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谋略三十六计(三千条经典谋略之虚张声势第198计)

“谋略人生,启迪智慧”我是沐华风少高子墉!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百九十八计《虚张声势》

虚张声势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论淮西事宜状》中说,李想讨伐吴元济时,淄青、恒冀地方官虽想救助,但自己也是昏庸懦弱,只有“虚张声势”而已。兵者,诡道也。“虚张声势”也属诡道之一,意在以假乱真,迷惑敌人。在古代战争中,往往是处于弱军一方为保存自己,待机击敌的一种谋略。正如《百战奇法·虚战》云:“凡与敌战,若我势虚,为伪云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则我可以全师保军。”“示形”之法多种多样,因时因地因敌我之势而变。本来势虚而伪示以实形,使敌人以为我力量雄厚,不知我真实情况,不敢轻易与我交战。我则可全师保军,处于主动地位,伺机而动。

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晋伐齐平阴之战就是以虚张声势之法取胜的成功的战例。这年夏天,齐军正进攻鲁国的北境,晋平公命元帅荀偃率军伐齐。10月,晋军东渡黄河,与宋、卫、郑、曹、莒、邾、藤、薛、杞、小邾10国之军会师于鲁国境内的济水南岸,随即向齐境进军。

齐灵公闻讯,亲率大军迎敌,双方在平阴城下(今山东平邑)拉开战幕。齐灵公部下劝齐灵公分兵扼守平阴以南地势险要的泰山余脉,齐灵公不听,而是深沟高垒,掘堑而守。晋军料定齐军不会主动出战,决定以主力进攻平阴,迁回部队经由鲁、莒国境内越过沂蒙山区进袭齐都临淄。

鬼谷子谋略三十六计(三千条经典谋略之虚张声势第198计)(1)

分兵一定,作战开始。晋军主帅荀偃让中军副元帅士勾告知与他素有旧谊的齐国大夫子家:“晋与鲁、莒二国,已经以战车千乘(其实这是“虚张声势,当时晋及10国总兵力才十儿万人)自鲁、莒国境疾袭临淄。临淄丢失,则齐国即亡,何不早谋应付?”荀偃在这里大大夸张进攻临淄的兵力。同时,又派兵在平阴以南的山泽险要之处都虚张旗帜,佯作阵势。又做了许多草人,蒙上衣甲,立于战车上,战车皆左实右虚(只乘一人),将断木、树枝曳于车后,在山谷间扬起尘土,以示晋军之众多。苟偃督上、中、下三军从左中、右三个方向进攻平阴城。齐灵公登上平阴东北的巫山(今山东肥城西北)了望晋军,只见山泽险要之地都有旗帜飘扬,车马奔驰,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鬼谷子谋略三十六计(三千条经典谋略之虚张声势第198计)(2)

齐灵公一见这场面,以为普及诸侯部队太多,更加胆怯,便下令撤军,乘夜东走。夜间,晋军听到齐军方面马嘶之声,次日凌晨又见平阴城上有群鸟盘旋,知齐军已逃,遂入据平阴,并展开猛烈追击。齐军撤退时,既未很好组织,内部又勾心斗角,损兵折将,齐灵公只顾逃命,一直逃进临淄城。12月3日,晋军主力与迂回部队会师于临淄开展攻坚战,四面围攻,齐灵公率部突围逃向邮棠(今山东即墨县南)。

晋伐齐平阴之战,晋及诸侯联军在数量上占优势,但并非绝对优势。如果齐灵公听从部下建议,利用有利地势和充足的兵力,还不一定失败。然而齐灵公却不懂军事谋略,采取了深掘壕堑、以御敌师的战术,又被敌方虚张声势之表面现象吓得弃城而逃。

鬼谷子谋略三十六计(三千条经典谋略之虚张声势第198计)(3)

《兵经·疑》云:“兵诡必疑,虚疑必败。”是说用兵是一种诡道行为,对一些情况必须怀疑,但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定会失败。兵不厌诈,是军事斗争的一大特点。虚张声势是一种诡诈之术。

善于疑兵之计,制人而不制于人,以少胜多,以小的代价取得大的战果。不善用疑,或者怀疑过头,不善通过敌之“形”而知敌之“实”,又往往为敌所用,即使兵力超过敌方也未必能胜。一个聪明的指挥员,既要善于用示形之法,迷惑敌人,造成敌方之错觉和失误,又要善于分析,见微知著,识别真伪,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虚张声势的成功,实际上是指挥员智力水平、用兵艺术的成功。

我们常说“识多才能智广,足智方能多谋”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有价值,智慧远比知识更重要,而过人的智慧只有转化为实用的计谋才有意义!

您随手的一个点赞是我创作的道路上不懈的动力!!感恩您的支持!我将持续为您更新三千多个奇谋妙计!每天学习一点!总有一天我们会用更多的智慧换取更多的财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