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谋权的故事(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谋权的故事(历史典故司马昭之心)(1)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语最早出自《汉晋春秋》,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历史故事】

三国时代魏国末年,魏王朝大权渐渐旁落。战功卓著的司马懿与魏宗室为了权势明争暗斗。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诛灭曹爽集团,从此魏国的大权完全落在司马氏手中。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掌握军事重权,特别是司马昭权重一时。为了独揽大权,司马昭大肆屠戮曹氏家族的成员。司马昭后来又由大将军升任为相国,被封为晋公,并加赐九锡,进而威逼魏帝曹髦。

魏帝曹髦见自己的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愤恨,实在无法忍受这种傀儡皇帝的生活。

魏元帝景元元年(260年)五月,曹髦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个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他来收拾我,遭受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铲除这个逆贼。”

可是大家都知道要跟司马昭作对,简直是鸡蛋碰石头。王经就劝他忍耐,不要闹出大祸来,说:“以前鲁昭公就因无法忍受季氏独断专权,贸然兴兵讨伐季氏,结果因兵败逃走,好端端的一个国家也丢了,还要遭受天下人的耻笑。如今司马昭专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的势力已经几乎到了坚不可摧的地步,而且朝廷的大臣几乎全部都是他的人,为他效命。同时,宫里的那些兵力实在太弱小了,根本就不足以与强大的司马昭抗衡,陛下凭什么去征讨他呢?您这样轻率出动,只怕会招来更大的祸患。”

可是曹髦这时心意已定,当即从怀中掏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说:“朕已经决定了!就是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还不一定会死呢!”说完就进内宫禀告太后。

曹髦哪里知道这三个大臣当中,早有两个人背叛了自己。王沈、王业乘机偷偷溜出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了,只有王经对他比较忠心,没有去告密。

曹髦年轻气盛,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对付老谋深算的司马昭。他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地呼喊着从宫里杀了出来。

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在东止门遇到魏帝曹髦,曹髦身边的人怒声呵斥司马伷,司马伷的兵士被吓得逃走了。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知道后,连忙带了许多士兵在南面宫阙挡住了曹髦的去路。曹髦亲自用剑拼杀。曹髦毕竟是一国之君,皇帝亲自动手了,士兵们不免有些心虚胆怯,一个个吓得不敢动手,有的还准备逃走。正在紧急关头,贾充手下有个叫成济的,问贾充说:“你说怎么办?”贾充说:“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该怎么办,这还用得着问吗?”贾充这么一说,成济才壮着胆子立即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曹髦跌下车来死了。

毕竟是自己的手下诛杀了皇帝,这可不是小事。司马昭听到消息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瘫倒在地上。太傅司马孚闻讯跑过去,扑在曹髦的尸体上痛哭,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喊道:“陛下被杀,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司马昭走到宫殿,把群臣都召集过来商议。尚书左仆射陈泰拒绝参议,但家人都惧怕司马昭的权势,逼着陈泰去,陈泰这才不得已而入宫。见到司马昭后,陈泰悲恸欲绝,司马昭也假惺惺地对着他流泪,说:“玄伯(陈泰),您说怎么办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才能向天下人谢罪。”司马昭不忍心杀掉自己的心腹大臣,感到很为难,考虑了很久才说:“你再想想其他办法。”陈泰说:“我说的只能是这些,没有别的办法了。”司马昭就不再说话了。

狡猾的司马昭贼喊抓贼,逼着太后下令,给曹髦罗列了一大堆罪状,将他废为庶人,以百姓的丧礼安葬曹髦,又拘捕了王经及其家属。

王沈由于及时告密,立了大功劳,被封为安平侯。

曹髦被杀后,15岁的曹奂被司马昭看中,接替了曹髦的皇位,这就是魏元帝。

后来曹奂当了多年傀儡皇帝以后,渐渐没有利用价值了。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执政时将他废黜,自立为帝,建立西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