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导读:】

在我们身边,经常有看到很多家庭都把孩子当着“小公主”,“小皇帝”一样对待,巴不得天天捧在手心,生怕他吃半点苦,这样的教子事例到底好不好呢?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1)

把孩子当小公主,小皇帝

成成从小就是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共同关爱下成长的。由于家里就成成这一个“独苗”,全家人非常疼爱安安,把他当作“小皇帝”来对待,几乎什么事都不让他做,只要求他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后来,成成上了小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学着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做力能所及的事情。可是,妈妈却不舍得让成成自己做这些事情,总是认为他还小,现在能否学会自理并不重要,等将来长大了他自然就会了。因此,每天早上在成成去学校前,妈妈都会亲自动手替他把书包整理好,还给他找来要穿的衣服和鞋子,有时候甚至帮着成成系鞋带。晚上,成成洗完脚后,妈妈就帮他洗袜子,还帮他把床铺好……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2)

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事物,减少对父母的依赖

就这样,在妈妈的大包大揽下,成成的独立能力越来越差,做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很少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事情。

一次, 老师布置了一项手工作业,让每位同学回家自己动手做只小帆船,这下可难坏了成成。回到家,他翻箱倒柜,找来了一大堆制作小帆船的材料。可是到了该动手去做的时候,他却愁眉苦脸,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妈妈走了过来,问明了情况后,就毫不犹豫地说:“宝贝, 别发愁,有妈妈在呢!来,让妈妈给你弄,你只管坐一旁看着就行!”说罢,妈妈就拿过材料,开始熟练地拼接起来。

不会儿,小帆船做好了,非常漂亮。成成有些手痒,对妈妈哀求道:“妈,你把这个帆船拆了,让我试着做一下好不好, 我想自己动手学一学。”谁知,妈妈却摇了摇头,用不信任的口吻对成成说:“这个很难的, 你刚才只看了一遍,肯觉不会的,算了,别学了,你明天把妈妈做的这个小帆船交给老师,就说是你自己做的,反正老师也不知道。”

听妈妈这么说,成成刚才动手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他无奈地点了点头。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3)

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第二天,老师对全班同学制作的小帆船进行评比,成成的作品获得了第一名。老师高兴地拍着成成的肩膀,对他说:“你制作的这只小帆船真漂亮!来,到讲台上给大家详细讲下,你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分享一下经验。”一听此话, 成成的脑袋耷拉下来了,他满脸羞愧,结结巴巴地小声对老师说:“老师, 这个帆船其实不是我做的,是妈妈替我做的……

家庭教育案例深度解析

很多父母会像成成的妈妈这样,总以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多事情既做不了,也做不好,因此就包办孩子的一切。但是,父母这样做,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孩子再小,他也有独立意识,如果父母总是阻止孩子自己动手做事,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小看他,把他当作小孩子,因而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情绪。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4)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另外,孩子生活经验较少,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当他怀着好奇心去单独做某件事的时候,如果此时父母严厉制止,或者对孩子的“劳动成果”百般挑别,就必然会严重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致使孩子做事半途而度。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不能学会独立,同时做事他缺乏耐性,遇到困难就退缩, 最后什么事都做不成。

因此,在教有孩子上父母应该摆脱处处为孩子包办的方式,学会放手,使孩子慢慢动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尝试,去实践。这祥才能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学会自我服务,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那么,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处事的能力呢?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5)

学会自我服务,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经验技巧一:】“很” 下心来,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都会觉得:反正就这个孩子, 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宁愿自己多累点儿也不能让孩子吃苦。于是,这类父母总习惯性地包办孩子的一切,削弱了孩子的独立性。

实际上,父母应该转变观念,“狠" 下心来,适当放手,多给孩子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动手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整理书包、洗袜子、整理床铺等,这样才能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6)

父母应该转变观念,“狠" 下心来,适当放手

【经验技巧二:】不要把“放手”与“放任”画等号

我们说,教育孩子,适当放手是对的,但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不管。

尤其是在孩子独立做事的时候,如果父母总是站在一旁冷眼相观,对孩子的成长同样没好处。因为孩子小,自身约束力很差,在单独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因为缺乏耐心和信心而半途而废。所以父母要留意孩子做事的过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袖手旁观,应该抓住适当的机会帮助和指导孩子。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7)

抓住适当的机会帮助和指导孩子

【经验技巧三:】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提出合理的做事要求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让孩子单独去做某件事时,总是希望孩子做得完美无缺;或者给孩子提出了一些过于严格的标准,让孩子去完成。实际上,不同年龄孩子的体力和智力是有区别的,因而他们的动手能力也相差很大。

所以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酌情对孩子提出做事的要求。比如,孩子正在上小学低年级,父母主要让他做些像拖地、 扫地、洗小件衣物之类的小活;如果孩子在上小学高年级,父母可以让孩子学着烧煮简单的家常菜、洗自己的衣物等。只有给孩子制订了合理的做事要求,才能使孩子保持旺盛的做事劲头,从而慢慢独立。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8)

使孩子保持旺盛的做事劲头,从而慢慢独立

【经验技巧四:】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赞扬, 少一些指责

孩子在独立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出一些差错,结果不尽人意。对此,父母不应该用大人的标准来验收孩子的“劳动成果”,而应该怀着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的过错,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再让孩子吸取教训,下次做得更好。

比如,孩子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碗。这时,父母不要发火训斥孩子,应该微笑着对孩子说:“别着急, 慢慢洗,你看那几只碗被你洗得多干净啊!再接再厉,你定会把全部碗筷都洗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劲头十足地投人到劳动中,并尽力把事情做得最好。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怎么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9)

对孩子多一些肯定和赞扬, 少一些指责

小结:

在家庭教育中,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巴不得给予孩子自己全部的爱,但在现实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父母不能一直把孩子捧在手心,要学会放手,而不是放纵,只有这样,走出自己包办一切的思想误区,才能让孩子学会独立处事,才能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成长。


{我是《精彩源于创造》一位三个男孩的爸爸,也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企业任职高层管理,很善于把在企业20多年的综合职场管理经验应用于家庭育儿,让孩子赢在终点线,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经验,欢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探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