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

历史上,开国君主对功臣各有不同。

有的为求政权稳固,狡兔死走狗烹,如汉高祖杀韩信;有的大度容人,如唐太宗立凌烟阁封二十四功臣;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如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在这些人里面,明太祖朱元璋也算是独一档,基本把有明一朝的开国功臣杀了个精光。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1)

在被老朱杀的这些功臣里,有一个人比较特别,那就是他的亲侄子朱文正。朱文正不仅是朱元璋的血亲,更是首位被杀的功臣,甚至在打败陈友谅后,明朝未建立前就被朱元璋鞭杀。

可以说,他开启了老朱杀戮功臣的道路。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评元末明初各大名将,朱文正排名第五,仅在徐达、常遇春等人之后,甚至还在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邓愈之上。

可就是这样一位名将功臣,却不得善终,被朱元璋亲手鞭杀。那他到底立了哪些大功被人高度评价?又因为做了什么,早早被朱元璋杀死?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2)

天下第五名将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原名朱重四)的儿子,朱元璋早年出来创业(乞讨),两人有十余年未见面。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被郭子兴青眼相加,娶了郭的义女马大脚,渐渐开始发达起来。

老朱这个人很重视亲情,早年父母和大哥三哥都死了,他就想把大嫂及二哥一家接过来享福。的确,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有一片安生之地不容易。

后来,好不容易找见人,却发现二哥朱重六也死了,仅余大嫂和大侄子李文正两人。那时老朱也没有孩子,所以对大侄子非常好,常常带在身边,视如己出。

朱文正也没有辜负老朱的期望,他到朱元璋身边时已经是十几岁的大半小子了,虽因家贫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学东西非常快。朱元璋令人教他兵法谋略和诸般武艺,他都学得有模有样。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3)

朱文正随着朱元璋东征西战,在金陵(南京)一役,朱文正身先士卒,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枢密院同佥。有一次,老朱问他,想当什么官,要什么赏赐?

朱文正回答:不急不急,叔父你是干大事的人,跟着你何愁荣华富贵。如果赏赐先赏我这个侄子,怕是足以服众。

“叔父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

后来朱元璋在南京改制,政务方面设立左右相国,由徐达、李善长担任,军队方面则设立大都督府,统管所有军队。而大都督这类似“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便交由朱文正担任。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位侄子的信任和看重。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4)

对于此,朱元璋手下人颇有微词。野史记载,朱文正为人肆意妄为,常常流连烟花之地,颇有纨绔子弟花花公子之意,这里面,估计有不少当事人的编排。

不过事实证明,朱元璋的眼光并没错。在决定朱元璋和陈友谅生死的关键之战,朱文正以2万对60万,硬抗陈友谅85天,尽显名将风范。

朱文正成名之战:洪都之战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朱元璋作为笑到最后的真命天子,却只碰到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敌,那就是陈友谅。朱元璋曾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可见老朱对他的重视。

而陈友谅也是“识货”的人,把朱元璋列为头号敌人。于是,两人在消灭元朝前就开始了死掐。

不过陈友谅技不如人,很快就落入了下风,在龙湾之战中大败亏输,丢失了安庆、江州、洪都等地。其中,洪都(南昌)这个位置非常重要,用老朱的话说:

“洪都控引荆、越,西南之藩屏,得洪都,去陈氏一臂矣,非骨肉重臣不可守。”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5)

所以,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最终决战前,他派朱文正前来镇守此地,还派了名将邓愈辅助协防。

野史记载,朱文正来到洪都,不是泡妞,就是饮酒作乐,还自己谱了一首曲子,非常不靠谱。可事实上,他修缮城墙,招徕城外山寨好汉,所有人都对他服气。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容我卖个关子,之后再说。

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号令明肃,远近震慑——《明史》

1363年,陈友谅尽起大军,率领百官将士60万,进攻朱元璋。而陈友谅大军开拔的第一站,就是朱文正镇守的洪都。

可洪都城里仅有2万余士兵,兵力达到悬殊的1:30,而且洪都作为大城,有个弊端,那就是门多。整个洪都有足足8个大门,都需要派人防守。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6)

这个时候,就非常考验为将者的能力了。一方面,要鼓舞士气,让这2万人在面对巨大压力时不崩溃;另一方面,就是需要高超的指挥才能,能在8门之间合理地调兵遣将。

而这一切,朱文正都做到了。他在陈友谅进攻前做最后动员,以自己最高指挥官和朱元璋血亲的身份,声明绝不后退一步,与洪都城共存亡。之后,又排兵布将,在仅有的兵力下,还留下了两千的预备队,随时支援各个城门。

万事俱备,只等陈友谅了。洪都之战将创造史上防守战的一个奇迹,也成为了陈友谅的噩梦。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7)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天才微微凉,陈友谅带领的汉军就蜂拥而来。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四面开阔易于进攻的抚州门。这个门,恰好由邓愈负责镇守。

战争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作为主攻方向的抚州门,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敌人。陈汉军队在长官的督促下,不要命地往前冲,整整进攻三天三夜,终于在第四天攻破了城门。

而邓愈对此早已做好准备,他有“秘密武器”在等着陈友谅。只听“砰砰砰”,此起彼伏的枪声响起,陈友谅军进攻的势头被打退。

没错,这个秘密武器就是火铳。元末的火枪经过改良,已经非常先进,尤其是开枪后的枪声和烟雾,能震慑没有见过火铳的士兵。当时各路枭雄,只有朱元璋重视火器运用,甚至明朝建立后成立了专用火器的神机营。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8)

不过,终究陈友谅人多,邓愈的火铳活力不足,没多久陈军又卷土重来。邓愈只能一边修墙,一边艰难抵抗,等到朱文正亲自率领的预备队支援才扛了过去。

这场仗打得非常激烈,抚州门前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洪都城里不少高级将领血战而亡,连朱文正这位大都督都受了伤。

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通夕复完。于是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朱潜、程国胜等,皆战死。

陈汉军队也承受不住如此巨大的伤亡,士气尽丧,只能鸣金收兵,以图来日再战。可后来,陈友谅无论是陆战还是偷袭水道,都被朱文正看破,并狠狠地打了回来。

战事最激烈时,朱文正身受重伤仍不下火线。他站不起来,就让属下将他绑在旗杆上,用以鼓舞士兵。正是在朱文正的身先士卒下,洪都才能以2万对60万,足足守了85天。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9)

有人就要问了,陈友谅围攻洪都这么久,朱元璋干啥去了,难道说洪都方没求援所以朱元璋不知道?

其实,朱元璋是知道的。洪都派出的求援信使名叫张子明。这人是个读书人,昼伏夜出走了半个月才到南京,并向朱元璋说明了情况。

可这时朱元璋分身乏术,当时张士诚正在派大将吕珍攻打安丰的小明王。小明王韩林儿是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为了收拢红巾军人心,朱元璋觉得不能不救。

于是,朱元璋对张子明说:“归语文正,但坚守一月,吾当自取之。”你给文正说,再坚守一个月,等我回来后,自会取陈友谅的人头。

好嘛,朱元璋还挺信任自家侄儿。可最后,朱文正信了朱元璋的邪,足足守了3个月!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10)

张子明运气也不好,回去的时候被陈友谅军抓住,好吃好喝让他投降。张子明假意同意,却在阵前劝降时大声呼喊,说援军不日便至,大家坚持住。陈友谅气的,当场就刮了张子明。

心狠手辣的陈友谅根本不理解,为啥这些人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战斗下去。

2个多月后,朱元璋解救了小明王,率领20万大军支援而来。陈友谅再不甘,也只好撤退,以待决战。

洪都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战略意义极其重要,挫败了陈友谅的战略意图,消耗了陈友谅的有生力量,最后导致陈友谅在鄱阳湖被朱元璋全部歼灭。

可以说,此战决定了朱元璋的王图霸业,也改变了元末明初的整个局势。此战中,朱文正居功至伟。连《明历》也不讳言: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然而,此战过后,论功行赏,朱文正没有得到任何奖赏,甚至导致了他的身死之祸。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11)

朱文正之死

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班师回南京论功行赏,诸如徐达、常遇春等人皆有封赏,可对在洪都之战中立下奇功的朱文正却没有任何表示,这让朱文正非常不服。

《明史》记载:“(文正)至是暴怒,遂失常度。”朱文正气得肺都炸了,甚至开始失态。他有气没地撒,学起了张飞,无故鞭打手下的士兵,还带领手下士兵去劫掠妇孺,做了一堆糟心事。

这些事都被一个叫李饮冰的按察使看在眼里,并暗中收集证据,最后捅到了朱元璋的案前。朱元璋就把这位侄子叫回南京亲自审问,结果问话时两人发生剧烈争吵,朱元璋气得用鞭子狠抽了朱文正几下。再之后,朱文正被软禁于桐城,重伤忧郁而死。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12)

其实,朱文正的死亡原因在明史中一直遮遮掩掩,甚至《明实录》提出一个说法:朱文正与张士诚私通。这点,很明显说不通。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并官居大都督,张士诚能给他什么官职好处,让他反叛朱元璋?

实际上,《明实录》里的另外一笔,更让人信服。《明实录》记载:朱文正守江西,逐骄淫暴横,夺民妇女,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饰。

“所用床榻僭以龙凤为饰”,这句话,才是朱文正真正的死亡原因,也是朱元璋不愿意在战后对朱文正进行封赏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朱文正彼时已经位列大都督,在官职上已经升无可升了。再加上他的朱家血脉,和立下的战功,已经对老朱家的皇位产生了威胁。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13)

南北朝时期齐国开国君主萧道成就是前车之鉴。萧道成有个侄子萧鸾,自小父母双亡,便被萧道成收养在自己的身边,屡立战功,官职待遇都超过了萧道成的儿子。

结果,萧道成死后,萧鸾便利用自己的威望权利篡夺皇位,还在位短短五年将萧道成的子孙屠戮殆尽!

朱元璋看见已经崭露头角的朱文正时,大概也有如芒在背之感吧。这个时候,如果是聪明人,就要主动退让自污,甚至不再主动上战场,请求做个闲散王爷才能躲过一劫。

可朱文正偏不,还满口怨言,并且按有关史料记载,朱文正的确有“异志”。

《御制纪非录》中记载,朱元璋向朱文正的儿子靖江王朱守谦说道:

“(汝父)大逆之道既泄,朕恐为人所谮,特召而面审之,其应之辞,虽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凶之谋俞推俞广,由是鞭后而故。”

可见,在南京朱元璋审问朱文正时,朱文正城府不够深,气急攻心,把自己的“谋逆之心”说出了口,朱元璋用鞭子狠狠教训了他,最后朱文正伤重而死。

朱元璋杀最多的人(他是天下第五名将)(14)

结语

了解朱文正的死因,可能有人会觉得罪有应得。可朱文正当时只是一个不过20来岁的年轻人,身居高位,再加上兵凶刀险,朱元璋也不一定能活到最后,有点僭越的想法很正常。事实上,他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谋逆之举。

当然,他的军事能力的确很强,对明朝建立也有大功。可他本人私德也有亏,曾纵马强抢民女,野史中的花天酒地也不是空穴来风。如此,反倒让人感觉到有血有肉。

而朱元璋,却变成了一个政治动物。为了保证他的政权稳固,他不仅大肆杀戮以前陪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们,连自己的亲侄子也没放过。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这人在历史上却是有名的重视亲情,从开历史倒车重拾封藩制度就可以看出,其中8个亲生儿子,封了9个藩王,多的那个就是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

哎,开局一个碗的小乞儿朱元璋,在历史的浩荡沉浮中,终于蜕变成了一位合格的君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