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

这一期学习专题16 免疫调节,小编整理了三个考点,六个易错点和10道易错题例题。如果有问题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解释,问题较多的我也会录视频讲解的!喜欢的话点个赞关注小编吧!

专题16 免疫调节

考点1 免疫系统组成类型及功能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1)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2 人体的三道防线: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2)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3 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2)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考点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 体液免疫

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3)

2 细胞免疫

结果: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进而释放出病原体,最终被吞噬、消灭。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4)

3 二次免疫及其反应特点

(1)含义: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立即作出反应,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刚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

考点3 免疫失调与免疫学的应用

1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5)

2 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1)艾滋病的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一种RNA病毒。

(3)致病机理:HIV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4)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5)预防措施:采取安全的性行为;避免注射吸毒;接受检测并积极治疗HIV等性传播感染;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文眉、穿耳等。

3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在免疫反应中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免疫诊断:利用抗原和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治疗:人体在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细胞因子等,增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

(4)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易错点1:对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6)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7)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补充】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都不能产生;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特异性免疫中除浆细胞外,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其余免疫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易错点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判断: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判断: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判断: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易错点3:混淆抗原和抗体。

(1)成分:抗原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而抗体都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属于抗原;抗体是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

易错点4: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

(1)所涉及的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等,其中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其他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

(2)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抗原呈递细胞的处理和辅助性T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

(3)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

易错点5:关于艾滋病的几个误区。

(1)艾滋病的病原体(HIV)是逆转录病毒,需要的逆转录酶最初不是由宿主细胞提供的,病毒本身就含有逆转录酶。

(2)HIV侵染人体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并不是只有其RNA。HIV是一个囊膜病毒,通过囊膜和宿主细胞膜融合,使得囊膜内包括蛋白质外壳在内的所有物质都被吞噬进入细胞。

(3)艾滋病病毒并不是很顽强,HIV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失活,因此只能通过体液的直接接触传播。

(4)感染了HIV后不能被立即检测出来,也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空窗期,这个时候病毒还没有引

易错点6:混淆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激素、细胞因子等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易错题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8)

A. 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 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B. 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

D.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

3.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A.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B.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

D.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

4.某兴趣小组将小鼠分成两组,A组注射一定量的某种生物提取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表现正常。注射后若干天,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的该种生物提取液,A组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B组未见明显的异常表现。对第二次注射后A组小鼠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的物质导致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

B.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刺激A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免疫

C. 提取液中的物质阻碍了神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间的兴奋传递

D. 提取液中的物质使A组小鼠细胞不能正常产生ATP

5.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反应的过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9)

A. 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

B. 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 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项有( )

①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释放水解酶裂解靶细胞

②抗原不一定来自体外

③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和物质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

④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只有一个来源,但二次免疫过程中有多个来源

⑤过敏反应需要有效应T细胞参与,不可能发生于初次免疫过程中

⑥HIV侵入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使全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功能

A. ④⑤⑥ B.②④

C.②③ D. ①②⑤

7.如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某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生物染色体变异高二常考的题(高中生物易错题NO.24免疫调节)(10)

A. 图甲①~⑦中需抗原刺激才能产生的有④⑤⑥⑦

B. 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 图乙中曲线在bc段的斜率大于在de段的斜率

D. 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8.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可复制出子代HIV继续侵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削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IV通过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进入细胞

B. DNA分子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DNA过程会形成磷酸二酯键

C. 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后形成DNA分子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参与

D. 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RNA为模板分别直接指导合成DNA、RNA和蛋白质

9.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 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10.MMP9酶在引发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家创造了MMP9酶的“人工版本”金属锌—组氨酸复合物,他们将复合物注入小鼠,结果小鼠体内产生了与MMP9酶相应的抗体。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

B. “人工版本”的MMP9酶可引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C. 所有免疫细胞均能识别“人工版本”的MMP9酶

D. MMP9酶的抗体可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病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C

6.B

7.A

8.D

9.A

10.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