疗、管理、研发等多项职能,而且工资待遇挺一般的,在太医院设有院使一人,正五品,年俸八十两白银,禄米四十石;左右院判各一人,正六品,年俸六十两白银,禄米三十石;御医十五人,雍正七年前属于正八品,雍正七年之后升为正七品,升后年俸是四十五两白银,禄米二十二石;吏目三十人,吏目的品级不全是一样的,有从八品,也有从九品,从八品"吏目"年俸四十两白银,禄米二十石,而从九品"吏目"年俸三十一两白银,禄米十五石。其余的医士、医生的工资就更低了。

那要怎么对这些太医的工资有一个更准确的认知呢,在我已经不存在的视频里在刘畚谈钱时候我曾经提过(感谢我曾经的某些截图习惯)

甄嬛传沈眉庄死时甄嬛的表现(No.4甄嬛沈眉庄)(3)

原创

唉,当初我做这个视频的时候,37.5克银子还有差不多208,现在只有172左右了,果然还是按粮食换算靠谱。

然后据说清朝一石米是一百八十斤,看来大头还是在米上,以下内容来源历史新知网:“一石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约一斤八两,一石即为一百八十斤。 康熙后期,据曹寅于康熙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所奏〈报自兖至宁一路闻见事宜〉折:‘江宁上白米价一两二、三钱・・・漕船一到则米价更贱・・・’ 清高宗乾隆三年(1738) 米(石)2.6-2.75两 清仁宗嘉庆时 米(石)丰年2两,歉年3两,荒年4两 ”咱就算它个三两一石吧,那结合前头,一石大概是600元。

所以这么计算下来就是:

院使年俸八十两白银,禄米四十石【80x200 40x600=40000

左右院判年俸六十两白银,禄米三十石【60x200 30x600=30000

御医年俸四十五两白银,禄米二十二石【45x200 22x600=22200

吏目从八品年俸四十两白银,禄米二十石,从九品"吏目"年俸三十一两白银,禄米十五石。【①40x200 20x600=20000 ②31x200 15x600=15200

淦,光靠这份工资真的不好活啊。

不过太医们在给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治病后往往能有点红包,而且真正的太医其实并不被禁止挣外快,你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是可以去给“平民”看病的,如果你祖坟冒青烟的话,从太医院摇身一变进六部也是存在的(我记得就有太医从太医院混到了户部侍郎)但就历史上太医的总数量来看,这属于极个例,祖坟冒青烟估计都不太够,应该要点个大伊万

扯远了,继续说回温实初(我之前一直不敢开直播就是这样,一是长得一般,二是容易扯远,我和我朋友在别的平台做双人声音直播就经常偏离主题哈哈哈)

温实初这个行为就是纯纯的憨,如甄嬛之后所说,八旗女子没选秀的时候是不能私自定亲的,古来男子乱情是风流,女子便是失节,你这大庭广众之下的,要是被人听去一耳朵,对甄嬛可是要了命的,再者,你就算有这个想法,也应该三媒六聘,三书六礼地到甄府去找甄远道去啊,咋能来找姑娘私定终身呢?

甄嬛传沈眉庄死时甄嬛的表现(No.4甄嬛沈眉庄)(4)

参考原图,已做二次处理

甄嬛也是有情商的,她不把温实初的行为定义为因情乱智,而说温实初是因为知道她不愿意进宫,为了她“救急”这种拒绝就让人很舒服,而且给温实初留了面子,无怪温实初日后生不出任何愠意,愿意一直帮着她。

但是实初哥哥一时还反应不过来,说了什么“我会一生一世对你好”

在这里和各位兄弟姐妹唠嗑唠嗑啊,不管你以后找的哪个性别的对象,他(她)对你好,这是基本项,知道吧,这不是加分项啊!这个不分男女啊!

再说了,要是可以这样选,对甄嬛好的就能搞对象,干嘛不找眉姐姐呢【狗头】

甄嬛只能祭出兄妹大旗了——我一直把你当哥哥啦,以后你有了嫂子,会对嫂子更好。然后再谈孝道“如果我不去,迟早也是玉娆,家中无子,女儿还能不孝吗。”

顺便一谈,是这样的,按照清朝的规矩,如果甄嬛去选秀选上了,玉娆就可以不参加了,如果甄嬛选秀没选上,玉娆就还要参加选秀。

这下实初哥哥终于明白了。

甄嬛传沈眉庄死时甄嬛的表现(No.4甄嬛沈眉庄)(5)

参考原图,已做二次处理

接下来出场的是眉姐姐。

眉姐姐这一看就是大家闺秀的模样,斓曦演得确实好(话说《嘉南传》我是看不下去,但是斓曦和黄海冰的剪辑我看得可乐呵了,我的男神之一和女神之一就是甜 ╰(*°▽°*)╯

从这段剧情可以看出,眉姐姐本身就是被家里作为一个宫妃在培养的,其实甄嬛、眉庄、安陵容的家庭就是逐级缺失下的三种:甄嬛有不错的家世,父母对她有足够的关爱,有健康的情感培养和丰富的文学素养,愿意以女儿的心意和幸福为重(后期从甄远道说但求甄嬛平安喜乐可以看出);眉姐姐有好的家境,也有好的文学和礼仪教养,但是父母对她的定位和培养是有先行方向的,但起码还能保证一个健康正常的氛围;而陵容的家庭条件一般,父亲是个人渣,宠妾灭妻,母亲慈爱却也懦弱,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没有好的保障和基础,才形成了她不甚讨喜的性格。

下一场该选秀了。


【内容若有错误敬请指出,十分感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