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

诺贝尔奖设立初期,它的颁发对象都是,在人类各领域里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其中包括和平。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了毒气武器,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德国物理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却在战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时,哈伯作为毒气的主要研发人被战胜国列入战犯名单,然而瑞典皇家科学院却力排众议地宣布哈伯是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

这个决定不仅引起了战胜国的抗议,还有很多科学家认为哈伯是德国人乃至全人类的耻辱。

在随后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一名法国获奖者更是言辞激烈的批判哈伯不配获得诺贝尔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什么会在人们普遍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把奖项颁给了弗里茨·哈伯?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1)

人工固氮

虽然弗里茨·哈伯制造的毒气,杀死了无数人,但他同样为世界提供了“面包”,很多人还是愿意称他为养活了20亿人的“化学战之父”。

弗里茨·哈伯1868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是染料商人,资产颇丰。

哈伯作为家中的长子,父亲从小就很重视对他的教育,希望哈伯未来可以接手家里的产业。

但没有想到的是,哈伯从中学接触化学这门课程起,就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痴迷于自己在家做一些小实验。

在高中毕业后,哈伯又独自前往柏林、海德堡、苏黎世等地求学,主攻有机化学的研究。

后来在著名化学家霍夫曼的指导下,哈伯成功完成了一篇关于有机化学的论文写作,由此被德国皇家工业大学破格授予了博士学位,足以见得他的聪明才智。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2)

对于自己热爱的化学领域,哈伯除了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多次前往一些化学工厂取得技术经验。

期间,哈伯在父亲的要求下回家经营家族产业,但父子二人经常因为不同的理念产生矛盾,哈伯深感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天赋,转而坚定的投身学术研究。

1896年,哈伯开始留校担任编外讲师,几年的教学经历中,哈伯又从有机化学转到研究物理化学,算是小有成绩,而让他彻底声名鹊起的还是因为——

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元素,同时也是生产肥料、炸药、农药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材料。

氮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也因此很难直接作为肥料被植物利用,而当时虽然也有硝酸盐矿物可以用来制作出含氮的肥料,但这种矿物开采成本比较大,储量也有限,且开采出的硝酸盐矿物大多会被用来制作火药,不会被用到农业生产上面。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3)

随着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远远大于粮食的供应,此时就必须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无疑需要大量肥料的供给。

这时,很多欧美国家只能将主意打到了动物粪便上,尤其是鸟粪,其中含有大量的氨和尿素,是一种非常好的肥料。

为此,鸟粪还一度成为各国争相哄抢的稀罕物品,甚至有很多国家会因为争夺岛屿上的鸟粪而大打出手,俗称“鸟粪战争”。

但鸟粪这种天然肥料也有被挖完的时候,如果找不到新的肥料,欧洲的粮食产量将会不可避免地大幅下跌,进而引发粮食危机。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4)

1898年9月,英国著名物理学家与化学家克鲁克斯就公开在一次会议上证实了这一点。

在克鲁克斯看来,只有找到新型肥料,才能将欧洲人从粮食危机中解救出来,所以克鲁克斯当即就呼吁欧洲各国的科学家们都行动起来,利用空气中最多的氮制作出含氮肥料。

含氮肥料并不难制作,其实在这之前就有科学家研究出了含氮的化学肥料硫酸铵,但因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需求。

此后,欧洲各国的科学家决定开始研究人工固氮,后又提出可以将空气中的氮和氢合成氨,用于制作肥料的原材料。

可是在做合成氨实验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爆炸,风险比较大,所以先后有几个科学家都选择了放弃。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5)

而最终成功完成合成氨这项研究成果的人正是弗里茨·哈伯。

毒气研究

实际上,哈伯最开始对氮并没有什么研究,他早期的研究方向是电化学。

后来在1902年,哈伯去美国电化学学会参加年会的时候,意外去参观了一座正在研究固氮的工厂,这时,哈伯才对人工固氮产生了一丝兴趣。

回到德国后,哈伯开始着手研究用电弧法人工固氮,两年过去,很可惜的是哈伯的实验并没有进展,用电弧法人工固氮的方法以失败告终。

1904年,哈伯转而研究起了合成氨,期间,因为实验比较困难,从氮和氢中生成的氨比较少,哈伯对这项研究逐渐没有了希望,便打算放弃。随后他公开了自己在实验中的部分数据。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6)

意料之外的事发生了,另一位同样在研究合成氨的德国物理化学家能斯特对哈伯的实验数据产生了质疑,认为他的数据充满了错误。

能斯特的质疑和批评对哈伯这个物理化学家来说是一种侮辱,所以哈伯决定重新捡起对合成氨的研究。

从这之后,哈伯就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实验室里,专门进行合成氨的研究。

1909年,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哈伯成功地从氮和氢中研究出了合成氨。

自此,世界上的合成氨80%都被用来生产化学肥料,如今农民种地经常使用的尿素、硝酸铵等含氮复合肥都是以合成氨为原材料。

不可否认的是,合成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所以当时就有人认为合成氨的发明者哈伯养活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7)

作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物理化学家,哈伯一举成名。

1910年3月,哈伯正式在自然科学家联盟会议上公开了自己关于合成氨的部分研究情况。

与此同时,英、美、法等国的科学家纷纷前来哈伯的研究室进修学习,1911年,哈伯在柏林大学当教授时,又被邀请到威廉皇帝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当所长。

期间,哈伯还和同在柏林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成为了好友。

不出意外,按照这个人生轨迹走下去,哈伯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但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战争所打破。

1914年,第一次世界战争爆发后,德国军队对法国发起进攻,遭到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后,双方陷入焦灼状态。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8)

当时德国人民已经喊出了“为德国而战,和英法不共戴天”的口号,在国内上下这种无形的硝烟中,德国科学界的不少大佬纷纷掺和进去,支持德国战争。

在此号召下,哈伯停止了手上的研究,连同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为德国军队服务。

从此以后,哈伯的实验再也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

为了尽快击退与德国对战的俄、法、英等协约国,德国军方开始考虑使用毒气作战,他们首先找到的人是能斯特,由他来做毒气实验研究。

1914年,哈伯同样加入了毒气研究,起初他们是在子弹和炮弹中加入催泪剂等刺激性物质,但使用时发现效果不大,他们又开始研究更具有刺激性的毒气。

1914年12月,哈伯和团队在实验室研究毒气时,化学物质反应后造成了爆炸,哈伯的助手当场被炸死。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9)

但这件事并没有让哈伯停止对毒气的研究。

此后哈伯首先向德国军方提出可以将氯气(强烈刺激性的剧毒气体)保存在钢瓶里,然后拿到战场上释放。

在德军的支持下,哈伯开始全权负责制作氯气,毫无疑问,氯气在战场上的威力给了哈伯一个很大的惊喜。

战场上的化学武器

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境内,哈伯亲自前往前线战场指导德军向英法联军阵地上投放了100多吨的氯气。

此举可以说是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

在没有丝毫准备的情况下,随着黄色的烟雾弥漫开来,英法联军阵地上开始混乱,很多战士匆忙丢下枪支想要逃跑,但最终还是在“空气炸弹”中极其痛苦的窒息而死。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10)

德军用一场烟雾不费吹灰之力打了一场胜仗,造成了成千上万的人死亡,而作为一手缔造毒气的哈伯为此受到了德国皇帝的嘉奖。

当时按照德军的规定,哈伯作为一个犹太人不能在军队当军官,但因为毒气战的成功,哈伯不仅被破格授予了陆军上尉军衔,还被授予了铁十字勋章。

在德国军队里,每一个战士都以获得这枚勋章为荣誉,哈伯同样如此,在这之后,他更加渴望用化学手段为国效力。

但不同的是,哈伯的妻子克拉拉·伊梅瓦尔极力反对丈夫将化学武器带到战场上。

从哈伯第一次为德军研制毒气时,克拉拉就经常因为此事和哈伯发生争吵,可哈伯始终坚持对毒气的研究。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11)

在受到德国皇帝的奖励后,哈伯在家里大摆庆功宴,觥筹交错间,克拉拉看着满面春光的哈伯,内心顿时产生了一种无力感,随后拿起手枪自杀身亡。

可惜妻子的死亡并没有唤醒已经走火入魔的哈伯,他甚至来不及操办妻子的葬礼就返回了前线战场。

与此同时,在哈伯的毒气战之后,其他参战国都尝到了化学武器的厉害,纷纷开始研究起了毒气并用在了战场上。

1916年,法国在战场上用上了光气弹(窒息性毒剂)。

德军随即又派哈伯负责毒气弹的研究。

此后,德国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由哈伯带领的独立化学战部队,负责毒气的研究和供应,对这项工作,哈伯是乐此不疲,全身心投入毒气研究。

1917年,在哈伯的研究中,德军又将杀伤力最强的芥子气搬上了战场,无数战士以全身溃烂的方式痛苦死去。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12)

可惜即便德国率先用上了毒气,但依旧没有逃开战败的命运。

在一战结束后,哈伯作为德国毒气战的主要负责人,首当其冲就遭到了国际上的严厉指责,指控他犯下了反人类的滔天罪行。

此外,战胜国也将哈伯列入了战犯名单,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哈伯却因为他之前研究出的合成氨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个消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哈伯在一战中的毒气战,英法等国的科学家公开对他获奖表示反对。

但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的第一评选标准是“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单从科学本身来看,哈伯的合成氨确实符合这个标准,他获得诺贝尔奖也无可厚非。

所以哈伯最终还是拿下了这个备受争议的奖项。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13)

此后,哈伯重新回归自己的学术研究,可是这一切又在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被打破。

德国纳粹党上台,大肆残害犹太人,哈伯曾经研制出的毒气反而被用到了同胞身上,上百万人因此丧命,他自己也被迫离开了这个他曾为之效力的国家。

1934年,哈伯因为心脏病发作死在了瑞士。

结语

在哈伯从事化学研究的工作中,有人认为他是天使,有人认为他是魔鬼,他可以研究出提高粮食产量的化学肥料,也可以研究出杀人的毒气。

这看似很对立的两个物质,却恰恰证实了哈伯曾说过的一句话:“在和平时期,科学家是属于世界的,但在战争时期,他只属于自己的祖国。”

哈伯是一个很有爱国主义的人,但很可惜作为一个犹太人,他最后还是被德国无情抛弃了。

一战时期毒气(在一战中发明毒气导致千万人死亡的哈伯)(14)

就像爱因斯坦所言,哈伯的一生是德国犹太人的悲剧——单恋的悲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