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中国军网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孙智英报道:“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很重视对居家环境、工作场所和公共区域的消毒。但是,一些网友不知道该如何科学消毒,甚至是在过度消毒,混淆了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的界限,到处疯狂地喷洒消毒剂。过犹不及。这样盲目地大量且不正确地使用消毒剂,不仅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恐慌,还会浪费防疫资源,产生安全问题,比如失火、贵重物品被腐蚀等,给人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无穷后患,有害而无益。”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有害生物监控中心主任杨振洲,在接受中国军网专访时提出了这样的忠告。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1)

中国军网: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在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和工作单位时,会拿着消毒剂对人员、车辆进行大量喷洒,甚至对着空旷的大马路、绿化带反复喷洒消毒剂。一些人在家里和办公室里,也时不时地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喷这儿喷那儿,生怕不干净。这样做,有必要吗?

杨振洲:消毒工作按照被消毒场合来分,可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是指在曾经或已经存在传染病患者的场合进行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还未出现患者,但为了防止疾病发生所作的消毒措施。两者在所用的药剂和作用的强度等方面有联系但也有很大区别,不可生搬硬套。家庭消毒属于预防性消毒,如果按照疫源地消毒的方法进行,有害而无益。

普通老百姓家里面,只要保持清洁,一般是不需要采取特别的消毒措施的,除非是家庭中出现了有症状的病人,或者说有居家隔离观察的人员时,才需要采取消毒措施。而且,这些措施也只是针对厨房、厕所和门把手、水龙头、电器按键等经常接触、容易交叉感染的部位等重点区域,正确的做法是进行擦拭消毒就可以了,不宜用消毒剂到处喷。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居住的小区和办公场所,也要防止过度消毒,主要针对的是楼梯扶手、电梯按键、门禁系统按键等经常要接触到的一些部位,以及电梯内部等通风状况不佳的狭小、封闭空间,对小区道路、绿化带等开放空间没有必要采取特殊的消毒措施。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2)

中国军网: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家庭出现了全家人都“中招”的案例,网友对此很是关注,多多少少也有些焦虑,担心自身也重蹈覆辙。但是,应该怎样进行居家防疫消毒呢?请您给广大网友详细解说一下。

杨振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在这里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特殊而密切的接触,也存在着类似甚至相同的生活方式,不仅形成了同一家庭成员中体内的有益菌基本相同,也促进了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传播,也就有更多机会对病原体微生物共同暴露,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因此,掌握家庭日常防疫防病消毒常识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日常防疫防病消毒有其特殊性:首先,病原微生物种类不明。由于家庭人员外出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对来源明确的污染容易引起警惕,而对不明确的污染却因看不见而被疏忽,因此危险性就更大,给防疫防病消毒带来了一定困难。其次,消毒对象复杂。家庭环境面积虽不大,但涉及面却极广,既有空间,又有表面,金属、电器、布类、纸品、餐具样样皆有,这就给消毒带来了更高要求。还有就是对消毒剂的要求高。用于家庭防疫防病的消毒剂一定要具备对人低毒无害,作用时间短,对各种物品的损害较小,同时进入家庭的消毒药械价格也不能太贵。总体而言,家庭日常防疫防病消毒应遵循“科学精准、高效经济”的原则。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3)

中国军网:目前我们了解到,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中提到,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那么,我们在家里、办公室里,应该怎样分门别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呢?

杨振洲:新冠肺炎,目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上述几种对病毒有效的化学药物,是在实验室条件下,不同化学试剂对病毒的存活影响。这些化学试剂,在我们实际的消毒应用中,有些是绝对不能使用的,比如乙醚、氯仿,都属于危险品管控药品,而且是有易燃、可燃以及麻醉毒性的。即使是75%的酒精,在使用上,是绝对不能喷雾消毒的,家庭空气中酒精浓度超标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情况,正确使用方法应该是对物品表面擦拭消毒,有些物品也可浸泡消毒,这一点很重要。

要预防新冠病毒,首先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显然是有意义的。不过,说到“消毒”,并不就意味着一定要用到消毒剂。最常用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法,就是通风换气,清洁清新家中空气,定时开放门窗通风换气,这样,即使是有病原菌存在,通风可降低室内空气中细菌和病毒的密度,在室外,稀释后的病原菌也存活不久,很快死亡。冬季气候寒冷,室温低,通常每日应通风换气2次,每次20-30分钟。这里需要注意,在疫情期间,开窗通风前也要知道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有没有疑似家户,在不清楚的情况下,开窗有风险,通风需谨慎。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4)

如果房间里安装有中央空调或新风系统,除定时换气外,最好在风筒或空调器内加入紫外线消毒灯管,使空气经过时被消毒,以达到净化目的。若不具备加装条件,可以另外进行紫外线照射。人不在房间时,可采用普通石英紫外线灯或高臭氧紫外线灯直接照射,一般用大于等于70微瓦/平方厘米(1米处)紫外灯照射25-30分钟。人在房间时,可用低臭氧紫外线灯向天花板方向照射。

一些空气净化器有紫外线消毒功能,也可以一并启动。有负离子发生器的,也可开启,通过本身形成的电场,吸附空气中被感应带电的尘粒和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颗粒,从而达到空气清新净化的作用。但要注意经常清洁空气滤网、滤芯。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5)

中国军网:这几天,人们对新冠病毒是否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有着比较多的议论,也普遍存在一个疑惑,即:如果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那我们开窗通风换气是不是也会有危险?

杨振洲: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即粪口传播)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也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只有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比如进行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时,又比如在狭小、封闭空间,没有足够通风情况下,气溶胶传播感染的几率会增大。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只要正确佩戴口罩,采取飞沫传播防护措施,是足以满足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的。

一般条件下预防室内气溶胶感染,关键还是在通风量要大,病毒稀释到一定程度后,感染风险就很低了。卫生间、电梯间通风较差,要注意定时通风换气。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再冲。洗手盆和地漏要检查水封效果。乘用电梯时,一定要戴口罩、与他人隔开距离,触摸按键后要勤洗手。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6)

具体而言,洗涤槽、洗脸池、下水道、马桶等最容易受到污染,但困难的是消毒剂并不能连续持久地降低病原微生物污染。因此,这些地方只要用开水和洗涤剂进行经常彻底的擦拭,在适当的地方定期用一些消毒剂,减少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特别是带油脂的污物的积聚,即能持久地降低污染程度。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抽水马桶里存在的细菌数在100万至10亿个,其中包括冲洗产生的100-1000个细菌气溶胶,其颗粒大小可以吸入,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气溶胶颗粒沉积于厕所各种物品表面。研究发现,抽水马桶白天的细菌量并不升高而是降低。这说明经常冲洗厕所是降低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合理的做法是用含有消毒剂的小囊或消毒块,放入抽水马桶冲洗边缘,消毒剂可随冲洗释入其中。含三氯异氰尿酸的固体块挂在抽水马桶水箱内边缘,每冲洗一次水中有效氯含量约4毫克/升,一块药物有效使用期约6周(或550-600次冲洗)。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7)

中国军网:家庭和办公室需要一天喷好几次酒精、消毒剂,或者天天用消毒剂去熏吗?

杨振洲:办公室不需要这样做,酒精不能在空气中喷雾。喷雾法和熏蒸法是常用的室内消毒方法但使用的场合是在疫区,疫点。比如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喷雾能达到消毒杀菌目的,但缺点是保持时间较短,2小时后空气中的含细菌率又有回升。熏蒸法适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若家庭内有传染源可用过氧乙酸熏蒸法消毒空气,剂量按0.75-1毫升/立方米,每次30分钟。一方面气雾颗粒扩散在空气中,接触空气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将其杀死,另一方面小气雾颗粒覆盖在物品表面,使物品表面达到消毒目的,但对物品有一定影响,故不作为常规预防性消毒。对病家疫源地空气消毒可使用醛氯(3克/立方米)和酸氯(10克/立方米)两种熏蒸消毒剂,消毒时间均为60-90分钟。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8)

中国军网:家用物品、衣物等该怎样消毒?

杨振洲:家庭中桌、凳、床等物品表面的消毒,一般以清洁消毒法为主,保持无尘埃为准,清水擦拭每天1-2次。在有可能被污染的情况下才用消毒剂(例如:250ppm碘伏、2%戊二醛、500ppm有效氯消毒液、75%乙醇等)进行擦拭。也可用高效手提式紫外线灯每天1次定期照射进行消毒,每次每单位面积照射5-10秒即可。

衣服、被褥及其他纺织品的消毒,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洗涤。床单、被单、衣服、窗帘等一切能洗涤的纺织物,可在65℃时,用碱性肥皂溶液洗涤10分钟,即可达到清洁和消毒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用热水和洗涤剂进行机器洗涤后再彻底干燥,足以使衣物达到常规除污染。再有就是洗净后要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消毒,这个方法特别适用于床垫、枕芯、毛毯、棉被等较厚的纺织品。

一些小件的纺织物,如毛巾、浴巾、桌布等,可采用煮沸消毒方法。目前已知新冠病毒对热敏感,当达到56℃的温度30分钟即可有效灭活。有人建议使用微波炉来加热消毒,消毒用的微波,国际规定2450±50、915±25兆赫为专用频率,频率高、升温快,消杀作用强、时间短,除致热效应外,还能使病原微生物受到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使其分子、原子、离子及电子分布和运动发生改变,因而失去活性。用微波消毒,一定要物品含有水分,要注意控制好时长和频度,若延长至10分钟(一般8分钟后温度即达100℃),纺织品一般不推荐微波作为常用消毒方法,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对于耐温耐热物品,比如餐具、茶具等,用煮沸消毒、微波消毒或利用家用压力锅进行蒸汽消毒,都可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9)

中国军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如空调、电话、电脑、电冰箱、电视机等,特别是手机,几乎不离身,走哪儿带到哪儿。家用电器应该怎样消毒?

杨振洲:一般来说,家用电器只要保持清洁无尘即可,但像电冰箱、电话机、电脑等多人共用、经常接触的,就需进行必要的消毒。电话机、电脑键盘和鼠标的消毒主要采用擦拭消毒法。洗必泰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8%以上,9天后仍可杀灭99%的繁殖体。电冰箱的消毒则麻烦一些,因为电冰箱长期处在湿性状态中,一般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不理想;另外,虽然电冰箱内温度较低,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但却有利于其长期存活,因此电冰箱在消毒前,应该先用热水擦拭干净,再喷消毒剂以提高效果。高效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可用于电冰箱消毒除臭,也可直接装置于电冰箱内进行定期消毒。空调的消毒不仅是对其本身的消毒,更主要是对空气消毒,要经常保持空气滤过网的清洁干净,每次清刷干净、干燥后可涂上消毒液。在空调内装入紫外线灯组,可消毒空气。

给手机消毒,应该选用75%的酒精。消毒液含氯的,如84消毒液,都有腐蚀性,会对手机机身造成腐蚀的风险。消毒时,使用卫生棉球或软布蘸取75%的酒精,特别注意,要拧干棉球或者布条上的多余酒精,不能有流水,然后从上到下同一方向擦拭手机屏幕、背面、侧面,以及手机按键缝隙和充电接口、耳机接口等部位;最后将手机静置5分钟,等待手机表面酒精挥发,完成对手机的消毒。这里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勤洗手,否则手机再消毒也没什么用;另外就是酒精具有可燃性,使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通风,切忌喷洒,以免导致火灾。

怎样进行预防性消毒(居家防疫消毒千万别过度)(10)

中国军网:看来,预防传染病,最重要的还是勤洗手。

杨振洲:对。防疫防病,重点是搞好家庭个人卫生,洗手是预防感染的一项最主要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里要强调的是,适度用力擦洗手的表面,各个部位都要洗到,并且要尽量在流水中冲洗。有人做过试验,用流水与盆水洗手,效果是流水远优于盆水:洗手前,细菌总数(5平方厘米)为1350个,用盆水洗手后还有773个,用流水洗手后只有32个,相差了20多倍。

【专家简介】

杨振洲,原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有害生物监控中心主任,在媒介生物学及有害生物防控专业领域从业40余年,发表论文150余篇、著作5部,获得军队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曾在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2012年彝良抗震救灾等行动中负责卫生防疫和有害生物防控现场技术指导,参与处置禽流感、甲流等疫情的现场处置,并作为专家组成员随我军医疗防疫救护队出国执行2010年海地地震人道主义医疗防疫救援行动、“和平天使-2009”中国与加蓬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行动等任务。2016年退休后,组织全国各省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助力海口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双创”工作,提出和践行了“构建人与环境命运共同体,开启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新时代”的理念。2017年国家卫计委召开全国爱卫会成立65周年纪念大会,对“创建卫生城市的‘海口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