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最真实的传说(沧浪之水边的战国墓主人生前见过屈原吗)

沧浪之水边的汉寿老坟山墓群发现百座战国晚期楚墓

墓主人生前见过屈原吗

屈原最真实的传说(沧浪之水边的战国墓主人生前见过屈原吗)(1)

6月13日,汉寿县株木山乡全赋村,俯瞰老坟山墓群考古工地。湖南日报首席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龙文泱通讯员 陈子慧 王宁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常德市汉寿县株木山乡全赋村开展开放日活动,展示老坟山墓群的最新发掘成果。

旧石器文化堆积,汉寿历史提前6万年

“因常益长铁路项目建设,我所联合汉寿县文物局对项目红线范围内涉及的老坟山墓群区域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该区域面积约16000平方米,分布于相邻的三处山丘之上。”该考古项目负责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办主任何赞介绍,本次发掘是沅水下游地区楚墓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也是汉寿楚墓最大规模的一次发掘。自1954年7月我省对常德地区楚墓进行首次清理发掘以来,沅水下游地区历年发掘楚墓总数已达3000余座。

在本次发掘中,考古队还有意外收获:发现了旧石器文化堆积。何赞说,这意味着汉寿区域文化脉络向前推进了约6万年。

考古队在项目工地附近展示了一组发掘出来的随葬品,吸引许多村民围观。“最右边的白陶碎片距今约5000至6000年,它属于大溪文化,是澧水流域的器物,上面有抽象的兽面图像。它左边的鼎足属于湘江流域的堆子岭文化,接下来的陶盂、陶壶、陶豆等,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完整的时间序列,说明这里一直有人类生活繁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说,结合出土器物和汉寿的语言文化,可以将湘方言与西南官话的边界,从此前认为的汉寿县百禄桥镇百禄桥村马栏嘴遗址,向西北推进至位于沅水南岸的老坟山,非常清晰,从6000年前至今没有改变。

东汉爱仿古,战国有县或叫龙阳

老坟山墓群目前发掘墓葬111座,其中战国楚墓100座、汉墓11座,出土器物600余件(套),其中陶器487件(套)、铜器99件(套)、铁器6件(套)、玉石琉璃器8件(套)。

“在株木山至聂家桥一带的丘陵上,均发现有战国至汉代的古墓葬。它们密集分布,预示着在墓群邻近区域应存在对应的聚落居址。”何赞说,汉寿县城西侧6公里处有一处古城址——西湖古城,应为战国至汉代县治所在。老坟山墓群作为汉寿县战国至汉代墓群的一部分,距离西湖古城直线距离约8公里。距离较近且墓群规模较大,推测墓群墓主生前应为西湖古城居民。目前,对西湖古城的研究尚未深入,通过对老坟山墓群的考古发掘,将为进一步了解西湖古城、研究沅水下游地区战国至汉代历史与社会提供切入点。

“我们原本以为,现在的汉寿县的根在位于鼎城区的索县汉代城址。现在看来,这里在战国时期就有县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高成林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攻陷后,大批楚人往南跑,在有一定数量的人居住的地方新建了县城。

高成林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根据近年来对湖南地区楚汉古城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发现一个规律:一般东汉和六朝时期新增设的县,在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都存在过,但在西汉中期以后被先后废除。因此,他大胆推测:“此处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县城有可能叫龙阳县。但是究竟如何,要进一步发掘研究。”

老坟山墓群的墓主人生活怎么样呢?何赞介绍,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基本上以中小型墓为主,墓主应为平民。随葬器物以陶器组合为主,基本不见铜礼器,出土铜器以剑、戈、矛、戟等兵器为主,当时可能处在随时要战斗的紧张时期。“老坟山墓群对研究沅水下游战国至西汉时期文化面貌、丧葬习俗的演变,及其与周邻地区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沧浪之水边,居民见过屈原吗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水与屈原,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成为了不可分离的对象。在到达老坟山墓群的途中,西湖古城与株木山至聂家桥一带古墓群之间,就有两条河流:一名沧水,一名浪水,合称沧浪水。

“在《楚辞·渔父》中,流放于此的屈原曾于沧浪水畔偶遇渔翁,在与渔翁的对话中,屈原发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慨叹,为屈原最后的沉江埋下了伏笔。”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说,老坟山墓群与屈原处在同一时代。在楚国被秦灭亡的最后55年里,楚国都城郢已处于秦统治下,但湖南的澧水和沅水之间以及南边,还是楚国管辖范围。而老坟山墓群,是年代最晚的一批楚国墓葬。

“在屈原的诗词中,我们常常能读到很多他游历湖南的经历。”这位严谨的学者提出了一个浪漫的畅想,“沧浪之水边,墓中的居民生前是否和屈原擦肩而过呢?”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6月14日02版)

[责编:徐凯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