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集团区域,这两个区域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极为相似,比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属于沿海地区,而且其都是围绕一线城市建立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由上海这个超级大都市,南京和杭州两个政治省会,以及有第一地级市之称的“苏州”和超级港口——宁波组成。而珠江三角洲坐拥两座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还有电子产业极为发达的东莞和珠海两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1)

长江三角洲

从目前看来还是要数珠江三角洲的经济领先一筹,但是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心逐渐转移到长江三角洲,而且长江三角洲的所属区域正逐渐扩大至江苏、浙江以及安徽全省,所以十年后的“中国第一经济区域”美誉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2)

珠江三角洲

两者虽然都是重点经济区域,但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时间可是相差很久。按理来说越悠久底蕴就越足,但是这种规律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而言,似乎是有点不管用了。

长江三角洲

狭义上的长江三角洲的主要组成城市其实就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囊括着苏南、上海全市、浙江北部以及安徽东南部城市,广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就是三省一市,即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区域中心还是上海市。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3)

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上海

这种区域划分的形成历史还要上溯到西晋时期。西晋末年的动乱导致了“五胡乱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遭受了从未有过的打击,致使当时的中国分裂成为“东晋十六国”,北方主要由胡人掌握,具体一点的可以分为鲜卑、匈奴以及氐族,而南方则是西晋政权继承者——东晋的地盘。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4)

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南京

北方由于被胡人占据,所以一些发展能力差的汉族旁支纷纷选择迁往南方。而先前属于东吴都城核心圈,现在又属于东晋核心圈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这些人迁徙的首选之地。

当时的汉人首选之地就是以南京、无锡、苏州、南通、杭州以及宁波和绍兴为主。这些人将原先北方的先进技术以及大批量的人才带到长江三角洲,使该地区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由此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东晋中期的时候,南方从经济和文化方面已经将北方甩出一大截了。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5)

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杭州

此后的隋唐虽然将都城重新设立在中原地区,但是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地位却已经开始固定下来了。到了南宋的时候,政治中心变成了杭州,于是长江三角洲再一次成为国家政治以及经济中心区域。

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之后的元明清三朝。

明清时期的长江三角洲无论从农业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当时最发达的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也是在这个时开始流传的。

在之后的历史就属于动荡和屈辱时期了,这时期的变化太多,我们不去探讨。

可以说长江三角洲称霸中国经济的历史从东晋时期显现,到明清时期为巅峰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和长江三角洲有点不一样,前者是一个省份内的湾区大融合,后者则是不同省份,同种文化渊源的结合体。

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史比之长江三角洲要晚很多。因为珠三角区域在先秦的时候属于百越区域,秦汉时期反复分离与中央政权,到了汉朝中期才算是彻底巩固。但是因为此地烟瘴之气横行,不太适宜居住,所以秦汉时期包括唐朝初年时期都喜欢把犯人发配到这里进行劳动改造。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6)

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广州

经过数个朝代的辛勤努力使得广东区域成为了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所以到了南宋时期,社会纷乱,来自于北方的汉人以及客家人再次选择整体迁徙,而广东地区成为他们的淘金圣地,其中以广州、佛山以及东莞三市为最主要地区。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7)

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深圳

南宋时期迁徙的汉人不仅带来了人口,还带了先进的农业科技以及航海造船技术,由此使得广东区域,尤其是珠三角核心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最猛(长江三角洲VS珠江三角洲)(8)

珠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东莞

到了明朝时期,天下经济中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但是海关中心却是在珠三角区域。当时的国库税银主要组成就是农业、茶、丝绸以及海税。可以说天下税赋十分之三在长三角,十分之二在珠三角,剩下的一半,天下共分之。

虽然明清时期的珠三角发展逊色于长三角,但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珠三角迅速抓住千载难遇的发展良机,一举成功登顶。

综上可以看出,长三角的历史发展底蕴远非珠三角可比,但是经济发展除了要看历史和环境外,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政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