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诗作(如此诗歌)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1)

奇花异草也芬芳!

今天不说生活,生活太苟且:年关将至,诸事烦乱;迎来送往,马不停蹄;晚睡早起,一刻不闲;年还未过,腰已累弯......

中国人过年,真是比上班还累!今天,咱们继续聊聊诗歌。因为生活忙乱,“诗和远方”的调剂可以让我们走地更远。

对于古体诗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为诗的国度,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优秀的诗人与诗歌作品:四言、五言、七言;乐府、绝句,律诗;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犹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

可是,在古代诗歌的大花园里,也有一些奇花异草,它们的形式和语言与别的诗歌迥然不同,别有一番美感,让看到它们的人不得不感叹作者的满身才华。

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2)

奇花异草也芬芳!

半字诗 :半是景致,半是情

《空蒙迷离烟雨春景图》明 梅鼎祚

半水半烟箸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全诗总共二十四个字,每一句都有一个“半”字。作者通过“半”字将景物名词和动词巧妙衔接,生动有致,动静结合,刻画出了一副意境奇妙、朦胧迷离的江南烟雨春景;

《半字歌》【清 】李密庵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这首半字歌流传甚广,曾被林语堂先生在其妙文《中庸的哲学:子思》一文中引用过。全诗虽然句句不离”半“字,一“半”到底,但却一点也不显啰嗦与累赘。相反,通过“半”字的使用,全诗给人一种往复铿锵之美。

透过歌词的“”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深意:“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半”。达不到这个度就是“不及”,超过这个量度就是“过”,做事做得“不及”或做得太“过”都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3)

奇花异草也芬芳!

一字诗:以一字入诗,含有某种文字游戏成份;
《一字诗》清 陈沆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在烟波浩淼的碧波之上,远远地一渔舟荡浆而来。船上,渔翁手持钓钩,钓得鱼来满心欢喜。当时,碧空如洗,皓月当头,秋色满江。

全诗共用了十个“一”字,错落有致,语义不俗。“一”有“独、一、满、全”等多种意思。每个“一”都形象鲜明,写人状物,绘声绘色,很有诗情画意。

《黄昏》清 何佩玉一花一柳一鱼矶,一抹斜阳一鸟飞。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一”字笔画最少,可是经女诗人巧妙安排,最后化平淡为神奇,并不给人以重复单调的感觉。全诗连用十个“一”字,将夕阳西下、黄叶满地、飞鸟回林、僧人归寺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人一种恬静之美。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4)

奇花异草也芬芳!

嵌字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嵌字诗”,是按照修辞格“镶嵌”的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藏头诗、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上的“嵌字诗”,则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诗体,即“鹤顶格”。

《占卜歌》吴用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的《占卜歌》,可能是最出名的一首“嵌字歌”。

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俊义家墙上题下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俊义家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哭象棋诗》明 王阳明【象】棋在手乐悠悠,【卒】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起休。【马】行千里随波去,【士】入山川逐波流。【炮】响一声天地震,【相】若心头为人揪。

这首“嵌字诗”相传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所做。王阳明自幼才思敏捷,经常逢事作诗,这首首《哭象棋诗》就是他即景而作的。

有一次,因他贪下象棋,忘了回家吃饭,母亲一气之下夺了他的象棋,扔到河里。他看着象棋随水漂流,摇首顿足,于是做此诗。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5)

奇花异草也芬芳!

复字诗: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而且可以复用两三次,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嵌于句中。
《嘲柳州柳子厚》唐 吕温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吕温,唐代诗人,是柳宗元(字子厚)的朋友。这首诗是在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时,他写来和柳宗元开玩笑的。

诗题虽说是“嘲”,其实是恭维,末句“千秋柳拂天”,是比喻柳宗元在柳州的德政文章,会永远留在柳州人的心里。全诗围绕着“柳”字做文章,在短短的二十个字中重复了六次,很不容易。

《春诗》唐 无名氏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这首诗是在一座唐代瓷窑的酒器上发现的。1991年,在湖南长沙郊区的望城县,考古学者发掘出了一座唐代瓷窑。瓷窑里出土了一大批唐代的瓷器。在其中的一些酒器上有题有诗句,这首诗便是其中之一。

这首二十字的复字诗中,用了八个“春”字,将春天来临时,春水荡漾,春草萌发,鸟儿歌唱,人们赏春饮酒的场面写得动荡流利,开合自如,生动有致,颇见功夫。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6)

奇花异草也芬芳!

回文诗 也叫“回纹诗”、“回环诗”,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

关于“回文诗”,唐代上官仪曾说:“诗有八对”,其七曰“回文对”,“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

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回文的形式在晋代以后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种文体中被采用。人们用这种手法造句、写诗、填词、度曲,便分别称为回文诗,回文词和回文曲。虽然不乏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四时山水诗》明 吴绛雪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诗是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所做。每一句通过顺读、跳过三字顺读、倒读、跳过三字倒读,就可以分别拆成四句诗,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景色,真是别致有趣。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7)

奇花异草也芬芳!

宝塔诗 :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

宝塔诗”:顾名思义,形如宝塔。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也叫“一七体诗”。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

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如此排列下来,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即如塔形、山形。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

例如:

花, 细蕊,奇葩。 香满室,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还有“双宝塔诗”,例如唐代令狐楚的《山》:据《唐诗纪事》所载,此诗系作者于大和三年(829年)在长安兴化池亭饮宴席间,为白居易分司东都送行而作。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馀麋鹿闲

最佳诗作(如此诗歌)(8)

奇花异草也芬芳!

数字诗:又称数名诗、数诗、杂数诗等,是嵌名诗的一种,

数字诗:将从一至十以内的数目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故也称数诗。

数字有的冠于句首,有的嵌入句中;有从一至十顺着数的,也有从十到一倒着数的,还有兼而有之的。

《山村咏怀》 北宋 邵康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咏雪》 清 郑板桥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诗歌写作本来就是考验诗人心力和才气的一种文学创作活动。而以数字入诗,将枯燥的的数字转变为一首动人的诗更是需要极大的才气和极高的文学功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