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

强制做核酸的时候,苦恼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不再被要求做核酸,自由了没几天,发现新冠病毒忽然离自己那么近,疫情三年,虽然风声很坚,但似乎并未与它迎面撞上,现在,忽然放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羊群”,心里就越来越没底。

我素来不爱囤货,花和毛线除外。

别人抢盐的时候,我没抢,别人抢口罩的时候,我也挺淡定,现在,大家开始囤药的时候,我也全没放心上,大多数时候活得粗枝大叶、混混沌沌,姐姐不放心,寄了两盒药给我,一盒连花清瘟,一盒复方鱼腥草合剂,姐姐说,她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所以小时候打仗她总赢。

连花清瘟不必说,最近大火,有人说钟南山是带货之王,真真假假,沸沸扬扬,不过,我并不相信,但是,疫情这三年,形形色色的人事,见多了,听多了,也不足为怪了。

看了看连花清瘟的成分,里面也有鱼腥草,南方菜市场上就有新鲜的鱼腥草作为食材出售,听说味道一言难尽,让人闻风丧胆,很奇特,连名字都有味道,更别说入口了。

我这个人保守又传统,体现在方方面面,吃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味道过于清奇的东西我从来不吃,比如生姜、芥末、榴莲、苦瓜,偶被别人怂恿,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生姜、芥末、榴莲我都尝试过,但鱼腥草尝都不想尝,不过,因为喜欢植物,对它,还是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3)

鱼腥草有很多别名,在一些古籍中,它们有各不相同的称谓,且很生僻。

《吴越春秋》中称之为“岑草”,《别录》中称之为“蕺”(jí ),《唐本草》中称之为“葅菜”(zū),《纲目》中称之为“葅子”。

不同地域也都给它起了不同的名字,五花八门,奇怪有趣,比如臭猪巢、侧耳根、猪鼻孔、九节莲、狗贴耳、肺形草、鱼鳞真珠草、猪姆耳、狗子耳、臭草、野花麦、臭菜、热草、臭腥草、臭牡丹、臭灵丹、辣子草、奶头草等等。

其实“猪鼻孔”不是“猪鼻孔”而是“猪鼻拱”,是因为散养的猪会在田坎上拱食它而得名。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4)

鱼腥草真正的中文名称是“蕺jí菜”,因为民间常挖其根食用,又称为“蕺儿根”,比较常用的俗称有狗心草、折耳根、狗耳草。

从这些名字上,它的气味之独特浓重可见一斑。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5)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6)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7)

说完了形形色色的名字,来说说味道,虽然我没吃过,但别人吃过呀!

人们对鱼腥草的爱憎泾渭分明,爱是真爱,不爱也是真不爱,来看: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8)

先说和我一样敬而远之当成异端一棍子打死的:

汪曾祺老先生吃过鱼腥草之后:“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东北的茧蛹、广西的烤猪眼、瑞典的鲱鱼罐头都不在话下,直到我遇见折耳根。那一刻我知道,我开始挑食了。”

“我在成都吃串串,它的调料里竟然有鱼腥草?!我也不知道是啥啊,就一样调了点儿,然后,然后我就死了”

“泥土味加金属味加鱼腥味混合在一起的鼻血倒流回喉咙里,就是那种感觉,偶尔还附加一点柴油味。”

“有人说那种感觉,就像用三年没换的鱼缸水冲服一块腐烂的生姜,也有人说是有条鱼在自己嘴里跃了龙门,直接顶破天灵盖,好比一口咬在电线上,当时大脑就死机了。”

你看,鱼腥草似乎是灵感的催化剂,这喷涌而出的生动评价看得人忍俊不禁,是什么样的味道能让这些文字彼此碰撞出如此精彩的火花,让本来望而却步的人也想亲尝一次循着文字来验证一下灵魂出窍的感觉。

有人称它是食物的终点,也有人称它是云贵川渝的天降神物,在菜品中堪称灵魂角色。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9)

在贵州你甚至还能喝到鱼腥草酸奶,听说以前康师傅有一款鱼腥草方便面,相信这个口味的开发者一定也是鱼腥草的死忠拥趸者。

有人称它是“天下第一腥”,有人称它为“天下第一香”,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香与臭,从来没有不二分界线。

对另一些人来说,鱼腥草堪比精神鸦片,一天不吃,上瘾的心就会蠢蠢欲动。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0)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1)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2)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3)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4)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5)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6)

要说真爱,非贵州人莫属,他们一天吃掉的鱼腥草的数量让人咂舌,3万吨!对,3万吨,你没听错。它们出现在各色菜肴里,以灵魂配角的身份抢着主角的风头,这些食材彼此碰撞出妙不可言的香味,小清新的丝娃娃也离不开一勺鱼腥草蘸水,在贵州,人们更喜欢叫它折耳根,说折耳根是它们的命根也不为过,它们无处不在,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一根折耳根能活着走出贵州,他们对折耳根的热爱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

鱼腥草从来都是饱受争议的食材,爱与恨,冰火两重天,也因此才另类,才与众不同。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7)

浙江绍兴有座小山叫蕺山,是绍兴的历史名山,据说这座山因越王采蕺而得名。

《吴越春秋》中关于鱼腥草有如下记载:“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勾践自从为吴王夫差尝了粪便之后,便有了心理阴影,总是觉得嘴里很臭,于是常吃鱼腥草试图掩盖消解,范蠡叫身边的人都跟着一起吃,以使越王不觉得尴尬。由此可见,食用鱼腥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三千年前,它也曾是卧薪尝胆的勾践餐盘里的食物,尽管是因为不得已的苦衷,未必真爱,但鱼腥草因此被咀嚼出了历史的沧桑与苦涩,人生中总有无奈,但苦尽百般不能与人说的滋味尽处,甜也总会来。

也有一种说法是越王自吴国回国后的第一年,就碰见了荒年,正是生长迅速的鱼腥草作为救荒草助越国顺利度过荒年,“鱼腥草”也是勾践命名。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8)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19)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0)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1)

鱼腥草的叶子和根茎都可以食用,根茎是生长在地下的茎,不是根,很多植物有这样的茎,比如莲藕就是根茎。鱼腥草的根茎特别发达,密且长,肉质,白而脆。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2)

茎节之间生长着根须,新挖回来的鱼腥草处理起来要花费很长时间,一点点把根须去掉,这个过程,也未尝不是一个放空自己治愈自己的过程。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3)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4)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5)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6)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7)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8)

鱼腥草的吃法也很多样,它的茎会被切成小丁出现在川渝火锅店的佐料区。作为春蔬,凉拌、清炒、熬粥、烹茶,不一而足,除了鲜食,也可以制成干品。

除了食用,鱼腥草还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价值在古籍中也有记载:“蕺菜微寒,肺痈宜服,熏洗痔疮,消肿解毒。”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在很多药物中,都有鱼腥草出现。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症。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29)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都阳了,今天我也开始咽喉痛,于是找出姐姐寄来的鱼腥草合剂,先拿出说明看了下成分,除了鱼腥草,连翘和金银花的成分和连花清瘟一样,口服液,喝了一瓶,毕竟不是直接吃鱼腥草,没有传说中那么上头的味道。

说这么多,鱼腥草究竟长啥样?大多数人只认识它的根茎,一节一节,一段一段,如果在野地里遇见,可能也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30)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31)

《名医别录》中记载:"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江左指的就是江浙沪,这里的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鱼腥草生长,它的叶片呈心形,还能开出秀美的小白花。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32)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33)

其实,看起来像花瓣的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它的苞片,它真正的花是上面的花穗,鱼腥草的花搓碎之后也有鱼腥味,看起来小清新,实则重口味。

早春四月,鱼腥草开出修女般的”小白花“,一直绵延到初秋。

鱼腥草是三白草科蕺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沟旁、溪边或林下湿地上。在我国四川、河南、甘肃、陕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都有分布。

世间滋味,远不止酸甜苦辣咸,还有鱼腥草,它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知道味道之多样与奇妙。

鱼腥草一周喝几次 鱼腥草不管你爱不爱(34)

-see you-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