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喜欢哼唧(唧唧到底是织布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木兰辞》中的开头二句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唧唧”二字在课本中的解释是“织机织布时发出的声音”谁也没有认为不正确,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为什么喜欢哼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人为什么喜欢哼唧(唧唧到底是织布声)

人为什么喜欢哼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是《木兰辞》中的开头二句。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唧唧”二字在课本中的解释是“织机织布时发出的声音。”谁也没有认为不正确。

可是,台湾有一个叫作李敖的人在电视上做节目,说中学语文课本上的解释不对,应该是“叹息声”。他的依据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这里的“唧唧”即是叹息声。接着他又说,《木兰辞》开头二句说的很明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明明是“不闻机杼声”,何来织布的声音呢?一番论证来论证去,让听者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接下来李敖顺便又自我夸赞了几句,说你们读书都没有我心细,还能触类旁通,学问就是这么一点点儿得来的。我当时也佩服得不得了,觉得李敖不愧能当大学问家,读起文章来就是与普通人不一样。

就在十几天前,上中学的女儿清明节放假回家。翻看女儿的语文课本时,无意中看到有《木兰辞》这首诗。因为心里一直记挂着李敖的高论,所以就特别注意了对于“唧唧”的解释。果然不假,课本中的解释已经改了,不再是“织布声”,而是“叹息声”了。

这让我一时感慨良多,一方面感慨中学语文课本竟然轻意的改来改去,也不作任何说明;另一方面也感慨李敖的影响力果然广大。可就在我感慨之时,还没顾得进一步探究,女儿因为要上学校,就强行把书从我手中抽走了。

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时的中学语文课本未必就错误,李敖的高论也未必就正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唧唧”是叹息声不假,但不能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中的“唧唧”也只能是叹息声。“唧唧”是象声词,本没有固定的对象。我说夏天的蛐蛐儿叫声“唧唧”无不可,我说老鼠夜间打架的声音“唧唧”无不可,我说小鸡觅食的叫声“唧唧”也无不可。凭什么说织机织布时发出的声音不能是“唧唧复唧唧”呢?但仅仅这样说就只能是抬杠,并不能辩出个所以然。

要真正能辩论个结果出来,我认为还必须对原诗句作出翻译,哪个解释法的翻译顺畅,合情合理,哪个解释就是正确的。

第一种解释“织布声”的翻译:“‘哐当哐当哐当’,木兰对着房门在织布。忽然间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了,只听女儿轻轻地叹息声。”

第二种解释“叹息声”的翻译:“‘唉呀唉呀唉呀’,木兰对着房门在织布,怎么听不见织布机的声音,只听到女儿一声声叹息?

读者觉得哪个解释更顺畅自然呢?我认为还是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只有开篇的“唧唧复唧唧”是织布声,才能自然地引出“木兰当户织”的文字;如果开篇就是木兰的叹息声,谁又能知道她是在对着窗户织布呢?这“木兰当户织”几个字就显得很突兀,像强塞进来的;再者,“唧唧复唧唧”已经是叹息声了,后面又说“唯闻女叹息”,这样的文字就重复拖沓,毫无生汽。

下面是我在网上截取的翻译文字,再请读者忍受一下“叹息声”的捌扭和无助吧: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