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

同学们,大家好!人见人爱的花花老师又来咯!

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

上节课回顾:

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之中的两位大人物“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子,以及“仁者爱人”的孔子;同样还学习了战国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如果还没来得及了解的,可以在这里好好学习一下,上节课记忆不太清晰的,也可以先复习一遍:跟我学历史之《百家争鸣》:“老子天下第一”、厉害人物孔子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1)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2)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3)

那么接下来呢,花花老师就要带大家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战国时期,涌现了又一批的厉害人物,他们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一时间盛况非常,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百家”,都有哪些呢?

诸子百家
  • 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同时还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评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4)

  • 儒家

前面大家已经知道了他的创始人是孔子,而在战国时期,他的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爱,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 道家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 法家

集大成者是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创始人是孙武传有《孙子兵法》一书,阐述了战争中战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奠定了我过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这些派别和主要思想,同学们可都要记住的哦!可要怎么快速记住且记牢呢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5)

记忆&回顾

跟花花老师线上学习!私信【动画课】获取~

我们用绘图法来记忆,首先墨家的思想,我们可以想象成:

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的墨子

选出了贤能的人

成为它的一家人

我们就能联想到“兼爱”“非攻”

选贤和节俭啦

儒家我们想象成两个截然相反的画面

一个是王给百姓送豆腐乳

我们能想到儒家的“仁政”

另一个是百姓给王献上了豆腐乳

联想到礼治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6)

道家庄子不爱管闲事悠哉悠哉的

联想到顺应自然和民心

韩非把发夹放在了正中央

联想到法家的法治和中央集权

孙子在学武功、练兵法

联想到兵家孙武的《孙子兵法》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7)

这些神仙打架可也是很厉害的呢

对我们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百家争鸣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8)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穿越到战国时期

看这群神仙打架那可真有趣啊

同学们说是不是呢?

总结

好啦,我们看看视频,做做练习题,最后再来跟着花花老师复习一遍吧!我们主要了解了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再《道德经》一书中;

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可以互相转换,“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9)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方面的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发现和总结出了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他的思想后来整理成《论语》一书。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10)

百家争鸣背景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墨家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节俭。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11)

儒家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主张“礼治”。

道家

庄主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主张法治和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传有《孙子兵法》一书。

百家争鸣老子的核心思想(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12)

好啦,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这些啦,关于初中历史的更多知识,可以关注花花老师的朋友小趣,动画课更多内容,也可以私信【动画】获取。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