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场景转换(搞定你的写作场景)

写作场景转换(搞定你的写作场景)(1)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具体盘点一下近期的工作和下一步的计划。

01 每天的写作场景。

关于这个问题的来源,我主要是在构建云笔记系统的一个研究,不能把别人的经验,全盘拿来用。

因为很多内容,并不适合自己,因为使用的场景不同。

所以,对于别人介绍的方法要进行合理的删改和改造,以便能更好满足和适应自己的使用场景。

先说一下自己每天工作生活的各种场景有哪些?

首先,是关于日课和复盘。

这是每天必做的一件事。笔记命名为反思,实际上是复盘和日课。

这个内容可以和哪个内容对应呢?

笔记构建写作系统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我去借鉴,一个是见感思行,一个是晨夕日记。

所谓见感思行,就是类似写卡片。而自己在星球中需要积累这方面,但是更需要在云笔记为这个内容开辟一个专门的文件夹。

每天的反思日记,可以把见感思行的内容加进去,即为昨日复盘 日课 每日触动。

昨日复盘,依然是对当前工作的一个复盘总结和分析。日课依然分为四个部分,即日思、日习、日省、日闲。而每日触动,可以用写卡的形式,把每天见到的内容去整理记录和思考。

能否把日课和每日触动,结合起来呢?

也就是说,日思,写思考的内容对自己的触动。日习,每天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触动。日省,每天反省的内容对自己的触动。日闲,每天见到的事,对自己的触动。

总之,就是尽量通过文字记录,去把每天的内容都进行还原和备份。

所谓时间银行,即为如此。

其次,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平台更文。

目前自己在做的几个平台,比如简书、头条等,里面大部分都是以文字为主,也就是说,每天必须要拆解一篇文章同时模仿一篇文章。

简单说就是,每天拆一篇文章,同时仿写一篇。

这个内容,其实难度是比较大的。

对于日课和复盘,是写给自己的,属于自嗨式写作,这种状态可以很快进入心流。

但是不能一直处在这种写作状态中,需要更进一步去提高作品的价值。

所以,在通过日课这种自嗨式写作进入状态后,就必须要趁热拆文,同时按照这个结构仿写一篇。

这才是真正的对作品负责。

写完的作品,同步到各个平台。第二天再进行复盘总结。

第三,知识星球的更文。

关于这部分,自己目前的状态比较拧巴。可能是觉得既然每天都发文了,再去更新星球,还有必要吗?

殊不知,星球有大量人可以快速反馈自己的作品,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通过在星球中日更,可以让自己持续发光发热,说不定就能获得高手和编辑的关注。

所以,这部分不能丢,而且尽量做到日更。

02 云笔记的运用。

这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云笔记的写作框架搭建好,按照这个框架不断去产生和填充内容。

准备构建四个笔记本箱,即收集箱,创作箱,项目箱和归档箱。

在构建云笔记写作系统的过程中,先不要去想一些理论方面的东西,先把现成的方法拿来用一段时间,才能知道哪里需要改进。

先完成再完美,适用于任何一种场景。

我每天的日课和复盘,其实算不得文章,顶多是一种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和寻找写作状态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成是对自己思路的一个梳理和基本计划的初步安排。

下面逐个来反思一下。

收集箱,可以是看到的任何好的文章,不管是知乎、豆瓣、网易、头条还是公众号,总之各种平台文章都可以复制到这个收集箱中。这是第一步。

每天或者每周,必须抽出时间对这些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整理完的资料归到归档箱里,没用的资料必须删掉,不要占用太多空间。

关于计划如何去整理这些资料,在总结中详写。

创作箱,里面有见感思行 文章两个文件夹。所谓创作,必须有所思考和创新,必须有所内容产出,所以可以把拆文和仿写放到这里。

而反思日记和晨夕日记以及周记,属于每天必须做的一个个项目,可以放到项目箱。

关于见感思行,即是每天创作一些最小单元的知识卡片,可以是见到的事,可以是读到的一本书的一句话或者听到的一句话。都用卡片法加工一遍,按照日期排列。

拆文单独一个文件夹,里面把涉及到的素材和知识点都去增加笔记索引,而笔记索引单独建立一个文件夹。

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可以单独再建立一个文件夹。里面的内容,同样建立双链。

项目箱中,需要建立反思日记、时间银行(晨夕日记)、周记、读书笔记、考试计划等。

归档箱中,把整理完的内容,都进行汇总,这部分如何进行汇总和整理呢?

关于归档,对我自己的场景来说,无非是写作、读书、自媒体运营和考证。

写作中无非是范例、各种素材、关于写作方法的研究等等。

读书中,存在很多关于概念、理论、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类。

这些内容,都是那种很硬性的知识点,是底层规律类的,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的。

写作场景转换(搞定你的写作场景)(2)

03 关于开启日更文章的计划。

目前自己保持日更的内容主要是日课 复盘,简书内容。

尚未做到日更的是公众号和星球等。

但是这几个内容却最重要。

在已经把云笔记整理出模板的前提下,需要对每个模块进行大量内容的填充。

当积累到足够的笔记数量的时候,很多内容才可以更好的寻找逻辑关系和建立知识间的关系。

综合以上自己的各种使用场景,对于每天的基本任务总结就是:

输入 思考 输出,每天做闭环。

输入:每天做主题阅读 得到/混沌学园听课 各种文章的阅读。

思考:这些内容,通过见感思行和ss卡片和每日复盘,进行加工整理。

输出:通过学到的内容,拆文 仿写,输出。

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总结和整理,最终可以让自己快速找到自己的写作节奏。

写作场景转换(搞定你的写作场景)(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