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

缅甸归来已周余,旅途中一些奇闻趣事还不时在大脑浮现,现将这些碎片拼接于下,与之分享。

五色车牌

在缅甸的大街上,车流滚滚,多是从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买来的二手车。仔细一看车牌有五种颜色:红色是营运车,黑色是私家车,蓝色是外事接待车,白色是使馆车,黄色是僧侣车。其它颜色的车牌不足为奇,唯有这黄色车牌比较稀罕,恕我孤陋寡闻,不知世界还有哪个国家的宗教场所和宗教人士,拥有自己的专属车牌,而缅甸是这样。可见,佛教在这个国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

黄粉抹脸

缅甸女人不论老幼美丑,不管已婚未婚,都会在脸上涂抹一种黄色的粉末。甚而,我还看见不少男童也在脸上抹这种东西。曾几何时,在瑞丽国门,我看见从缅甸入关的妇女脸上就抹了这种黄黄的粉末,很是奇怪,不知为何物?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2)

这次缅甸之行才弄明白,原来她们抹的是一种叫塔纳卡的香木粉。这种用香木和水磨出的液体可以防晒、保持皮肤嫩滑细腻,是廉价但绝对天然有机的护肤品。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3)

我们路过的很多集市上都出售这种香木树枝,粗细从酒盅到碗口不等,截成半尺多长,买的人不少。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4)

在我们下榻的酒店大堂,都摆有这种香木和一块特制的石板,客人可将树枝沾水在石板上反复研磨几下,就出来一种黄色的粉浆,于是,一种原生态的护肤品就制作成功。我们同行的女同胞就买了不少制作好的“塔纳卡”,带回国作礼物送人。很便宜,一小盒缅币1000元,折合人民币5元钱。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5)

单脚划船

茵莱湖,是缅甸著名的游览避暑胜地,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便是渔人单脚划船。生长在茵莱湖的人出门就是水,所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从小就练习划船。因为要腾出手来捕鱼、因此人们练就了单脚划船。迎着晚霞,映着碧波,渔夫们依靠捕鱼生活,也以捕鱼为乐。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6)

你看渔夫挥手撒网,单脚拨波,运用独特的肢体语言表达对水上生活的赞美,犹如湖上表演的一位舞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7)

在茵莱湖,游人可乘船绕湖一周,观浮岛,登佛塔,饱览湖光山色。乘船观光之余,还可静观蓝天上的水鸟和碧波中的鱼群,为大自然的美丽和谐所陶醉。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8)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9)

木桥落日

缅甸行的最后一站是曼德勒,曼德勒有两大看点,其中一个就是到乌本桥观日落。乌本桥横跨东塔曼湖,桥长一公里多,是世界上最长的柚木桥,桥墩、桥梁、铺桥的木板都是用珍贵的柚木,从而具备了百年不朽的品质。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0)

我们赶在日落之前来到乌本桥,游人还不多,我闲坐桥柱上,仔细阅读这座有些神秘有些传奇的木桥,风雨的冲刷洗涤,日光的投射照耀,桥上的木头已呈浅灰色。由于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不一会的功夫,大量游客涌入,在摩肩接踵中,我前行不到500米,已拥挤不堪,我无奈折回桥头。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1)

这座桥还有个好听的别名——“情人桥”。果然,我看见一对对恋人手牵着手在桥上或行走或驻足,相互偎依,爱意满满。桥有长度,但是爱情没有长度。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2)

我来到桥下,远眺天际,一抹猩红代替了之前的蔚蓝,夕阳透过晚霞缓缓向地平线移动,余辉照射在湖面上,湖水摇红,恬静和梦幻在暗红色的光影中晕染,乌本桥的落日很美,木桥、碧波、小舟、晚霞,组成一首绝美的抒情诗,在天地吟诵,此时此地,诗和远方完美融合。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3)

千人僧饭

曼德勒的另一大看点,便是到马哈伽纳扬僧院看近千名僧人排队用餐。为了抢占一个最佳位置,我们提前一个小时来到马哈伽扬僧院。与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的佛门修行场所不同的是,僧院坐落在闹市区,有1000多名僧侣,与僧侣同样多的,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4)

10点多钟,近千名僧人同时出动,一起用餐,场面非常壮观。用餐的僧侣队伍很长,一眼望不到头。队伍里有几岁的小沙弥,也有上了年纪的老和尚。他们排着长队,井然有序,神清气定,目不旁视,仿佛道路两侧嘈杂喧嚣的游人不存在。也许这就是他们每天最重要的修行,于浮世之中,练一颗清净自在心。他们身体力行诠释了“缘起性空”“心无挂碍”这一佛教的核心原理。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5)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6)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7)

缅甸的和尚是可以吃肉的。其实,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要求僧人只能依靠走街窜巷、托钵化缘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施舍的人给什么就吃什么,别人施舍的是素食就吃素食,施舍的是肉食就吃肉食。这就意味着,在吃的方面,和尚原来是没有什么戒律的,只要是施主施舍的食物,就可以吃。佛教传入中国时,和尚也是吃肉的,只是到了南朝的梁武帝,一纸禁令,中国的和尚才改为吃素。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8)

微笑缅人

缅甸人并不富有,大多数缅甸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当于我们七十年代中期。但他们天性隐忍、乐观,满足地生活在现世的修为和对来世的憧憬中。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帅哥、卖毛巾的妇女,行走的小沙弥、花样年华的中学生、住在湖畔的长颈女,以及酒店的服务员、餐厅的老板、路边的小摊小贩、寺庙里的管理员,都绽放着一张张笑脸,从这一张张明媚、纯粹的笑脸中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宁静、安详。看到一种“心将流水同清净,身与浮云无是非”的境界。

去缅甸还能活着回来(缅甸归来已周余)(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