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1)

自古以来,武术要想发展必须打破门户之见,其实在近代历史上,许多武术前辈们也融合了世界上各种搏击术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武艺,就拿影星李小龙来说,他创立的截拳道融合了击剑,拳击,菲律宾武术,日本武术和咏春拳等技法。只有不断地学习创新才能让武术这一文化延续下去,一味地固步自封,自认为天朝大国,我们的武术神话还能延续多久,说这些话有点重,不能否认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长达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立的武术门派多不胜举,其中大成者更是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峰,甚至是以武入道,走向了更高的巅峰,但是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继承了多少呢。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冷兵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武术走向没落,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和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习武者更多的是为强身健体,在100年前的那个时代,民族积弱,列强入侵,国人被称为病夫,我们的武林前辈们很多都励志习武强国,各方奔走开始受艺,强的是身体,磨练的是意志,习武不仅可以让一个人身体健壮,还能让一个人变得有胆识,有血性,那个年代各国之间的交流很频繁,我们经常听说某某打败了某国大力士等等,给当时的国人带来振奋人心的激励,也有一部分前辈打破门派限制学习各国技术来完善自己的技艺,在当时来说是具有超前思想的。其中《柔术生死功秘传》就是之一。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2)

1930年,南京中央国术馆派遣编审处长唐豪偕五名优秀教员赴日,实习日本柔道及剑术等,以借镜强邻,足资效法,为将来学成归国后传习国人,不但可作为技术上之互相印证,也可知己知彼。中央国术馆一行人在抵达日本后,除观摩远东运动会等相关事宜外,由杨法武、杨松山、郭世铨等精通于中国掼跤的教员前往东京神田区神保町的前田道场学习研究柔道,并参加了前田道场的红白试合。此次比赛中凡获胜的一方,需连续接战,直至败于新的对手或与新的对手不分胜负时方能罢手。其中如中央国术馆的杨法武以精湛的中国掼跤技术在红白比赛中一连战胜三名日本柔道家。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3)

郭世铨

唐豪事后忆述,虽然杨法武所用掼跤技法极之巧妙,但遇对方一倒地便无计可施,不敢进行地面纠缠。并发现柔道一本比赛的时间往往超过中国掼跤三回比赛时间,柔道家因此大多体格粗壮,体力十分持久,如杨法武在柔道比赛中体力较日人略显不足,至战到第四人时仅能勉强持平。而当天比赛日本柔道家金子则在连胜五人后,体力仍然绰绰有余。王子平也曾对唐豪言明:“武术中的点、打、摔、拿,日人占有了摔、拿,日本摔法的优点为耐久力和地下法,中国黏跤、脆跤他们早学去了,但是连环绊子和破法恐怕未学到,如马良曾要部下立誓不教破法给日本人。而中国掼跤家往往失败于日人手中,多是吃了耐久力和地下法这个亏。”

赴日人员郭世铨回忆当时前田道场的柔道师范藤昌宪对中国学员授课时热诚教导而出乎意料,不仅与学生对摔,虽汗流浃背,也决不马虎过去,所以当时每日至少可学到两三个技术。而对于柔道技艺非常热衷的郭世铨等人虽然正值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期,本拟设法多留日几年研究学习,回国后对中国跤有更切实的贡献。但国民政府当局并非真心提倡武术,所以仅实习了一个短期即便回国。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4)

1932年,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金之铮等在参考了此前赴日人员带回的多本柔道教材后在讲道馆八段横山作次郎等合著的《柔道教范》基础上正式翻译出版了《率角法》一书,该书中均由当时众多讲道馆及武德会高级师范教士如嘉纳治五郎、山下义韶、永冈秀一、叽贝一、田边又右卫门等亲自示范,包括现代柔道已被删除的八方崩(八方破势)、山岚、足缄等技术,此外中译版由马良、王子平、朱国福等对摔跤擒拿颇有心得的武术家进行了校阅。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5)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6)

翌年(1933年),江苏殷师竹分别编译出版了《柔术入门》及《柔术生死功秘传》,前者译自日本大正中学教论柔道师范竹田浅次郎的柔道教材,后者译自日本古柔术天神真杨流的教材《死活自在接骨疗法·柔术生理书》,原作者为该流第三代目叽正智的高徒吉田千春与井口松之助。该流派为流祖叽又右卫门结合真之神道流及杨心流两派柔术技艺所创立,并曾出过多位日本武道宗师高手,如植芝盛平(合气道)、嘉纳治五郎(讲道馆柔道)、横山作次郎(讲道馆四天王)、西乡四郎(讲道馆四天王)等。也是最初讲道馆柔道技术体系中最主要的两个流派来源(另一流派为起倒流)。天神真杨流柔术特点在于站立和地面下的绞技、关节技、固技以及对急所(弱点要害)的当身及压迫技法。

柔术解密(民国武林秘书柔术生死功秘传)(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