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

贵州,受喀斯特地貌影响,到处是山地和丘陵,倚山傍水美如画。

虽然面积不大,却汇聚了中国56个民族中的49个。金庸笔下的苗寨,宛如人间仙境的乌江,都是值得游玩的景点

但在我看来,充满神秘色彩的贵州,不仅有山水秀丽的美景,更有颇具特色的美食。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1)

贵州的美食,和湖南、四川相比,麻辣被演绎成酸辣和鲜辣。因贵州人爱吃酸,当地有句谚语,“一天不吃酸,好菜也不香。”那独有的酸汤,就如同贵州的山水一样,朴实又令人惊艳。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道贵州当地的特色美食,去贵州一定要尝尝,在其他地方可吃不到哦!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2)

1、酸汤鱼

贵州的酸不是由醋调制而来的,而是源自酸汤。早在古代,喀斯特地貌造成的交通不便,让当地人想到用野生小番茄,加白酒、糯米等进行腌制发酵,最终诞生了酸爽又醇香的酸汤,用以增加食物的风味。

酸汤鱼是贵州的一道传统美食,红色酸汤由番茄发酵而成,鱼肉则采用新鲜的乌江鱼。煮上一锅红艳艳的酸汤,将鱼片下汤锅一起炖,再根据自己喜好,加入黄豆芽、笋等配菜,味道鲜美独特。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3)

先喝上一口汤,贵州的酸不是一涌上头的醋劲,而是夹杂着多层次的风味,再吃上一片鱼,鲜嫩入味,没有半点鱼腥气。

2、辣子鸡

在贵州,辣子鸡也是一道有名的大菜,大街小巷的饭馆必有这道特色菜。贵州地区湿度高,当地人爱吃辣,不仅满足了口欲,也能驱走了湿气。将鲜嫩的鸡肉,和爱吃的辣完美融合,那岂不美哉。

将糍粑辣椒剁碎后,下油锅炒至栗色,最后倒入鸡块翻炒,加上豆腐乳即可调味出锅。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4)

这道菜的灵魂,就是当地的湿辣椒——糍粑辣椒。四川的辣子鸡多为干辣椒炒制,而厚实的湿辣椒,肉厚多汁。辣椒的辛辣将鸡肉包裹,鸡肉的汁水又渗透回辣椒,滋味绵长,少了川菜的火爆,又多了贵州的自然。

3、折耳炒腊肉

除了“酸”和“辣”,再来说说“冲”。在贵州,折耳是不得不提的特色食材,这东西撑起了贵州野菜的半边天

折耳特有的香气,仿佛要蕴含大自然所有的厚重。第一次吃的时候,简直触动了整个神经系统,而不只是味觉和嗅觉。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5)

就这外地人吃到“惊天地泣鬼神”的食材,在当地人看来,再家常不过了。大清早买一大包折耳回家,做蘸水、主菜、配菜、煲汤,可以吃上一整天。

折耳炒腊肉,是云贵地区的经典吃法。用腊肉、大葱、折耳、辣椒一起爆炒,腊肉的咸香,搭配折耳的清爽鲜脆,简直是下饭神器。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6)

4、状元蹄

传说在清朝,贵州有位考生温习到半夜,突然想吃夜宵,结果在夜市吃了顿卤猪蹄。因“蹄”与“题”同音,摊主预言吃了他家猪蹄,定会金榜题名。结果,赴京赶考的考生还真中了个状元,回乡后重礼相谢,状元蹄的故事也被流传至今。

状元蹄选用农家饲养的土猪猪蹄,用十余种香料腌制入味,经过文火慢慢烘煨,精心卤制,吃的时候再配以调制的蘸水。

猪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入口汁水瞬间充盈整个口腔,肥厚软糯,味道鲜美。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7)

5、小米鲊

介绍完几道大菜,再来吃一道贵州当地特色的甜品——小米鲊。

鲊有两个意思:第一,指腌过的鱼;第二,指用米面做成的甜点,也便于长期保存。

小米鲊,选用贵州高原生态环境下特有的糯小米,金黄的色泽,粒粒饱满,颗颗分明。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8)

用清水浸泡一晚上的糯小米,放入蒸锅蒸10分钟,有粘性后倒入猪油、红糖、红枣搅拌均匀,再放回蒸锅继续蒸至软糯,清甜可口,还非常滋补,相传以前只有妇女坐月子的时候才能吃上。金黄的小米软糯香甜,回味浓郁,如今已是老少皆宜的甜品

6、丝娃娃

如果一个人去贵州游玩,点上几个大菜也吃不完,不妨试试下面这道特色小吃——丝娃娃。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9)

丝娃娃是道凉菜,吃起来不用心急,可以慢慢吃。展开一张春卷皮子,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切成丝的配菜,最后一卷往里灌上酸汤,一份丝娃娃就在“襁褓”里诞生了。

各家店的丝娃娃都不同,有土豆丝、胡萝卜丝、莴笋丝、豆干等,不一而足,但吃法都大同小异。既能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乐,又能发挥吃货的巧心思,搭配出适合自己的口味。

贵州黔菜的正宗做法(贵州哪道菜最好吃)(10)

以上就是去贵州必吃的6道黔菜,分别是:酸菜鱼、辣子鸡、折耳根炒腊肉、状元蹄、小米鲊、丝娃娃,可以说是道道不离“辣”!你吃过几道?你还知道贵州好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