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

北宋有个军事理论家,名字叫张预,他曾经为《孙子兵法》作注,引经据典但却通俗易懂,成就很高,可惜已经失传了。不过幸运的是,张预花费数年编写的《十七史百将传》仍流传于世。张预从宋代以前的十七史中,遴选了一百余位名将,分别作传,并在其中糅合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集合成了《十七史百将传》。这部书对于后世的名将传记影响深远。

那么,这一百余位名将都是谁呢?我用了3天时间,将他们按朝代划分,把他们的生平事迹做了简单概括。

先秦(西周1人、春秋2人、战国10人)

1.姜子牙(西周):

生卒年不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他72岁高龄才出山辅佐周文王,是一代大器晚成的励志偶像。他不仅是周文王的首席智囊,也是周武王时期的军事统帅,文王封他为太师,武王更是尊他为师尚父。姜子牙为周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功勋,被后世尊为兵家鼻祖。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1)

2.孙武(春秋):

约公元前545年出生,约卒于公元前470年。出生于齐国,经伍子胥推荐,受到吴王阖闾重用(斩了吴王两个宠姬,却另吴王刮目相看),柏举之战率3万吴军击败20万楚军,几乎灭亡楚国。好友伍子胥被杀后,孙武避世隐居,著书立说,后世尊称他为兵圣,著作《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兵书之一。

3.范蠡(春秋):

生于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范蠡是个全才,精通政治、军事、谋略、经济和道家。曾任越国上将军,灭吴后功成身退,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却又三次散尽家财,这是何等潇洒通透的气度!后世称他为“商圣”。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2)

4.孙膑(战国)

孙武的后人,受人陷害被挖去膝盖骨,经齐将田忌引荐,成为齐国军师。靠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战击败魏国,为齐国霸业奠定基础。追随先祖脚步,晚年退隐著述,写作《孙膑兵法》。

5.田穰苴(战国)

又称司马穰苴,曾率领齐军击败入侵的晋军和燕军,因而被封大司马,后代改以司马为姓氏。相传《司马兵法》是他的著作,史书对他的记载不够详尽,但从历史评价来看,他是一位能够和姜子牙一较高低的军事家。

6.吴起(战国)

精通兵、法、儒三家,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任职,与孙武齐名。在魏国时,改革兵制,创建了著名的魏武卒,大战七十六场、其中六十四场大胜而归。后来在楚国变法,使楚国强盛一时,最终也因变法遇害。著有兵书《吴子》。

7.白起(战国)

秦国名将,孙武、吴起之后兵家的代表人物,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指挥了大大小小70多场战役,无一败绩,伊阙之战、伐楚之战、长平之战都是他的经典战役。战国时期总共战死约200万人,白起就杀掉了其中一半。后因功高震主,得罪君侯,被秦王赐死。

8.王翦(战国)

与白起同列战国四大名将,秦王嬴政麾下第一员大将,横扫三晋、攻克燕国、灭亡楚国,是秦王扫六合的第一功臣。秦朝建立后急流勇退,得以善终。

9.乐毅(战国)

曾任燕国上将,公元前284年,指挥赵、楚、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连下七十城,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后遭猜忌投奔赵国。

10.李牧(战国)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的镇国重器,曾大败匈奴、杀敌十数万,成了步兵军团全歼骑兵的经典战役, 后来连败秦军,为赵国续命。然而赵王昏庸,被秦人离间,杀死了李牧,自毁长城。

11.赵奢(战国)

赵国名将,曾在阏与之战打败秦军,留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他的儿子比他还有名,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奢很清楚儿子的水平,可惜长平之战时赵奢已死。赵奢曾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意思是,赵括若是当赵国主将,赵国必亡,果不其然,知子莫若父。

12.廉颇(战国)

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伐齐之战名扬天下,后来转战各地,以少胜多大败燕军。典故达人,“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典故广为流传。晚年被郭开排挤,不被重用。

13.田单(战国)

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的时候,正是田单站了出来,死守即墨,火牛阵大破联军,后来又陆续收复了被占领的七十余城。可惜也是受到齐王猜忌,转投赵国。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3)

西汉(9人)

14.张良:

“汉初三杰”之一,帮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平定四海,刘邦对他高度评价:“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张良功成之后,不贪恋权位,晚年云游四海。

15.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兵家四圣”之一,兵家重要的代表人物。暗度定秦、灭魏,背水一战灭赵,后来降燕、灭齐,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最终垓下之战灭亡楚国,荡平天下。被誉为“国士无双”,著有《韩信兵法》。后来功高震主,被萧何、吕后杀害。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4)

16.周亚夫:

汉景帝时暴发七王之乱,周亚夫以太尉身份率军十万,以少胜多奇袭粮道,最终击败五十万叛军,平定了七王之乱。后来得罪了汉景帝和梁孝王,受到儿子牵连被下狱,绝食而死。

17.李广:

汉武帝时,领万骑出雁门,镇守右北平郡、抗击匈奴,连敌人都敬称他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后来因行军途中迷路,贻误战机,愤而自杀。

18.卫青:

汉武帝时期,卫青七次出击匈奴,为大汉收复了河套地区,朝廷设立朔方郡,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19.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18岁就开始担任剽姚校尉,率军深入大漠、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19岁在河西之战中歼灭、招降匈奴十万人,这是中原政权历史上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后来与舅舅卫青共同执掌军权,可惜24岁时就英年早逝。霍去病用兵不拘泥于既定的战略战术,机动灵活,擅长长途奔袭、迂回穿插、打歼灭战。

20.赵充国:

赵充国曾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并主动出击匈奴,俘获匈奴西祁王。后来平定羌人叛乱。八十六去世,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21.陈汤:

汉元帝时,陈汤为西域都护副官,矫诏发兵攻打来犯的匈奴军队,并斩杀郅支单于,被赐爵关内侯。后来也因为矫诏和其他事情被削职为民。

22.冯奉世:

汉宣帝时,冯奉世出使西域,击破莎车,威震西域。后来又平定了羌虏,被封为关内侯。可惜好景不长,封侯一年后就病故了。

东汉(19人):

23.邓禹:

邓禹政治嗅觉灵敏,年轻时就与光武帝刘秀交好,后来帮助刘秀平定天下、建立了东汉。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24.寇恂:

“云台二十八将”中位列第五,早年曾是耿弇父亲耿况手下的功曹,与耿家一同归顺刘秀,为东汉建立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25.冯异:

“云台二十八将”位列第七,帮助刘秀大破赤眉军,平定了关中。

26.岑彭:

“云台二十八将”位列第六。归顺刘秀后,逼降许邯,平定荆州,攻克天水,讨伐公孙述。可惜功败垂成,被公孙述手下刺杀而死,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没能享受胜利的果实。

27.贾复:

“云台二十八将”位列第三。贾复打仗时身先士卒,作战勇敢,悍不畏死。实际上他却是儒生出身,一介书生成了东汉名将。最早加入绿林军,后来归顺刘秀,攻邯鄣、战真定、定郾城、下召陵,为东汉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28.吴汉:

“云台二十八将”位列第二。吴汉跟刘邦一样,也是亭长出身。归顺刘秀后率部横扫河北,攻伐关东、陇右,攻克蜀地,杀死公孙述。刘秀赞叹吴汉:“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这是差强人意这个成语的出处,但显然是高度褒扬的意思,与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有所出入。

29.耿弇:

“云台二十八将”位列第四。投奔刘秀后,陆续打下了四十六郡,攻占300多座城池,立下了不世功勋。刘秀称赞他“有志者事竟成”。

30.耿恭

耿弇的侄子,十三将士归玉门的领军人物,率数千人抗击匈奴数万大军,历时一年而不屈服,最终援军抵达时守城将士仅剩13人。最终因得罪外戚而免职,抑郁而终。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5)

31.王霸:

位列“云台二十八将”,追随刘秀当平天下,后来又与匈奴、乌桓交战上百次。被封为封淮陵侯。

32.臧宫:

位列“云台二十八将”,追随刘秀评定河北和蜀地,封朗陵侯。

33.祭遵:

位列“云台二十八将”,追随刘秀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封颖阳侯。

34.马援:

马援同样是东汉的开国功臣,但他更重要的功绩时在东汉建立后的对外征战,西败陇羌、南战交趾、北破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

35.班超

班超年少时“投笔从戎”(正是这个成语的由来),追随窦固攻打北匈奴,后来奉命出使西域,31年内陆续收服了五十多个国家,获封定远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生入玉门关”等典故也来源于班超。

36.虞诩:

虞诩曾平定朝歌叛乱,后来用增灶计大败羌,为官清廉。

37.皇甫规:

出身将门,平定叔孙无忌起义,后来击败、降服羌人,缓和了汉羌矛盾。为官清正,刚直不渝。

38.张奂:

多次参与对外战争,招抚少数民族,立下了大功。晚年辞官归乡,著书立说。

39.段颎:

汉桓帝时,击败鲜卑、讨伐叛乱,列土封侯。戍守边疆,与羌人作战180次,杀敌四万。后来因投靠权宦,受牵连死于狱中。

40.皇甫嵩:

东汉末年的名将,出身将门,奉命平定黄巾之乱,名噪一时,后来又击败击王国叛军。去世时被封为骠骑将军。对后世影响深远,留名青史。

41.朱儁:

东汉末年的名将,轻财好义,后来平定交州,黄巾起义时平定了三郡之地,获封西乡侯。李傕、郭汜乱战时,因病去世。

三国(13人):

42.张辽:

三国时期归顺曹操,转战河北,白狼山之战中斩杀乌桓单于,后来攻克江淮,镇守合肥。合肥之战中率八百将士攻打东吴十万大军,径直杀到主帅旗下,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成为千古流传的典故 。再后来,带病击败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

43.张郃:

曹操麾下大将,跟随主将平定河北、淮南、凉州、汉中,屡立战功。定军山之战中主帅夏侯渊战死,代理主帅率军安全撤退,后来平定羌胡,街亭大败马谡,迫使诸葛亮败退。最终,因司马懿不听劝告,中箭身亡。

44.徐晃:

归顺曹操后,陆续在徐州之战、官渡之战、白狼山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战役中立下功勋,后来解了樊城之围,曹操称赞他“有周亚夫之风”。

45.李典:

李典自幼好学,从军后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计谋,拯救夏侯惇、于禁。他深明大义,有长者之风,不愿与人争功。可惜36岁时感染瘟疫,英年早逝。曹丕曾追念李典之功:“合肥一役中,张辽、李典仅以步卒八百人,破贼十万之众,自古用兵,未见如此。”

46.邓艾:

文武双全,率魏军灭亡蜀汉。后被司马昭猜忌而遭到收押,为小人所害。后被王建追谥为彰顺王。

47.司马懿:

因佐助曹丕称帝,在曹丕临终时成为辅政大臣,魏明帝曹叡驾崩时继续托孤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后来发动兵变控制京都。司马懿擅长谋略,征伐中多次立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还曾平定辽东,是晋朝的奠基人。

48.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后来助刘备建立蜀汉。刘备死时托孤诸葛亮,他改善少数民族关系,行屯田政策,五次北伐中原,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行军途中。他发明了诸葛连弩,一弩十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典型人物。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6)

49.关羽:

汉末跟随刘备起兵,后来镇守荆州。围攻曹军于樊城,水淹七军,力斩庞德,威震华夏。晚年败走麦城,被吴军杀害。善待士卒,却骄于士大夫,以忠义传扬四海,被后世尊为“武圣”。

50.张飞:

与关羽、刘备情同手足,长坂坡之战率二十骑断后,当阳桥上吓退曹操数十万万雄兵。后层击败魏国名将张郃,晚年被部将杀害。

51.周瑜:

与孙策交好 ,一起平定江东,赤壁之战火烧曹军,少胜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后来率大破曹仁、徐晃联军,夺取江陵。可惜英年早逝,病逝于行军途中,年仅36岁。他文武兼备,雄才大略,被后世广为传颂。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7)

52.吕蒙:

早年跟随孙策,孙权时期开始受到重用,破黄祖、曹仁、朱光,攻克荆州三郡,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后来抵御魏军。白衣渡江击败关羽,最终因病去世,享年42岁。留下典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非吴下阿蒙”等。

53.陆逊:

跟随孙权,曾参与袭取荆州。后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率领的蜀军,赢得石亭之战,前后统领吴国军政长达二十年。

54.陆抗:

陆逊之子,三国时期吴国最后的名将。曾击退晋将羊祜的进攻,后来杀死叛将步阐。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两晋7人、十六国2人、南北朝11人):

55.羊祜(晋):

羊祜是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西晋建立后,全力筹备灭吴计划。临终前向晋武帝献策,举荐杜预,晋武帝按照他的计策灭掉东吴,统一天下。

56.杜预(晋):

接替羊祜平定东吴,博学多才,人称“杜武库”。他是明朝前唯一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57.王濬(晋):

帅气博学,修造战船,组建水师,接受吴国孙皓投降,协助西晋统一。

58.马隆(晋):

著名的军事家和武器专家。革新武器,平定鲜卑叛乱,收复凉州,发展生产。著有讲解排兵布阵的兵书《八阵总述》,以及记述其军事发明的《风后握奇经》。

59.周访(晋):

出身寒门,多次讨伐南方叛乱,为西晋政权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60.陶侃(晋):

屡次平定叛乱,稳定了东晋政权,曾不费一兵一卒擒获郭默,名震天下。

61.谢玄(晋):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大胜来犯的前秦军队,陆续收复河南、山东、陕西等地。

62.慕容恪(十六国燕)

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名将,十五岁时掌军,多次以弱胜强,攻城略地,威震华夏。

63.王猛(十六国)

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手下大将,股肱之臣,曾平定五公之乱,率军攻占了前燕的都城。经济上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开放山泽,国家强盛。

64.檀道济(南北朝宋):

刘宋开国元勋,担任北伐前锋,陆续攻占许昌、洛阳、潼关、长安,灭掉后秦。后来率军攻魏,多次取胜。文帝患病时召还,杀死檀道济,死前怒斥云:“乃坏汝万里长城!”

65.王镇恶(南北朝宋):

前秦王猛的孙子,后来平定荆州,联手檀道济北伐后秦,陆续攻克洛阳、潼关和长安,灭掉了后秦。同样受到了太尉刘裕的猜忌,被同僚杀害。

66.韦叡(南北朝梁):

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名将,追随萧衍起兵,率军北伐,攻占小岘城,在合肥引肥水灌城,大败魏军,取得了南北交战中南朝前所未有的大捷。韦叡一生廉洁,被北魏敬称为“韦虎”。明代的杨慎认为他是“六朝人才”之冠。

67.王僧辩(南北朝梁):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曾平定侯景之乱。后来被陈霸先杀死。

68.吴明彻(南北朝陈):

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与陈霸先交好,讨伐王琳、攻克寿阳、大破北齐。后来在吕梁因为背疾被擒,北周对他以礼相待,不久后忧愤成疾,死于长安。

69.程灵洗(南北朝陈):

南北朝时期南陈名将,侯景之乱时投奔王僧辩,后来苦战陈霸先,力竭方降,被委以重任。历年征战,屡立战功。却勤于耕作,比农民还要娴熟。

70.崔浩(南北朝魏):

南北朝时期北魏军事家,经常自比于张良,为北魏统一北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灭了胡夏、北凉等国,击败柔然,打通西域商道。后来受“国史之狱”牵连,被诛九族。

71.于谨(南北朝魏):

南北朝时期北魏战略家,年少从军,屡立战功,后来单枪匹马招降了西部铁勒部酋三万余户。大破破六韩拔陵、击败了柔然,平定各地起义。后成为元老。

72.斛律光(南北朝齐):

南北朝时期齐朝名将,武艺出众,人称“落雕都督”。在抵抗北周的进犯中屡立战功。

73.宇文宪(南北朝周):

北周文帝宇文泰之子,十六岁就镇服了蜀地,蜀人称颂他的功德。后来帮助北周灭亡了北齐。他打仗时身先士卒,手下都愿为他效力。灭亡北齐后他认为功高震主,于是隐退,却最终难逃周宣帝忌恨,被害时年仅35岁。

74.韦孝宽(南北朝周)

历仕北魏、西魏、北周,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北周武帝接受了韦孝宽建议,最终统一北方。

隋朝(5人):

75.杨素:

杨素在北周时期曾灭北齐、南陈之战,随军平定淮南。后来与杨坚较好,随其平乱,隋朝建立后,率军灭陈。难得的是,杨素是个文武全才,文章、草隶皆有不凡成就,还有诗作流传。

76.长孙晟:

长孙晟擅长射箭,“一箭双雕”的成语就出于他。曾出使突厥,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军事战略,为隋朝北境的安定、民族融合作出了贡献。

77.韩擒虎:

韩擒虎容仪魁伟,作为先锋攻克陈国,曾俘虏了陈后主陈叔宝。

78.贺若弼:

隋朝建立后,参与灭陈之战。后来因为诽谤朝政,被隋炀帝杀死。

79.史万岁:

隋文帝时,跟随秦州总管窦荣定大败突厥,还曾参与灭陈之战,平定了江南叛乱,屡立战功。 后来被杨素陷害,为隋文帝所杀。

唐朝(21人):

80.李孝恭:

李渊的堂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二。唐朝建立后,攻占巴蜀三十余州,后率军灭掉萧铣,立下大功,平定江南。

81.尉迟恭:

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等军阀。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晚年辞官、不问政事,后来还跟随李世民征讨高丽。与秦琼一起成为后世的“门神”。

82.李靖: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归顺李世民后,攻打王世充,跟随李孝恭萧铣和岭南。后来率军北征、一举灭亡东突厥。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兵书,可惜大多已经失传。

宋朝历史上百位名将(花5年时间整理了宋代以前一百位名将的生平事迹)(8)

83.李勣: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早年曾投身瓦岗,追随李密降唐。后来跟随李世民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和高丽,是唐朝开疆拓土的干将。

84.苏定方:

跟随李靖北伐东突厥,立下大功,后来率军“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他竟史无前例地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大唐的边疆直抵波斯,向东一直延伸到了朝鲜半岛。

85.薛仁贵:

薛仁贵在远征高丽时崭露头角,后来征战数十年,降服高丽,打败突厥。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脱帽退万敌”等一干典故。

86.裴行俭:

跟随苏定方学习用兵之术。曾用计谋俘虏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打败东突厥。精通阴阳历法,善于识人,且擅长书法。

87.唐休璟:

唐朝宰相、名将,在洪源谷之战中大败吐蕃。

88.张仁愿:

唐朝宰相、名将,文武全才,防御突厥,攻取漠南,削弱了后突厥汗国国力。

89.王晙:

唐朝宰相、名将,曾打败吐蕃军队,平定突厥叛乱,镇压康待宾叛乱。

90.郭元振:

唐朝宰相、名将,用离间计使得吐蕃内乱,后来击败突厥、吐蕃,将大唐疆土拓展了一千五百里。后来抑郁而终。

91.李嗣业:

李嗣业力大无穷,出战时身先士卒,人称“神通大将”。曾参与平定小勃律国、石国、突骑施、吐蕃的战斗。安史之乱时征讨叛军,先后随大军收复长安、洛阳、河南、河东等地。后来在围攻相州时,中箭负伤而死。

92.李光弼:

李光弼曾参与平定安史叛军,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守卫太原,讨伐安庆绪。后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指挥河阳之战,围攻洛阳。安史之乱平定后,他的“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李光弼擅长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著有《将律》《统军灵辖秘策》《李临淮武记》等书,可惜已经失传。

93.郭子仪:

安史之乱爆发后,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两京、河中。后来收复长安,击败吐蕃、回纥入侵,被唐德宗尊为“尚父”。

94.李抱真:

李抱真沉着多谋,手下的昭义步军天下闻名。在“四镇之乱”时,立下大功。

95.李晟:

李晟跟随大军征讨吐蕃,人称“万人敌”。后来率军平定了河朔三镇叛乱。泾原兵变后勤王,收复长安。

96.李愬:

李愬曾参与平定吴元济叛乱,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后大败平卢李师道,连战皆胜。

97.马燧:

马燧曾奉诏讨伐魏博叛将田悦,后率军平定河中府,抵御吐蕃。

98.浑瑊:

浑瑊安史之乱中随军数十战,立下不小的战功。仆固怀恩叛乱时,率二百骑兵冲阵,击败吐蕃数万人。后来在泾原兵变时,再次大破数万叛军,收复咸阳,讨平李怀光叛乱。

99.王忠嗣:

玉川战役中轻骑偷袭吐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来北伐契丹,“桑干河之战”中三战三捷。在青海湖会战中,大破吐蕃主力,吐蕃两王子阵亡、吐谷浑依附大唐。

100.程咬金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兵器不是隋唐演义中的斧头,而是马槊。归降李世民后,一路过关斩将,屡立战功,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在做重要抉择的时候,他都没有含糊。

五代十国(2人):

101.刘鄩(后梁):

归顺梁王朱全忠后,平定刘知俊叛乱,收复长安,击退晋军,平定徐州叛乱,打败吴军的进犯。后被朝廷逼迫饮毒药而亡。

102.刘词(后周):

刘词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参与梁晋争霸,多次平定叛乱,战功卓著,后随军平定河中之乱。后周建立后,刘词率军参与高平之战,大败北汉。

其实,百将传也仅仅是宋人张预的个人之见,有些人选还有待商榷,那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将领应该入选百将传?哪些人过于抬高了?百将之中,白起可以算是战力之王吗?欢迎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