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1)

“迎老爷”的锣鼓队要绕过十社(也叫行十社),拜每个社的“老爷”,以祈求村民们平安发财。“老爷”走过的地方,都会带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十七这两天,广东省揭东县新亨镇硕联村都要举行“摆猪羊、营锣鼓”的闹元宵活动,活动由硕联村属下的十个自然村(俗称十社)轮流主办。因每个社十年才可轮到一次,故而对于每个社来说,都会倾尽全力,办好这十分难得的展示自身财力的大事。村民通过每年“摆猪羊、营锣鼓”等一系列元宵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祭拜“老爷”,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

据考证,硕联村摆猪羊习俗大约起源于明朝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明代中期,工商业的发展,使一些族姓成为村里大户人家,他们出于对生意兴隆的期盼,以及调和与周围邻里其他族姓的关系,自养自宰大猪肥羊摆于神台前,供奉财神赵公明和关公,敬神完毕后,便将猪羊分给邻里和亲戚朋友,俗称“太公分猪肉”。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族姓不断加入聚居,硕联村也逐步发展成52姓氏20社(自然村)的大村,外来族姓也入乡随俗,各家各户都有能力摆猪羊祭拜财神。为避免村里不必要的纷争,村里长者约定由其中10个较大的社每年轮流摆猪羊,于是这一独特的习俗便延续至今。2009年此项民俗活动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硕联村十社摆猪羊每年轮流分“甜粿年”和“鹅年”(所谓甜粿年就是要拜甜粿,鹅年就得拜鹅,由此得名。),每五年轮一次鹅年,鹅年时庆祝活动规模较小,只是拜老爷和唱戏,时间也较短。甜粿年则不同,每个社十年轮一次甜粿年,即要摆猪羊。每年的主办社都是从上一年就开始认真准备,过年前就把村里的大路小巷挂满灯笼,家家户户贴上春联,村子里里外外都是喜气洋洋,一片欢腾。

正月十五的晚上,各家各户将自家年前养的大猪肥羊宰杀后,抬到村里的广场上,将猪羊摆在约一米高的“卉”字型木架上,让猪口、羊口衔上金黄金黄的桔子,猪身、羊身贴上“福”字或“囍”字,寓意吉祥好运,美满如意。(每个架子上都贴有写着村民名字的红色喜条,表明着这猪羊的主人。)到了正月十六,要先把“老爷”请出来祭拜一番。祭拜时,每户村民一张大方桌,铺上红布,上面摆放着甜粿、糖、水果、长寿面、“三生”等各式供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名烟名酒、假山盆景、龙虾海龟等也被摆上了供桌。村民们把供品叠放在一起,堆得高高的,然后在最顶层挂上灯笼,或是插一些花草,点上三炷香,虔诚地跪下来祭拜“老爷”,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如意。这一天,全村几百头猪羊摆放在广场上,村民们围着大猪肥羊和满桌供品祭拜“老爷”,默许着自己心中的新年祈愿,场面喜庆而壮观。

正月十七“营锣鼓”。“营锣鼓”是“摆猪羊”这个习俗的延续,也称“营老爷”或者“迎老爷”。“迎老爷”原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的祭祀仪式,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当地盛大的巡游活动。游行时,村里的青壮年用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路小巷,游行队伍由扎着红绸坐着村里长者的轿车开道,“老爷”坐的八抬大轿紧随其后,乐手、舞狮、舞龙、举标旗、担花篮、英歌舞、布马舞等依次而行,巡游队伍可绵延几里路,热闹非凡。巡游队伍经过时,沿途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或者往香炉上插一柱香,据说这样可以带来好运气和保平安。“迎老爷”的锣鼓队要绕过十社(也叫行十社),拜每个社的“老爷”,以祈求村民们平安发财。“老爷”走过的地方,都会带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2)

村民们围在一起烧供品。祭拜仪式后的烧供品也是当天蔚为壮观的场景。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3)

供品烧完,大圈大圈的红衣炮仗将要被点燃,以庆祝当天的祭拜仪式圆满完成。每家每户都要在祭拜老爷后放鞭炮,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过后,满地的红纸屑,寓意着新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4)

“迎老爷”的巡游队由扎着红绸坐着村里长者的轿车开道,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绕行十社,煞是热闹。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5)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6)

“迎老爷”的巡游队伍沿着十社的大路小巷行进,沿途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或者往香炉上插一柱香,据说这样可以带来好运气和保平安。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7)

巡游队伍中的布马舞,源自广东饶平的汉族传统舞蹈艺术,至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其表现形式接近于北方的“旱船”“跑驴”“莲花舞”等舞蹈。布马舞把汉族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工艺三者融合于一体,表现内涵丰富,形式优美生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内容以表现古代的女英雄(如穆桂英、花木兰等)事迹为主,表演时,数十人坐骑列阵齐舞,布马以假乱真,角色以貌悦目,队伍齐整多变,以潮州大锣鼓和唢呐伴奏,在伴奏声中变换各种队形,或轻骑漫步,或冲锋陷阵,如疾蹄驰骋,战马奔腾。无论奔腾跳跃或徐步缓行,均着重刻划表现出骏马形象,使其活灵活现,引人入胜。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8)

巡游队伍中的英歌舞是最受潮汕人欢迎的表演,是一种汉族民间集体舞蹈,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村民认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风邪气驱赶净尽,以正压邪,确保平安。英歌舞取材于梁山好汉闹元宵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情节。英歌舞的人物,按梁山好汉相貌画脸谱并穿相应服装,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等。舞蹈演员各手握一对彩色木棒,舞蹈时在手中翻转,边打边起“花”。舞蹈动作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刚健有力,伴奏的鼓乐以潮州大锣鼓等为主,舞蹈者还配合鼓乐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显得气势恢宏。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9)

巡游队伍中的挑花篮的小女孩,用一根富有弹性的类似扁担的竹子,两边挂上两个花篮,在随音乐摆动身姿的同时能掌握平衡。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10)

广东省揭东县新亨镇硕联村正在举行“摆猪羊、营锣鼓”的闹元宵活动,广场上摆满了供品和大猪肥羊。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11)

每户村民一张大方桌,铺上红布,上面摆放着甜粿、糖、水果、长寿面、“三生”等各式供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名烟名酒、假山盆景、龙虾海龟等也被摆上了供桌。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12)

猪羊口衔金桔,头顶红花吉符,身披福囍,喜气洋洋的场景引来众多游客参观。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13)

潮汕红白事锣鼓(潮汕民间奇特民俗--摆猪羊)(14)

祭拜“老爷”后,村民将“天工地母”的龙袍移去,准备烧化与神。祭拜仪式后的烧供品也是当天蔚为壮观的场景。中国网图片库邓飞摄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